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斯是我在悉尼居住时的房东。虽然在他家只呆了两个月零三天就搬了,但他似乎与我特别投缘,常请我去他家聚会。  相似文献   

2.
看上去很美     
读中学的时候因为家远,便住在县城的叔叔家。叔叔家的一个儿子叫峰.比我大一岁,但因为成绩不好.留了一级.便与我读了同一个班,并受我这学习委员的管辖。正是有大把好时光可供浪费的少年,所以两个人并没有因为成绩的高低好坏,而像大人们一样,彼此分三六九等,反而同来同往,嬉笑打闹,颇为投缘。  相似文献   

3.
刘墉 《知识窗》2014,(13):45-45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勇敢,骄傲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我常想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就过这短短的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解不开的呢?  相似文献   

4.
蔡智恒 《知识窗》2014,(1):53-53
小时候,我算是个害羞的孩子,个性较为软弱。其实,我也没有太与众不同,起码念初二之前,我觉得自己和大家都一样。  相似文献   

5.
卖笑的人     
每次别人问到我的职业时,我就感到尴尬,脸发红,讲话结巴。我羡慕那些能说“我是个泥瓦工”的人,我羡慕理发师、会计、作家,他们的表白总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样子     
王吴军 《知识窗》2014,(21):4-4
姐姐是小学老师,我却总说她没个老师的样子。对于我的这种说法,姐姐却是不以为然:“我是一名老师,我的样子就是老师的样子,这就够了。”  相似文献   

7.
周海亮 《知识窗》2013,(19):21-21
从超市出来,等待过马路的时候,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凑到我的面前。他非常有礼貌地向我问好,然后用商量的口吻对我说:“叔叔,能不能借我一块钱?”“你向我借一块钱?”我有点吃惊。“是的,我得坐公交车回家。”小男孩说,“可是我身上没有钱。”“你爸妈没给你一块钱?”  相似文献   

8.
在第28个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慧慧送给我的一块图案精美的小镜子.令我高兴而感动。一年来,陪伴慧慧的一幕幕像过电影般回顾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9.
纠结的17岁     
漠北 《知识窗》2014,(1):11-11
17岁,似乎并不是个太坏的年纪。 我对A说,17岁是个不错的年纪,因为我们可以应付任何情况,比如在拿压岁钱时,你可以说自己还未成年,而在需要你充当大孩子时,可以说,我马上就要成年了。  相似文献   

10.
故乡情     
孙开元 《知识窗》2014,(19):24-25
我在16岁时就强烈渴望着学开车,盼望着能早日拿到驾照。我曾经试着在附近马路上开着车转了两个钟头,但是后来还是一上车就紧张。在朋友们中,只有我觉得看书比开车更舒服。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告诉我穿戴好,出去跟他学开车。我坐在驾驶座位,爸爸坐在旁边指挥着我把车开出了城,路越来越颠簸,后来就全成了土路。  相似文献   

11.
田一洁 《知识窗》2014,(23):7-7
朋友到火车站来接我,绕过车侧,准备替我放行李的时候,发现我已经把两个大箱子嘿呀嘿呀地托举进了后备厢,他惊得连说“好一个女汉子”。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2012,(10)
我要告诉你们:千万不要忘了,我只是个普通的小伙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林丹  相似文献   

13.
于丹 《知识窗》2014,(21):21-21
雅娜·卡尔芒满120岁时,被问及她对未来的看法。“非常简单,”她回答,“我希望我仍然能有个未来。” 你对未来的看法呢?  相似文献   

14.
孙开元 《知识窗》2014,(23):20-21
“爸爸,咱们能不能像爱斯基摩人一样,用雪做个房子……他们叫它雪屋,我想造一座那样的房子.一座独特的房子,只有我们两个人住,要盖得非常结实,到夏天也化不了!”小时候的一天,我这样对爸爸说。  相似文献   

15.
娜娜交给我一只绿色信封,里面有10美元。她说:“卡尔,你的小弟弟蒂龙下周就要满两周岁了,用这10元钱帮我给他买个礼物吧。”  相似文献   

16.
韩寒 《知识窗》2014,(11):19-19
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写作和赛车两个工种看着截然不同,你是如何平衡的?我一般都这么回答:还好,都要坐着。有一个记者明显没有领会到要点,回去发了一篇稿子,说这两个职业都要坐着,这说明,只要坐着就有可能做成。  相似文献   

17.
周寿康 《金秋科苑》2013,(19):102-102
一场闹剧文化大革命初期,我调入专业文艺团体任编剧不久,创作的剧目均己上演,可能无“毒草”。造反派就派人到我来前任教的中学调查,从寄放在那里的资料中查出30多个日记本。鉴于我写的日记多为文艺作品摘录,以备教学和创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16岁那年,我父亲所在的部队从都市迁移到一个小乡镇,正上高中的我,也稀里糊涂地从一所知名的重点高中,转学到小镇的厂子弟学校。学校之间的巨大落差,令年少的我十分迷惘,在浑浑噩噩中结束了高中生活。高考落榜后,我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等冬季招兵去部队,要么第二年春季进部队家属工厂当工人。两个去向我都不喜欢,因此更加迷茫。  相似文献   

19.
周海亮 《知识窗》2013,(17):15-15
朋友急需一笔钱,就向他的两个朋友求助。这两人,也是我的朋友。一周后,钱如愿筹到,这两个朋友帮了他很大的忙。  相似文献   

20.
迟子建 《知识窗》2013,(7):10-10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它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