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37):79-79
相对于时下话剧舞台风风火火的实验剧,话剧《哗变》看起来有些沉闷和严肃。该剧原型是赫尔曼·沃克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凯恩号哗变记》,后来沃克亲自把它改编成同名话剧,上演后在百老汇乃至整个欧美引起了轰动。北京人艺1988年首次排演此剧时,特意邀请了美国著名艺术家查尔顿·赫斯顿担任导演。因为该剧角色都是清一色的男性,所以被戏称为“和尚剧”,但这却使整个演出充满了军人阳刚之气,舞台效果很震撼。此次是人艺时隔18年后的重排,排阵容强大,由冯远征代替老艺术家朱旭饰演魁格船长一角,任鸣担任导演,朱旭担任艺术指导。地点:首都剧场/…  相似文献   

2.
去年.人艺复排经典老戏《屠夫》.七十多岁的朱旭等老演员使这部戏成为2005年人艺舞台的最亮点今年国庆期间.人艺又复排了另一部与《屠夫》齐名的老戏《哗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曹禺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话剧大师,其话剧作品具有尖锐的冲突、丰富的情节、紧密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等鲜明特征,深受观众的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在话剧舞台上频频演出,还常常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被改编搬上银幕.到目前为止,曹禺先生被搬上银幕的话剧作品集中在解放前创作的四部名剧,即《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这也再次证明了这四部名剧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话剧通史》(葛一虹主编、左莱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系统的中国话剧史专著,它一出版,就被学术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拓荒之作。《通史》把话剧艺术的发展放到整个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7,(4):79-79
继话剧《厕所》之后,剧作家过士行“尊严三部曲”的第二部——市井喜剧《活着还是死去》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献给话剧百年的开年大戏,被搬上舞台。  相似文献   

6.
鲁迅二十三岁写出著名诗篇《自题小像》二十七岁发表著名论文《摩罗诗力说》。郭沫若二十九岁出版了我国新诗的奠基作——《女神》。巴金二十七岁写成小说《家》。曹禺二十四岁发表话剧《雷雨》,二十六岁又写出《日出》。老舍二十五岁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冯至十八岁开始发表诗和散文,二十二岁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艾青二十六岁出第一本诗集《大堰河》田间二十岁出版了《中国牧歌》和长诗  相似文献   

7.
朱琳 《档案天地》2013,(11):4-7
朱琳,一位见证中国百年话剧历程的表演艺术家。1923年,朱琳出生于江苏海州一个贫寒家庭,从6岁出演《苏武牧羊》开始,先后参加话剧演出数千场,塑造舞台形象50余个,被视为话剧舞台的常青树。解放前,朱琳用“你敢写我就敢演”的回答感动了剧作家田汉,并在《秋声赋》和《关汉卿》中饰演女主角。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9.
《日出》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话剧艺术家曹禺1935年完成的四幕话剧,和《雷雨》共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上海屋檐下》是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夏衍193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也是他的话剧创作与艺术风格走向成熟的一座丰碑。这两部多幕剧都是成功之作,写作时间都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有许多相同点,又各有特色。比较它们的异同,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可为当代剧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10,(2):71-73
如何拓展社区的爱心话剧舞台?灯光暗。灯光亮。没有幕布,上海宝山路街道活动中心里,老年女性婚姻题材的短话剧《方姨的烦恼》开始了。主持人报幕.演员穿着着随意.舞台上下没有明显界限,甚至剧情都是一边和观众的讨论,一边根据讨论结果展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7,(18):83-83
凭借着《死亡与少女》《萨勒姆的女巫》和《哥本哈根》等剧目获得好评的话剧导演王晓鹰,为纪念话剧百年推出新剧《失明的城市》。该剧取材于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的代表作《失明症漫记》,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7,(26):79-79
继《赵氏孤儿》之后,追求"一戏一格"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将在8月推出又一部原创古装话剧《刺客》,可谓三年磨一剑。话剧《刺客》取材于豫让的故事。他为替旧主  相似文献   

13.
继话剧《霸王歌行》上演后,国家话剧院推出的另一部原创大戏《天朝1900》,也将亮相。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11,(11):92
2011年9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艺术家齐聚中国,亮相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中央电台青年话剧社出品的话剧《夜上浓妆》,从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参选作品中杀出重围、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入选的16部原创作品之一。《夜上浓妆》是中央电台青年话剧社出品的第  相似文献   

15.
"一出未问世即引起争议的探索性剧目,一次企求艺术创新的实验性演出。"2008年12月23日晚7:30,北京朝阳剧场内座无虚席,复排的话剧《WM·我们》拉开序幕。若是注意观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台上的演员大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而观众却多半是鬓发斑白的50后或60后。因为,这是一部被尘封了23年的话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11,(11):F0004-F0004
2011年9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艺术家齐聚中国,亮相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中央电台青年话剧社出品的话剧《夜上浓妆》,从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参选作品中杀出重围、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入选的16部原创作品之一。《夜上浓妆》是中央电台青年话剧社出品的第一部作品,副台长赵子忠、王晓晖,纪检组长包云等领导或探班剧组,或到现场观看,为演员加油鼓劲儿。  相似文献   

17.
朱琳 《档案天地》2013,(10):12-16
朱琳,一位见证中国百年话剧历程的表演艺术家。1923年,朱琳出生于江苏海州一个贫寒家庭,从6岁出演《苏武牧羊》开始,先后参加话剧演出数千场,塑造舞台形象50余个,被视为话剧舞台的常青树。解放前,朱琳用"你敢写我就敢演"的回答感动了剧作家田汉,并在《秋声赋》和《关汉卿》中饰演女主角。新时代,朱琳创造出"鲁侍萍","如姬"、"蔡文姬"等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成为北京人艺黄金时代的"第一青衣"。她美丽脱俗、雍容华贵的艺术形象,韵味悠长的独特道白,形成了她独具大家风范的表演风格。朱琳不仅在国内被称为"台词专家",还得到了美国剧作家阿瑟弥勒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大剧院蓬勃发展的会员队伍中,有一位叫何大中的老人分外引人注目。因为这位75岁的普通观众在50多年的时间里收藏了近千份戏单和戏票,整理出来宛若一部中国话剧的微型发展史。何大中说,自己的父辈与梨园有过不少接触,自己的同辈中也有不少人从事戏曲工作,然而,他却对话剧情有独钟。1949年,刚上初一的何大中看了第一场话剧,由人民大学学生演出的《思想问题》。从此,何大中便和剧场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有新戏好戏,何大中便会去观看。也是  相似文献   

19.
回首     
吕恩 《档案天地》2010,(11):6-10
吕恩本名俞晨,生于1920,籍贯江苏省常熟,中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1938年考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1年毕业。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北京等地从事话剧、电影演艺事业。建国后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一生演出了数十部话剧和一些电影作品。其中,她创造的繁漪(话剧《雷雨》)、马聂法(话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白口袋(电影《骆驼祥子》)等形象,  相似文献   

20.
赵兴红 《现代传播》2003,(6):102-103
近期在北京戏剧舞台上 ,两台大型话剧《赵氏孤儿》前后登台亮相 ,其导演分别是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林兆华和国家话剧新锐田沁鑫。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同时关注同一题材 ,同时推出同名话剧 ,使《赵氏孤儿》一时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目前 ,还有一部 30集的电视连续剧《赵氏孤儿》准备开拍 ,《赵氏孤儿》悄然火热起来 ,成为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 2 0 0 3年 11月 13日 ,北京广播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杨燕教授组织下 ,举办了研究生论坛。六七十位师生就“《赵氏孤儿》现象”展开了热烈讨论 ,戏剧戏曲学导师路应昆、姚小鸥、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