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横滨正金银行在东北的扩张横滨正金银行由日本中村道太郎发起,创办于光绪六年(1880),总行设在日本横滨。光绪二十年(1894)后,随着与中国的贸易增多,特别是在营口已形成满洲贸易总汇的条件,因此横滨正金银行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决定在营口设立支店。这标志着日本金融势力开始侵入辽宁及整个东北地区。光绪二十六年(1900),横滨正金银行营口支店正式开业,总辖东北地区所属各支店和出张所。当时,日本人称牛庄支店,  相似文献   

2.
<正>横滨正金银行是日本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近代最早进入中国的一家日资银行。1879年12月日本爱知县士族中村道太郎等23人根据日本《国立银行条例》,发起创立横滨正金银行。正金为正币之意,也就是金银硬币,取名正金的立意就为了表明横滨正金银行是专门供给金银币的流通、促进贸易的银行。1880年2月横滨正金银行正式开业,总行设在日本横滨,因此被称为横滨正金银行。银行额定资本为银币300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我国东北的侵略蓄谋已久.而金融入侵是整个侵略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1899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就在营口设立支行,从事投资和金融业务.日俄战争后,正金银行又在奉天、旅顺、辽阳、铁岭、开原、安东、长春、哈尔滨等地开设分行,拓展营业范围,企图在更广大的区域进行活动,实现金融侵略.看到中国东北的巨大潜力,其他日本金融机构或分支机构,也不甘落后纷纷落户东北,抢占市场.到1931年日本在东北的银行、总行或分行、办事处总计66处[11].名义资本达到31000多万.  相似文献   

4.
一、开设、扩充日本银行日本在上海等占领地开设银行(1938年3月15B—10月20B)①1.日本军特务邓长原因临吉秘函(1938年3一月15日)秘关于占领地内办理银行业务的要点横滨正金银行上海支行长:关于占领地内银行办理业务的要点,请按附件所示实施为荷。军特务部长原因熊吉昭和13年3月15日附件:关于让本国银行进驻占领区事为方便占领区内的军人、军属(文职人员).依照其存款情况,并根据下述要点,让本国银行进驻占领区内,以达到日元资金回流内地的目的。其要点如下:一、目的主要是为了军人、军属(文职人员)办理存款的需要,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2000年5月30日,因倒卖档案被查处的李忠信,将1100元罚没款交到了吉林省档案局,使这起倒卖档案违法案件的处理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00年伊始,长春市市民赵鸿飞到吉林省档案馆出售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有关业务活动的档案资料。省档案局法规处的同志得知情况后,马上意识到:赵鸿飞曾因倒卖档案被处罚过,这次来卖档案,其中可能有“猫腻”?随即找赵询问,赵说此部分档案是从北京市地摊上买到的,并说国家档案局也知道情况。细心的询问人员在翻动赵拿来的档案资料中,发现里边有伪满洲中央银行档案资料,并且伪满洲中央银行档案资料内夹有长春某金融机…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4,(S6):80-81
<正>1905年9月,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将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大连地区变为日本殖民地。从此,开始长达四十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大连的殖民统治时期,在经济上进行疯狂的掠夺,并且以殖民金融作为掠夺手段。日本为取得对大连金融界的绝对控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日本在大连地区所设置的三大金融机构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位于中山区中山广场9号,1909年始建,1910年竣  相似文献   

7.
厂商掠影     
在新的一年一中,PictureTel将进一步加强对华业务的开展和对会议电视市场的开拓及对客户的支持服务。 PictureTel于1996年在华成立办事处以来,在华业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在政府各部委、电信运营、银行系统、金融、保险、医疗、教育、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都  相似文献   

8.
来稿撷英     
“热”中求“活” 广西日报 吴梅 近年来,金融新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各家报纸上,金融新闻占了相当一部分,遗憾的是佳作甚少。究其原因,大都是总结加措施,概况和数字,无非是银行存贷业务的“睛雨表”。诸如:某银行大力筹措资金,存款达多少,某银行运用多少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某银行今春发放春耕贷款多少,某银行支持夏收夏种,某银行支持冬种……这些,犹如计算机病毒一样,传染迅速,很快成为金融新闻的通病,数字化、专业化、程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8,(Z1):71-72
<正>银行档案是银行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存款业务)、资金的运用(贷款及投资业务)、资金的收付(结算业务)等过程中的真实记录,是开拓业务、总结经验、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如何加快和有效开发利用银行档案信息资源,为银行的经营、业务发展服务。笔者经过多年的档案工作实践谈些个人的见解。一、树立五种意识1.树立思想超前意识。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银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摆上重要位  相似文献   

10.
华俄道胜银行是近代外国金融势力进入中国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中国政府正式用合同方式承诺的中外合办银行。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为了加强对华经济渗透和资本扩张,1895年12月俄法合资在圣彼得堡成立华俄道胜银行。1896年2月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上海设立第一  相似文献   

11.
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各金融单位都推出了许多便民措施,为存款大户建立信息档案是其措施之一.这一措施的实行对提高银行服务质量,增强银行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据《东方早报》,华尔街风云突变之际,日本高调踏上了重返华尔街的行程。9月22日,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宣布,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达成意向,将投资最多9000亿日元(84亿美元)购入对方多至20%的股份。同日,日本最大券商野村控股集团成功竞购雷曼亚洲业务,并对雷曼欧洲业务虎视眈眈。而之前,日本已经开展了在美国的大规模收购。7月份,日本最大产物保险商东京海上宣布以约47亿美元收购美国保险集团费城统一控股公司;8月份,三菱UFJ全面收购美国加州联合银行。  相似文献   

13.
许一鹏  王向向 《大观周刊》2011,(20):226-226,222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银行自助服务设备的广泛使用,银行自助服务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不可替代的渠道。然而伴随着银行自助化服务的快速发展、持卡人群的不断扩大,各种针对银行自助交易的犯罪案件也频频发生,使客户的资金安全和银行的形象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银行自助化服务的发展,扰乱了金融秩序,破坏了社会和谐。因此,认真防范自助银行服务业务的风险,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已成为金融工作者、安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而且对于自助银行服务业务的良性长远发展也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风险,一般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可能性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之一就是计算机犯罪造成的金融活动中经济主体的损失。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金融系统的各个领域日益普及,银行、证券、保险等许多领域的业务都摆脱了手工操作,实现了上机运行,加快了金融业的发展。但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为金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省档案局转发的《国家档案局关于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丹东市档案局于今年7月,联系市金融办对全市90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下发了《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并于10月份,在全市开展落实情况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及《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国家档案局第10号令)的制定、执行情况,督促各金融企业进一步明晰企业档案部门责权范围、归档要求及整理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兰台世界》2016,(8):68-71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在华的经济势力逐渐上升,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彼此之间的相互需求使得日本更加关注中国的政治形势的变动,并直接参与其中。日本的进出口市场对来自中国的经济信号的反应也日益敏锐。日本驻华领事在辛亥革命时期对中国北方口岸的贸易报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史学》2003,(6):21-30,5
根据现有史实,外商银行在华历史应从1845年英商丽如银行(Oriental Bank)在香港开办分行算起,1847年该银行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是为上海第一家外商银行。近代进入中国的外商银行包括分支机构在内前后总数约在百家左右,主要分布于几大通商口岸。借助于不平等的中外条约,外商银行在中国的某些业务经营具有垄断性、侵略性的特征,但作为新式银行,其在华的发展刺激了华商银行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钱庄业的演进,从而形成了二十世纪早期中国金融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华外商银行的组织管理、业务经营,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颇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本史料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所收集的中国银行业调查资料中的一篇,由纽约中国银行所撰,从内容看,成文于1945年,其对于外商银行的业务和内部组成,叙述尤详。档号Q275-1-2209。  相似文献   

18.
《信息系统工程》2002,(12):45-45,46
银行是所有金融活动的中介与枢纽,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业在我国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银行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银行经营业务项目趋于多元化,自创的金融品种和代理业务不断增加,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帐单。为了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银行帐单的处理就成了银行运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川岛浪速,日本长野县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来中国。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警务学堂,特聘川岛为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二年,清民政部创办高等巡警学堂,川岛继续被聘为学堂监督直至清末。川岛在华期间,结纳不少清廷上层人物,辛亥革命后,他为谋图清室复辟奔走于日本东京与我国北京、天津及东北等地,成为日本在华的著名政治阴谋家。现从馆藏巡警部全宗和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清廷聘他任警务学堂监督的几件档案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11,(11):121
据新华社香港2011年10月24日电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而推出的"香港文汇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金"24日下午在港举行首发仪式。该纪念金包含单枚纪念金章、十枚套装纪念金章及纪念金条套装三款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