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产生和保存了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优秀遗产.西方自近代启蒙运动以后,一大批思想家都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在融合中西文化上所作出了贡献.重新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调整国人近百年来的"文化观",对于反思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特别是从"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的文化立场,完成"中国特色"文化观念的变革与自觉,使中国文化民族文化重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被遗忘了多年的国学教育,近年来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正在全国许多小学得到加强.2008北京奥运会气势恢宏的开幕式上所展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是给国人、给世界留下了心灵的震撼,也对我们在小学加强国学教育给予了巨大鼓舞.  相似文献   

3.
民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先秦时期一直到二十世纪末,民乐都是有一定鉴赏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文人阶层、豪门望族或者王侯将相们消费的对象,从未真正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民乐发展到21世纪,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使得民乐逐渐与大众接轨,民乐的魅力开始扩散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女子十二乐坊为民乐走向大众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创新机制的不完善,民乐大众化进程中的弊端也一一展现。本文以女子十二乐坊及太原乐坊演艺市场为视角,重在探讨民乐以乐坊的形式迈向大众化传播所引起的现象,并作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诗、书、礼、易、春秋"。然而在《蜡笔小新》和《机器猫》中成长的80、90后们拒绝长大,他们心中有传统文化吗?他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又是什么呢?本文论述了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深切忧虑。笔者希望全体国人用一颗爱国之心,了解和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并让自己的民族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她自己富有海岛特色的地方文化.探究海南传统文化的源流及其特点,对于建构海南省大文化是有现实意义的.海南传统文化之源传统文化通常指属于过去的、稳定存在的、流传至今并在现在仍起作用的文化要素.海南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分化,其源远流长,她经历了"黎族文化——移民文化——海南文化"的演化过程,是在黎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腰杆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了解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中华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我们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就是——国学经典!近年来,我校以国学经典教育与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少年儿童传统文化的修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运用国学校本教材,把传统经典教育引进校  相似文献   

7.
曹艳艳 《天津教育》2022,(12):110-112
<正>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语文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小学语文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南怀瑾先生说:“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在今日世界的竞争与发展中,国人的当务之急是反求诸己——研究中国文化的精要。”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注意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先生是我国一位现代作曲家,谱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创作了许多民族器乐,为民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王建民先生以传统的音乐文化为基石,汲取国外的创作手法、演奏技巧、表现形式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使我国的传统音乐能够得到较好的继承与发扬,使更多的人体会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筝曲《长相思》是王建民先生的一首代表作,对这首乐曲音乐方面的分析、音乐意象及其层次结构方面的分析,可以深度地了解这首乐曲,从而深刻体会到王建民先生的筝曲中所具有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和传统价值的认同与尊崇。党的十八大以后,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火爆荧屏,体现了国人对古典诗歌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晶的守望与追求。将古典诗歌融人高中哲学教育中,既符合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又兼具美学意义,能够  相似文献   

10.
“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华人教育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的概念,不仅涵盖中国本土的各族国人,还涵盖海外华裔.全体华人有共同的认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教育至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二是自己文化与他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位育"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要用自己文化主体的确定性、特征、长处、特色与他文化相互交往,以达到华人教育的"安所遂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忠恕"思想作为伦理道德的重要理论之一,一直引导国人在日常行为、社会生活及国际交往等方面保持自己的道德特点,传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独特魅力。"忠恕"思想体现三方面的软实力价值: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意义;以关注民生增强国家凝聚力;从己与他的关系分析中提高全球素质。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量,其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个人本位价值观为价值尺度的.为使国人在观念层面上能获得独立自由和精神的提升,他偏执地对传统文化作出了强调批判、强调否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国人的"公德"与"私德"概念,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的结果.以"私德"为特征的儒家伦理文化,面对科技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显示了不适应性,亟待变革.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应加强全方位的社会公德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积极和有效地拓展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生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新民乐"是近几年新兴的音乐文化现象,它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角,对"新民乐"现象的产生背景和音乐形态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高等师范院校为非民乐专业学生开设了民乐选修课,这不仅提高了在校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素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器乐的传承和发展。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高师民乐选修课教学的特点,并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财富。本文将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与策略进行探究。笔者认为在高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教学策略上,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从新民乐与传统民乐的融合入手,从学生的参与和课堂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17.
李洁 《小学教学研究》2024,(4):57-58+64
重视小学阶段的民乐教育,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民乐,可以让学生学得快乐。为此,应从丰富多彩的教材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充分发掘民乐中美的元素;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鉴赏民乐的兴趣;培养演唱民歌的情感;课堂之外开设民乐兴趣小组,创设浓厚的民族器乐学习氛围。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从民乐宝库中吸收养分,感受民乐之美,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盛放。  相似文献   

18.
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总是将自己的胸襟、情趣和人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心灵的归宿和感受上的契合。正是这种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山水虫鸟、风花雪月”成为世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对象。而“月”又是世人的最爱。千百年来,人们以月仰视天文、感怀人世、推演春秋,不知从月的阴晴圆缺中编织了多少神话传说,挖掘了多少蕴涵其中的恬静之美、眷恋之情、乡情之思、流逝之悲。有太白低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东坡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音乐,尤其在我国的古典民乐中,也有不少以月为题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信仰观、挫折观和"中庸之道"等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取向性、高度约束特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又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