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青海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学术积累雄厚,学术声誉较高。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加上这一学科所具有的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特点,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本学科设有藏学研究中心、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藏学文献信息资料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有文学、语言、综合3个教研室,设有"师大藏学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
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青海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学术积累雄厚,学术声誉较高。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加上这一学科所具有的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特点,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各母语国家属人文社科基础学科,是各国历史文明的主要体现和民族传统的主要载体,也是其文化思想的主要传承手段。西方发达国家的语言文学学科对当代西方学术创新、理论话语建构、语言社会实践起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化语境下,语言文学也是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的主要工具。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家建设中正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开展外国语言  相似文献   

4.
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已经启动。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具有很强的队伍基础和学术优势。早在2000年就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多次列入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中,该学科在都市文化与文学、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中外文学关系及欧美文学3个方向形成了自身特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在五年建设期间,该  相似文献   

5.
地处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其劣势不言而喻,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对学科建设尤为重要,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建设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其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专业建设民族性、人才培养复合性、民族文化传承性、学科建设全面性、质量监控科学性等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为:要加强学科梯队的培养,教师要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和开放的办学视野;专业建设要与地方需要结合,并大力强化对彝族地区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术传承、文明互鉴与话语构建——中文研究生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践”为中心,阐释十二字育人理念,总结育人措施。立足四川大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着力解决研究生普遍存在的“三个不够”问题,即基础不够、贯通不够、创新不够,以学术传承为基础,创新中西融通育人举措,主张建设研究学派,开启了师生共创机制的中国话语创新与中国学派构建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文研究生培养的川大模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学科概况教育学学科是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具有厚重的学术积淀和思想传承。教育部2013年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处在国内各高校的第14位(并列第8位),经过努力可以在5年之内争取进入全国教育  相似文献   

8.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2):F0002-F000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是伊犁师范学院的传统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
《怀化师专学报》2014,(3):F0003-F0003
怀化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成立于2010年。为了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本学科全体成员在学校柏学院的支持引导下,努力完成了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指标,获得较大发展。“十二五”期间本学科全体人员力争“外国语言文学”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使本学科成为校内一流、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方向凝练本学科以怀化学院副院长张玲毂授为学科带头人,外语系主任于洁教授为方向带头人,组建了3个学术研究团队,分别为英语教育、萸语翻译毛口英语j皿!J试研究方向。经过学科方向的凝练,研究力量碍到了最大程度的整合和加强,大大促进了学科成员学术水平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教师的摇篮"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生物学、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地理学13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0%(其中8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20%,即B+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体育教育、音乐学。  相似文献   

11.
学科建设是通过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形成并保持学科优势的过程,提升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和核心。作为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研究生教育是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要通过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强化研究生基础科学研究训练、构筑高水平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措施,使研究生教育成为提升学科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外语专业的学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国的体系尚未完善。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2020),集中反映了以杨金才为首的众多学者致力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聚焦于学术规范与人才培养的重大研究成果。该书契合科教融合的理念,将学术研究的共性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个性有机结合,兼备学术研究的理论指导性与现实实用性,有助于新时代外语学科的发展与外语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创办于1964年,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知名大学,旨在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外事、旅游、经贸等方面的"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自建校之初,就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曾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曾来校视察并题词。学校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本科专业。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阿拉伯语、日语、英语、俄语、旅游管理、德语是北京市  相似文献   

14.
学科建设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的工作。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应遵循"坚守与突破"的思路,做出特色、突出优势,突破被忽略、被边缘的困境。民族高校学人应做好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一种唇齿相依、互相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有关理论、方法、理念、思路运用到其他二级学科研究中,可能促进这些学科在传统研究领域之外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从而产生新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打破专业甚至学科界限和壁垒,跨专业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其他二级学科研究中所获得的新成果,又可反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稿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为双月刊 ,主要刊载政治学、经济学、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新闻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本刊重视学术规范 ,鼓励学术创新 ,尤为欢迎并将优先刊发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学术性、原创性、时代性、交叉性  相似文献   

16.
学科建设需要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建设的信息传播平台是随时代变化、发展和丰富的。学科网在学科建设方面具有学科指向性、体系完整性、平台整合性、媒体多样性、内容易用性、交互参与性等优势。学科网建设对于学科发展、学科从业人员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以建设具有学术性、资料性、权威性、原创性、全面性等特色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为目标,逐步将学科网建设为学科成果展示平台、学科新信息发布平台、学科发展轨迹记录平台、专家学者宣传平台、人才培养交流平台、研究资料汇集平台、学术活动与学术组织推介平台、方法与理论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需求这一角度出发,介绍新时期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点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然后以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阐明本学科研究方向的特色以及学科发展的优势,最后指出我校外语学科点应该以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为契机,加大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我校人文学科的建设,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师承效应是指弟子在大师的引领下,传承学术风格,掌握学术精髓,从而学术发展较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学术传承、优势互补以及"马太效应",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需要师承效应。遴选苗子、精心培育和营造环境等措施可以促进学科带头人的成长。研究表明,师承效应成就了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学科建设在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培育中具有龙头地位。要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科学合理地处理学科建设与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学校发展定位,从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着力调整学科结构、发展特色优势学科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启才教授     
王启才,男,1966年生,汉族,安徽阜阳人,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为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主持人,国家授权立项建设硕士学位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