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哲 《天津教育》2006,(6):35-36
生态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相应发展而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生态道德教育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需要为己任,是使个体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采取一定的生态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生态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生态道德教育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意识为己任,是使个体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生态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培养受教育者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的意识及其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为此,学校明确提出了“生命发展教育”理念,其主旨在于“尊重儿童的生命主体意识,开发儿童的生命发展的能动性,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我们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4.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德育     
生态德育是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生态教育活动。确切地说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生态德育有别于传统的“人际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矛盾尚不突出的时候,德育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和社会的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它的核心是正确地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而当人与自然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造成生态危机的关键原因在于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即“人类中心论”。搞好环境保护的关键是要首先反思“人类中心论”,形成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第一,自然就是自然,不是人类可以任意索取的“宝库”;第二,人类永远不能,也不要尝试去征服自然;第三,承认自然界的独立存在,用自然来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7.
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体现一种新德育观。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它要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渗透“生态德育”呢?  相似文献   

8.
一、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生态道德是人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是人类在调节自身活动和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小学生态道德教育”强调将生态道德的教育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少年儿童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学会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道德意义。和谐共处与协调发展是人类在职业活动中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职业道德原则。这一职业道德原则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对自然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将保护自然与合理利用资源相结合,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不良职业行为。坚持这一职业道德原则,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在人类与自然的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孔子、孟子、苟子等儒家学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进行过深入认真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生态理念。充分挖掘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资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伦理学,历来很注重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却忽略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而我认为,自然道德问题应该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和作用力量的增强,人类对自然“粗暴”干涉的次数和强度也在与日俱增,终于使自然失去了某种平衡。由此酿成的生态危机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起来,直接危及着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它说明,我们不仅必须学会怎样同人相处,而且必须学会怎样同自然界相处,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提出一个自然道德的概念,以规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当“人与自然”的矛盾尚不突出的时候,德育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促使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和社会的规范,使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当“人与自然”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时,德育就被历史赋予了新的使命,即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从社会领域扩展到了自然领域,以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及人在生物圈中的正确地位,教育人们善待自然、善待万物,学会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互尊互惠,最终实现“万物并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最佳生存环境。因此,一种区别于学校传统德育的新德育观——生态德育被鲜明提出。  相似文献   

13.
今天,随着人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种协调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新型道德——“人—自然”道德,正受到各国政府与人民的普遍关注。人与自然关系具有的重要道德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肯定和重视。目前在我国,一方面,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日趋明显,迫切需要运用道德手段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伦理学,历来很注重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却忽略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而我认为,自然道德问题应该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和作用力量的增强,人类对自然“粗暴”干涉的次数和强度也在与日俱增,终于使自然失去了某种平衡。由此酿成的生态危机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起来,直接危及着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它说明,我们不仅必须学会怎样同人相处,而且必须学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道德的力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树立维护生存环境的道德意识;确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订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开发、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维护生存平衡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生态道德包括生态道德认识、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等要素。心理学家伊扎得曾指出,情绪情感“是一个动机系统,一个人格过程,这个人格过程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情感是人生命态度状况的重要表征,它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着人的一切交往行为中。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以生态道德情感的激发为核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人与环境同处一个发展系统,人们只有激活了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情感,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道德情感的唤醒,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病毒是自然的,却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背后的环境伦理观会呈现在学校教科书中,并对学生的环境素养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人与自然互动框架以及环境伦理框架为理论指导,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环境伦理观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教科书呈现了温和的人类中心主义与整体的生态伦理意识,同时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后续教科书可以从生命共同体角度加强自然内在价值教育,从道德责任角度提升学生对自然的理性自觉,并从文化审美角度培养学生与自然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过程的科学,其实质就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特殊的环保教育教材。环保教育在历史新课程中的比重显增加,历史新课标将“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命运”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逐渐认识到一味的向自然索取是不可行的,必须把自然纳入到人类的道德范畴之内,不能肆无忌惮地破坏它,必须明确人类对自然的态度,要利用好道德这根杠杆,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危机。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生态道德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素质问题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的背后是一种价值危机,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误置。生态伦理学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拓展意义上的伦理关系。生态伦理学思想在价值诉求上,从二元对峙到共生共荣,达到一种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生存状态;在价值基点上,将道德关怀从人际领域扩展到自然领域,强调对一切自然存在物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在教育活动中关注生态伦理价值信念的养成,一方面要遵循自然,防止理性的“滥用”;另一方面要敬畏生命,警惕盲目的“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