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帝祭典及其文化意蕴姚敏杰,何炳武一《史记》开宗明义:“黄帝崩,葬桥山。”肯定了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为桥山之巅(今陕西省黄陵县)。黄帝仙逝后,一直受到人们的祭祀。据王国维校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不黄帝之像,师诸侯朝奉之。...  相似文献   

2.
让京剧走向世界张扶直最近一段时期,“京剧”剧种名的英译问题,成了戏曲界内外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人主张“音译”,有人主张“意译”。大致有这样几种不同的意见:①沿用“PekingOpera”(北京歌剧)的老译法。②仍用“地名+Opera”的译法,但须将...  相似文献   

3.
冯保善 《寻根》2005,(4):84-94
“山人”一词,见之于文献记载,当以《左传》为最早。“昭公四年”有载:“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这里的“山人”,又称虞、山虞、司木,是一种职官名,掌管山地政令,  相似文献   

4.
丁聪先生为人坦率、真诚、风趣,面庞饱满红润,嘴角总带着笑意。他的形象和年龄怎么也对不上号—— 尽管丁聪今年已经八旬有四,但依然不老。不老不仅因为其有一头乌油油的黑发,一双明锐的眼睛,也不仅因为自称“小丁”,或因为其创作颇丰,更因为他有一颗年轻的心。丁聪是国内外知名的漫画家,为有别于他的父亲“老丁”—— 老漫画家丁悚,他硬是一直称“小丁”。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不知道“小丁”的,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只要认识几个字,能看书报的,没有没看过“小丁”漫画的。至今,丁聪仍然沿用“小丁”一名。他说:“还有一层意思,‘…  相似文献   

5.
在甘肃兰州,有人称我们的家族是“教师之家”。因为从我的外祖父开始,到我的子、侄一辈,四代人中当教师的占了大半。但我们家并不是“世代书香”之家,我的曾祖父是黄河上游山乡的农民,我的祖父只读过私塾。如果作为20世纪中国边远地区家庭化演变的一个特殊例证,也许有一些可以值得关注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拙 《华夏文化》2005,(2):63-64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和热烈讨论,终于形成了新的课程方案。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四门必修课。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我经过大致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成熟意见,主要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7.
谁聋了     
“我认为,我的妻子快聋了。”乔对医生说。 “你先在家里检验一下她的听力,然后你再带她来,我好对症下药。”医生说。 于是当天晚上,乔见妻子在准备晚餐,便站在距她身后4.5米左右的地方说:“晚饭吃什么呀?亲爱的。”没有反应。他走到离她身后约3米的地方问,仍没有答音。接着他站到她身后1.5米的地方再次发问,可还是得不到回答。 最后他直接到她的身后问:“亲爱的,晚饭吃什么?” 她转过身来说:“我已经说过四遍了,吃鸡!”谁聋了@小段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9.
李威 《世界文化》2002,(2):17-17
那天,在快要进入爱坡索市中心区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老乞丐坐在街道的拐角处,当我从他旁边走过时,他竟突然开口向我发问。他问我是不是偷着从家跑出来的。我想他这么问我一定是看我太年轻,觉得我太嫩的缘故。“才不是呢,先生,”我对他说,“是我爸爸开车把我送到高速公路上的,他还为我祈祷,求神保祜。并鼓励我说:‘孩子,学会追寻你的梦想和憧憬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忧愤     
忧愤陈映真(台湾)1989年8月,我为了参加日本民间各进步团体联合主办的“21世纪人民的计划”的一部分会议,访问了日本。会议前的几天,日本的老朋友们领我到爱知县的三河湾,看了那里的三根山“殉国七士庙”。使我触目惊心、满腔忧愤,那情形至今难忘。所谓“殉...  相似文献   

11.
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砚也是综合性的工艺品,在文房四宝中最富有收藏价值。就这个意义上说,“四宝砚为首”。难怪乎有人这样评论:“论文房四宝者,必云笔纸墨砚……惟笔不能耐久,所谓老不中书,纸置久则酥脆,  相似文献   

12.
普飞 《滇中文化》2000,(2):34-35
忙碌了大半生,人老了。当第一次被邀请参加老人节聚餐,看到互相问好的人们个个脸瘦了嘴瘪了时,蓦地暗暗自语:“只觉得才几年不见,怎么都这么老了?”  相似文献   

13.
张凤 《寻根》2003,(4):92-94
何凡先生为联合副刊写的“玻璃垫上”是我们从小爱读的专栏,而林海音女士是许多文坛前辈崇敬的“林先生”、“林阿姨”,我尊称两老为“何凡伯伯”、“海音阿姨”是因他俩是学长的双亲,绍光和我跟她的公子夏烈(祖焯)及媳妇龚明祺都在密西根前后同学。  相似文献   

14.
余青欣说:“不是我选择了古琴,而是古琴选择了我。”她用略带沉思的口吻向来访记说起自己最初与古琴相识的一幕。那是很多年前的一天,她的姑姑,一位老歌唱家带着她去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家谈学琴歌的事情,恰好琴家吴光先生也在场,他正在专心弹奏着《梅花三弄》,悦耳的琴声、优美的意境吸引着年轻的余青欣。从此她喜欢上了古琴。  相似文献   

15.
<正>“五福”是中华文化中古老且在历史上一直发挥重要影响的传统幸福观、生命观。“洪范九筹”在《尚书·洪范》的记载中虽被箕子描述为上帝传授给禹用以治国安邦的九条大法,但作为最后一筹重要组成部分的“五福”观念映射出神权政治蓝图下人权统治手段与民众生活价值旨归的统一。《洪范》云:“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归纳了人生的五种幸福,分别为长寿、富贵、健康安宁、喜好美德以及老而善终。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初识《世界文化》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世界文化”四字深深地吸引了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我,在这个面对世界的年代,在这个面对世界的年龄,我对外面的世界文化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于是我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世界文化”。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世界文化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于狭小的课堂飞到了广阔的大千世界之中,搭乘上潮流的快车。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这个使我增长见识的朋友。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  相似文献   

17.
大仲马轶事四则王基高“家系”大仲马(Dumas,1802-1870)是个诙谐的作家。一次,一个银行家揶揄地问他:“听说,你有四分一的黑人血统,是吗?”“我想是这样的。”大仲马说。“那令尊呢?”“一半黑人血统。”“令祖呢?”“全黑。”大仲马笑答。“请问...  相似文献   

18.
《论语今读》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今读》前言李泽厚I缘起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後记》中说,“……这本书讲了许多儒家,其实我的兴趣也许更在老玄禅,这本书都是提纲,其实我更想对其中一些问题例如宋明理学的发展行程作些细致的分析”。十年过去了,这两个“其实”,看来一生也做不成了。时日如...  相似文献   

19.
古城墙抒情     
古城墙抒情□刘成章人问:“刘成章是谁?”我答:“我。”人问:“你住在哪里?”我答:“住在西安城外的朱雀路北口,离城墙很近。”是的,我离城墙很近,我总是和城墙打着交道。每天早晨我出去锻炼身体,城墙根是最好的去处。那儿城墙高耸,场地开阔,花木扶疏,空气新...  相似文献   

20.
道歉仪式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女儿不在家。我和老公恶吵了一架,我们已经有几年没这样吵了。当时的我伤心极了,感觉婚姻生活已没了希望,接下来便是冷战。三天后。女儿发现家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劲,便悄悄问我:“妈妈,这两天你是不是和爸爸吵架?”我矢口否认.不想让她知道。可她说:“那你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只淡淡的说:“累了。”确实心太累了!过了一天,女儿又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问过爸爸了,你们是吵架了!不要生气了,多想想我,好吗?等星期五的晚上,我要为你们主持一个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