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清朝统一台湾的过程中,有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一位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另一位就是福建总督姚启圣。文章从姚启圣提出完整策略、加强福建等省份的后方基地建设、鞠躬尽瘁以平定台湾为己任等方面,对姚启圣平定台湾的贡献作简要考证。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档案馆位于京城东南,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承担着收集、保管档案资料,为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责.在北京市档案馆浩瀚的馆藏中,有许多的档案瑰宝和史料珍品,其中:<剿抚澎台机宜>是反映17世纪清政府收复台湾的珍贵档案文献,著于康熙17年(1678年).这件档案截至目前仅发现一件.还有一套清代照片影集档案,就是同生相馆所拍摄的<京张路工撮影>,系统地反映了当时京张铁路的全貌.这两件珍贵档案史料,已于2002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并被载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之中.  相似文献   

3.
康熙初年荷兰船队来华贸易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中叶,西方的殖民主义势力争先恐后地向外扩展。17世纪初,荷兰占据了我国的台湾,并谋求与中国通商。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统率舟师南下,从荷兰军队手中收复了台湾,以作“反清复明”的大本营。而从台湾撤出的荷兰军舰则跑到福建沿海,要协助清军攻打郑成功,并借机提出了与中国通商贸易的要求。现从馆藏内阁满文密本档中选译有关史料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清代官方档案文献中,称台湾原住民为"番民"。"番民"有"熟番"、"生番"之分。其在平原地带居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称"熟番";分散居住在高山的,称"生番"。番民的生活区域称为"番地"。康熙朝收复台湾后,如何对待和管理原住民问题,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劝垦番地到移民入台,从开山抚番到开禁招垦,清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治理,逐步开发"番地",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原住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化解族群冲突和促进民族融和起到了积极作用。本专题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等档案,可供台湾史研究等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档案展览不仅仅具有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属性,更是公众周末休闲的选择目标之一。档案展览是档案馆主动提供档案开发与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笔者在台湾交流学习期间,曾参观了"世纪交通——运输重要档案展""时空旅行Traveling in Time"等档案展览,也在网上浏览了部分档案展,发现这些档案展览都调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鞍山市档案馆因公布了馆藏珍贵视频档案为揭露日本掠夺我国钢铁资源罪行提供又一有力佐证,而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30余家媒体采访和播报。今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1周年,鞍山市档案馆公布了馆藏珍贵视频档案——纪录片《满铁的纪录》。影片详细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鞍山日伪昭和制钢所(鞍钢前身)从埋炸药、爆破、采矿石,到小火车运输、选矿、炼钢、轧钢等诸多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按语:清代官方档案文献中,称台湾原住民为"番民"。"番民"有"熟番"、"生番"之分,其在平原地带居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称"熟番";分散居住在高山的,称"生番"。番民的生活区域称为"番地"。康熙朝收复台湾后,如何对待和管理原住民问题,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劝垦番地到移民入台,从开山抚番到开禁招垦,清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治理,逐步开发"番地",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原住民生产和生  相似文献   

8.
人逢盛世,时跨世纪.武义县档案局根据省、市档案部门部署,密切结合本县实际,从四方面人手,紧锣密鼓地开展了颇具特色的"世纪档案收集年"活动,使县馆珍贵档案的收集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馆藏档案的含"金"量和地方特色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今秋十月,是著名高校山东大学百年华诞的纪念日.在山大档案馆里,我见到了被称之为百年山大"准生证"的珍贵档案--来自于台湾故宫的原样复制的山大的第一份档案<试办山东大学堂折及暂行章程>.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平定六国后,遂率文武群臣先后五次巡行全国,并在峄山、泰山、琅邪台、芝罘岛、东观、碣石、会稽等七处立石刻字,形成了珍贵的石刻档案。这些  相似文献   

11.
按照《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评选办法》的规定,10月19日,经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出17件档案文献列入《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图书与档案分别典藏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与档案典藏单位。近年来由台湾“科技部”负责推动的数位典藏计划,积极进行各种珍贵文献的数位化工作,并已有具体的成果呈现。本文首先叙述台湾之图书与档案实施数位化的整体概况,其次探讨台湾各主要的图书与档案的典藏单位近年来所进行数位化的现况,最后提出图书档案数位化对文化传播之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一般从这个地方保留的官方档案、图籍史志中去查找。然而反映苏州100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却多从民间组织——苏州商会档案中获取信息的,这不能不说商会档案之神奇。苏州商会档案已于2004年列入《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而其中晚清部分也早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展览"巡回展由江苏省档案局、江苏省档案馆于2011年主办,这一活动开展的宗旨是让广大的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深藏在我省各级各类档案馆、博物馆内的江苏珍贵档案文献,拉近珍贵档案文献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够有机会接触珍贵档案精品,此次展览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时,向社会公众宣传和普及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大理白族自治州档案馆馆藏有一份珍贵档案——《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档案共1份6页,记录和反映了“班洪事件”后,云南佤族地区17个部落为挫败英帝国主义企图在中英重新勘界中施展伎俩侵占我国领土所做的积极努力和庄严宣告,于2022年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许多民国时期抗战爱国人士的珍贵资料,本年度"民国人物"将集中介绍抗战爱国人士。陈仪(1883—1950),字公侠,又改公洽,号退素,浙江绍兴人。两赴日本留学、加入光复会、参加辛亥革命、经营垦殖公司和银行钱庄、任孙传芳麾下浙江第一师师长、主浙两度、治闽七年,最后转向中国共产党而被蒋介石下令处死。陈仪的一生可谓色彩斑斓,颇具传奇色彩。但其传奇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应该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他先后担任台湾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台湾省行政长官等职务,参与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接收和重建工作,为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概念一直在学界游荡——有的时候就像一个幽灵,时隐时现、令人捉摸不定——它就是"记忆"。据不完全统计,就有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博士论坛的"21世纪的社会记忆"、2004年第15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档案、记忆与知识"、2007年四川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2011年江西南昌大学的"社  相似文献   

18.
市县动态     
正台湾影视明星曾宝仪到南京市档案馆查阅民国户籍档案近日,台湾影视明星曾宝仪来到南京市档案馆查阅其外祖父的民国户籍档案。经过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细心检索、逐条查找,终于在数百万张的民国户籍档案中查到了其外祖父王悦善的户籍卡。该户籍卡真实地记录了曾宝仪的外祖父王悦善1946年在南京生活、工作的信息。曾宝仪戴着白手套,拿着珍贵的户籍卡片,对着现场记者讲述其外祖父当年在南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郑永华 《历史档案》2017,(2):101-108
1980年在北京出土的台湾总兵关防,符合清代官印的典制规定,当日的原始档案亦留存至今,因而可以断定为晚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礼部新铸而成的正式官印。台湾总兵官印在有清一代的变化经过,以具体可靠的珍贵实物,形象反映了清代台湾地区与大陆隶属关系不断加强的历史进程。光绪三年新铸的台湾总兵关防最终未能付诸实用,更充分佐证了晚清台湾建省过程中的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广东省档案局(馆)共同承办的"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史料展览在广东开幕。展览展示了中央档案馆保存的300多件外国记者拍摄的历史照片,以及与他们相关的珍贵历史档案。这些档案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斯诺为代表的13名外国记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