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 《语文天地》2012,(5):23-24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无论是浴血沙场的战争画面,还是穷沙绝漠之地归期遥远的思乡之情,都为唐代边塞诗增加了无穷的魅力。唐代边塞诗极大地丰富了当时诗歌的创作,同时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刘勇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3):72-74,81
在唐代边战频仍的背景下,许多诗人为建功立业远离家乡奔赴边塞,思乡怀亲成为边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感体验。边塞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借思乡之情衬托慷慨报国的雄心壮志,揭示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以及表达对战争的认识等等,从而将思乡怀亲主题与边塞主题完美结合,不仅赋予传统思乡怀亲诗以特殊的意义,也增强了边塞诗的审美内涵,使边塞诗更加厚重。  相似文献   

3.
张慧 《语文天地》2012,(9):23-24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无论是浴血沙场的战争画面,还是穷沙绝漠之地归期遥远的思乡之情,都为唐代边塞诗增加了无穷的魅力。唐代边塞诗极大地丰富了当时诗歌的创作,同时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对边塞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唐诗犹如一座珠穆朗玛峰,让后世的人们敬仰。在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中,边塞诗又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雄浑激昂、慷慨豪迈的精神风貌,丰富的主题,独特的艺术视角,在边塞诗的发展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诗言志,诗歌的核心灵魂就是他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主题的常见方法有:归类法(如:谈禅说理诗、游子诗、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等)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留下了众多的关于思乡题材的诗作,这些诗作主要分布在游历诗及表现客居生活的诗、边塞诗、描写宦旅生活及表现贬迁生活的诗这三大类中,并以此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鲜明的“思乡情结”,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是流派众多,百花齐放。呈现一种繁荣热闹的局面,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怪奇诗派,并且今人对他们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对唐人创作的咏侠诗却极少关注。往往将它看作边塞诗的内容之一。如果说隐逸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在唐代的发展和繁荣,战争和多民族的融合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形成和繁荣,那么唐代的任侠风气则产生了波及整个唐代社会的咏侠诗。  相似文献   

9.
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书信真实记录了边塞戍卒的生活和情感,为了解汉代边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环境,展现汉代边塞诗产生的社会背景,边塞诗与边塞战争的互动关系,边塞诗的语言风格、诗歌意象及表达技巧提供了重要材料,为考证上古征戍诗向边塞诗的过渡与发展提供了文本参考。将传世文献中的汉代边塞诗歌与出土简牍书信进行对比研究,发掘汉代丝绸之路沿线戍卒书信的文学史料价值,对拓展丝绸之路文献研究,进一步了解中国早期边塞文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对边塞诗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边塞诗最早起源于蔡琰创作的《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不仅在主题方面为后世的边塞诗和边塞诗人们树立了典范,而且在格调方面也为后世边塞诗所反映的边塞美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1.
谈谈《诗经》里的征戍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抒写战争的征戍诗,独具特色。征戍诗是西周到春秋时期战争频繁的产物,反映了赞颂英武、抒发爱国情思、表达厌战思归、传递思妇闺怨、讽刺无能时政、展现历史、表现出征祭祀等思想内容。征戍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以抒情诗为主的特点、精练的语言、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构成其艺术特色。征戍诗影响深远,延及唐代边塞诗,是战争题材诗歌的滥觞。  相似文献   

12.
王昌龄是盛唐有边塞经历且大量写作边塞诗的第一人,其诗艺术高超,内蕴丰厚复杂,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相融合,超时空地关照反思边塞战争与和平,不愧为边塞正声,盛世壮歌,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王昌龄是盛唐有边塞经历且大量写作边塞诗的第一人,其诗艺术高超,内蕴丰厚复杂,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相融合,超时空地关照反思边塞战争与和平,不愧为边塞正声,盛世壮歌,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晚唐边塞诗数量不少于盛唐,但格调则迥异,一言以蔽之为"千古一哭"的反战哀歌。释贯休是晚唐创作边塞诗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其边塞诗多为乐府体组诗,总体上显现出规模宏大、内容丰厚、含蕴深沉的特色。体现了诗人对唐代边战的深层思考。它力图全面展现边塞战争的方方面面,以为历史的镜鉴,这是对唐代边塞诗艺术境界的开拓;他在诗中宣扬民族和睦,反对民族仇杀,焕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贯休的边塞诗所创造的边塞生活意象,从一个侧面开拓了唐代边塞诗的意境,也丰富了古典诗歌语言的库藏。  相似文献   

15.
边塞诗的创作实际存在着写实和想象两种方式,即写实的边塞诗和想象的边塞诗,以此可以将边塞诗区分为两大创作流派,这也形成了边塞诗的两大创作传统。岑参边塞诗的写实性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其重要价值之一在于以诗证史,以诗歌证西域舆地。岑参边塞诗的诗题具有纪实和叙事功能,而且诗题中地点明确,统观各诗诗题又具有认识其西域行迹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绵绵烽火边关情——《诗经》边塞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塞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之一大宗,其源头在《诗经》。《诗经》边塞诗最基本的主题是歌颂爱国精神,士卒舍家为国的情怀和将帅忠君守职的使命感,是爱国精神的主要体现。描写军容车马旗帜以表现戍边将士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念和豪迈气概,是《诗经》边塞诗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通过“征夫怨、思妇哀”揭示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巨大创痛,并形成亦壮亦悲的悲壮格调,是《诗经》边塞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诗经》边塞诗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一批抗敌卫国将帅的英雄形象,寄托了人民美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陈芳 《文教资料》2006,(15):49-50
军旅诗是指描述军旅活动的诗歌。由战争引发的离愁别怨、征夫怨妇等主题以及军旅途中的写景诗作,都属于军旅诗的范畴。建安时期出现了大量文人军旅诗作,其风格和类型也在这一时期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18.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一诗究竟表现了怎样的诗歌主旨,历来争讼纷纭,莫衷一是:有“豪言“说,有“苦语“说,也有既是“豪言“又是“苦语“的“折中“说等等.其实,无论从王昌龄“出塞复入塞“乃至边塞诗创作的时间来看,还是从开元前期唐朝边境战争的性质来看;也无论是从王昌龄边塞诗中经常使用的表示“敌人“或“敌国“的诗歌意象来看,还是从本诗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来看,《从军行》(其四)的主旨都只能是表现唐朝将士在保卫边境的战争中,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和频繁的战斗而凸显出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因而它当然是“豪言“,而非“苦语“,也非两者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诗言志,歌咏情,分析古典诗词思想感情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对此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笔者就这一问题有关方面谈几点肤浅看法。一、辨别古典诗词题材类型。分析其思想感情类别学习古典诗词,首先辨明其题材类型。古典诗歌的题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送别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行旅诗、思乡诗、闺怨诗、咏事诗、边塞诗等,也有行旅诗、边塞诗与思乡诗相互兼属的情况。读古诗词应认真把握题目,从中可以看出其题材类别和主题类型。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边塞诗、田园诗、登临诗、咏物诗、怀古诗、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诗、题画诗等类型。了解每类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然后看自己阅读的诗歌属于哪一类,再结合审题从容作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