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计思路】组织幼儿开展写生活动,教师至少需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引导幼儿写生?该怎样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与写生?根据日常的观察,我发现本班幼儿的绘画现状是:对花盆比较熟悉,曾画过相关的装饰画;大部分幼儿擅长画圆形的东西,如气球、泡泡、花等;幼儿模仿能力强,有的幼儿绘画喜欢模仿同伴的作品。根据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绘画水平,我选择了仙人球供幼儿写生,主要是基于以下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人眼中,幼儿绘画作品就是色彩斑斓的自由画、想象画的代名词,写生似乎是中高年级学生或者是专业美术工作者才胜任的事。其实不然,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幼儿也完全可以尝试,写生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绘画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3.
所谓“幼儿绘画册”,是指教师把孩子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册,其间加入教师的指导语,使之既成为孩子的珍藏品,又成为家长指导孩子绘画的手册。幼儿绘画册可两季度装订一册。教师的指导语主要由对孩子在园绘画情况的介绍和对家长的指导构成。基于绘画册的幼儿绘画家教指导是一种深入具体的家园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4.
美术绘画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绘画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一些家长和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一味鼓励幼儿为了“形似”而绘画,其实这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儿童绘画作品是幼儿情感和爱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写照。绘画是幼儿心理、人格、情绪等方面的表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美术绘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罩要。  相似文献   

5.
"类写生"是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出的一种无范画美术活动。它取消了教师范画,以图片代替实物(风景),供幼儿欣赏、分析,进行绘画创作。图片是开展"类写生"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从图片的选择到图片的使用,均需进行合理的设计。运用好图片欣赏完全可以达到类似写生的效果,为幼儿的自主绘画创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家长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存在着评价标准成人化、评价内容片面化和评价方式单一化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家长应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多样化方式积极评价幼儿;幼儿园应发挥引领作用,为家长评价提供支持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幼儿到六七岁以后,他们的绘画开始由纪录阶段向写实阶段转变。这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培养幼儿的写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其绘画能力。但是,有人认为幼儿学习写生难度大,并会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其实,幼儿从第一天握笔开始,就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写生”。比如在圆脸上画许多卷卷,他就称之为妈妈,幼儿的这种表现可以说是一种不自觉的写生过程,因为他不断地接触母亲卷发是母亲留给他的最显著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在上学期末幼儿发展水平测试中,我尝试用著名的弗洛朗斯·古德纳夫创立的“小人测试”方法选取了小班幼儿70人进行了以“我和爸爸妈妈”为题的绘画测试,旨在研究本园小班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揭示孩子的人格特征,同时以此引起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绘画作品解析的重视,转变现实中教师和家长不假思索地把孩子们的涂涂画画扔进垃圾箱的做法,努力发现一条通往孩子内心深处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写生是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布置写生类的作画任务,以考查学生对绘画技巧与色彩搭配的掌握程度。在进行风景色彩写生创作时,很多学生对色彩搭配的认知不清晰,冷暖色调搭配混乱,使得绘画作品不具备层次感。对此,文章对高中美术风景色彩写生中冷暖色彩搭配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大美术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写生画这一形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能力。在大、中、小各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幼儿观察写生。领导小班幼儿观察写生,可选形体结构简单,特  相似文献   

11.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创造性绘画的基础,绘画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不设定固定的绘画模式,允许幼儿自由创作。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创造性绘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欣赏和鼓励的角度去评价幼儿的作品,从幼儿的作品中了解幼儿的创作思路,适时给予指导,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正>幼儿绘画作品评价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比较幼儿、家长和教师这三种主体的评价特点,有利于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不同主体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包含作品内(画作)、作品外(儿童发展)两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各主体的作品内评价高于作品外评价。关于作品内评价,各主体对幼儿绘画作品的画面效果、造型、构图、主题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王素芬 《成才之路》2013,(14):28-29
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教师可以从培养绘画兴趣、创设自由环境、积累生活经验、启发引导幼儿、客观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等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家长在工作之余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注意了直观教育,系统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并有的放矢地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一、随时开放的家长室幼儿园的家长室随时向家长开放。家长室里有幼儿园规章制度方面的材料,有教师的优秀教案,还经常展出幼儿在园内的生活照片、幼儿的手工和绘画作品,设有问答箱,并向家长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和报刊。  相似文献   

15.
滕黎 《教育革新》2010,(4):74-74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幼儿喜欢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在涂涂画画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因此,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组织幼儿绘画活动,重视活动过程,科学地辅导幼儿绘画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多数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时。往往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不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能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客观的评价。为了让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应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把绘画活动融人到幼儿的生活中.以幼儿自评为主、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为辅。合理地组织大班幼儿的绘画活动。  相似文献   

16.
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如何为幼儿一生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特点,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支持,促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教师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情绪情感及发展水平,提高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能力,更好地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17.
赵艳青 《快乐阅读》2011,(21):47-48
教师在绘画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要从多方面肯定幼儿作品的闪光点,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8.
答:可以先在家中进行,画一些简单的物品,如茶杯、玩具、花瓶、学习用具等,再往后可画家中一角,如房间一隅、厨房一隅,也可利用节假日带上画板到公园写生,做到寓画于乐。我们提倡幼儿画写生,主要目的是让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深入到更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描绘,把对事物的各种感受在绘画中表现出来,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分析与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孩子的绘画和绘画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影响逐渐产生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一、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幼儿绘画的兴趣是在客观环境和具体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师和家长应尽可能地在幼儿园和家庭里布置一些儿童画,让幼儿有一种直观的感觉,形成欣赏美  相似文献   

20.
幼儿绘画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历程.幼儿绘画中的符号语言体现了幼儿的情绪变化与情感倾向,展现了幼儿眼中的发现与不同,表达了幼儿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现实中幼儿绘画符号语言的解读之误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和家长的理念与理解之误,二是幼儿表达与技能的欠缺.这种解读之误,容易降低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思考幼儿绘画活动中的符号语言,探索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读懂幼儿,促进幼儿绘画的进步和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