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让小车动起来”“让小车快起来”“让小车准起来”三个探究实践活动,建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慢”这一科学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可围绕“动起来、快起来、准起来”三个进阶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聚焦数据分析进行思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7月流火。忙碌了一个学期的学生终于可以稍事休息与调整了。一个长长的暑假,如何科学有效地安排呢?我建议让学生每天有30分钟到1小时的运动时间。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与运动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时,学生的一个同答让我意外,让我惊喜,更让我惭愧,让我庆幸。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动的含义,我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中的物体,想一想什么物体在运动?为什么说它在运动?  相似文献   

4.
徐正文 《科学课》2009,(11):17-17
在教学《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时,学生的一个同答让我意外,让我惊喜,更让我惭愧,让我庆幸。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动的含义,我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中的物体,想一想什么物体在运动?为什么说它在运动?  相似文献   

5.
张俊 《教书育人》2005,(11):46-46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运动物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周玲 《南昌教育》2006,(12):17-17
新体育课程标准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所以,我们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内在的乐趣,无论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小就对运动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在学生学习完植物的向性运动后,安排了“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我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回顾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玉米苗倒伏后,过几天发现又“抬起了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的同学认为是“光照引起生长  相似文献   

8.
体育新课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设置了田径、球类、体操、水上或冰雪、民族民间体育、新兴运动这六个运动技能系列,要求学校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其身心发展较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从中选择学习。  相似文献   

9.
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结构化教学,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学生的运动训练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体育课堂中,教师从“教结构、学结构、用结构”三个角度探索与实施结构化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运动训练的主动性,让学生高效习得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剑军 《考试周刊》2012,(16):104-104
在初中安排简化太极拳的教学中要先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这项运动的整体概念联系起来;太极拳运动的独特风格和技击攻防意义要向学生清楚讲解,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喜欢太极拳运动。太极拳运动的"慢"不是没有"力"的道理应该向学生解释清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动作分解和示范讲解法,个别对待,运用分层教学法把动作一一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师应该熟悉这项运动,让学生开心学习,让太极拳运动走进初中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11.
意外的收获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苏教版)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七年级学生空间运动的思维能力还较弱,要让其掌握地球运动的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常常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指导,它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若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就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还能创造积极浓厚的学习气氛。  相似文献   

13.
《少年儿童研究》2008,(9):54-56
本刊开展的“把奥运留在中国,让运动成为习惯”活动得到孩子和家长的广泛支持,他们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写下运动中的体会。以下是来自四川成都市顺江路小学的学生写的运动体会。  相似文献   

14.
赵卓成摘编 《考试》2011,(11):61-61
一层秋雨一层凉,气候宜人的秋季,让原本因为酷暑而疏于运动的人又有了运动的兴致。特别是一些学生,在户外运动的时间也有所增加。然而要注意的是,季节的更替会让我们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比如会出现秋乏、秋燥等现象,还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那么秋季里,学生们如何锻炼,才能使身体更加强健呢?  相似文献   

15.
刘强 《宁夏教育》2013,(4):59-60
运动使人健康,运动使人阳光,运动使人豁达,运动使人快乐。可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却悲哀地看到:学生越来越不爱上体育课。如何让快乐走进课堂,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快乐,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应该是我们体育教师深人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歌唱的本质是一种运动,它是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协调运动的结合。歌唱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让共鸣在稳定的状态下与声带协调运动,既要自如又要非常准确。要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让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应引领更多的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使他们从此喜欢上运动,基于此,校园体育节应运而生。体育节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孩子根据自身体质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体育节更让体育文化与精神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在运动中绽放。首先介绍济南市闫千户小学开展体育节的目的,然后再阐述济南市闫千户小学是如何开展体育节的。通过开展体育节,让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的体魄更加强健。  相似文献   

18.
图形的运动(一)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运动现象,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几何直觉,在教学中我们就要通过对比运动现象、展示生活中的运动等方法让学生直观理解运动现象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体现了物理学的对称美与运动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让粒子产生完美对称的运动轨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粒子的受力情况,确定粒子的运动轨迹。如果学生能从物理学中的对称美来理解,解题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笔整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建立物理学对称美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实验证据。做好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布朗运动,是上好“分子的热运动”这一节课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达到易调、显见、能比较的目的,笔者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滴有碳素墨水的稀溶液中加放一根头发丝,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