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2.
很多学者将叙事学理论应用到小说研究、戏剧研究、电影研究以及叙事空间研究等领域,分别构建了小说叙事学、戏剧叙事学、电影叙事学以及空间叙事学,却没有将其延伸到诗歌研究领域.为此,本文将系统、科学地研究叙事诗歌中的叙事机制以重新审视叙事学和诗歌研究之间的关系,提出构建诗歌叙事学,以丰富和延伸叙事研究和诗歌研究.  相似文献   

3.
诗歌叙事学借助认知叙事学所建立的研究范式,将其研究的重心从对诗歌叙事文本的关注,转向对读者以及诗歌叙事文本与读者关系的关注,丰富和完善了诗歌叙事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交际语境类诗歌在高考诗歌文本的比重很大,无论思想意义、风格气度,还是文本内涵、艺术水准都能构成一个结构完整、逻辑自洽的叙事系统。在文本细读和叙事学理论的视域下,高考交际语境类诗歌的叙事特征呈现三个特点:叙事情感的密集与多元、叙事策略的消解与整合、叙事表达的编码与隐喻。高考交际语境类诗歌可以从微叙事和小时间的视角,通过细读局部、关注时序、回归整体等路径进行解读。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试题文本,有助于更好地挖掘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文本价值,寻找并激活古代诗歌固有的叙事传统,拓展、深化古代诗歌的艺术空间,为高考古代诗歌备考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叙事学理论的发展及成熟,诗歌叙事研究逐步兴起。本文将结合叙事学相关论点,以艾德里安娜·里奇不同时期的三首诗歌为例,从叙事学角度探究其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压抑、解放与赞扬,揭示里奇对女性身份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以战争为题材或者以战争作为背景的诗歌在杜甫的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本文借助叙事学理论,从旁观叙事、全知叙事以及体验式叙事三种叙述视角对这一类诗歌进行了解读,总结出杜甫战争诗歌叙事形式方面的特征,即以写实为基础的白描式的简练的笔触勾勒,在看似平常的细节叙事之中,通过讽刺、戏谑手法,流露出自己复杂而深刻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诗经》大小《雅》的文学价值在现代诗经学史上一度受到忽视。通过对大小《雅》相关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诗经》大小《雅》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达到了当时诗歌艺术的最高水平,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主要形态——叙事诗歌和抒情诗歌在大小《雅》中都已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发展。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诗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形成完美的个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创精神,都有重要意义。文艺理论家。诗人对此也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是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教育最好的文学样式(体裁),而诗歌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文学语言训练的好教材。优秀的诗歌作品,艺术性和规范性统一的文学语言,对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诗歌叙事性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已形成一股写作潮流,诗歌的叙事性有别于叙事诗,是没有情节只有日常生活场景和微妙心理阐述的叙事,是倾向于复杂和单纯的叙事,是一种对自身生存体验的显示方式,是有意味的叙事。叙事性的重新引入,为新诗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叙事性的滥用,有害当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加以控制。控制时,应克服“平面化”倾向,向深度叙述开掘;要注意叙事性与意象性的有机结合;要注意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启动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诗歌,朦胧诗为其发展的显著标志,现代史诗的诞生则宣布了它的成熟,它与世界文学相对接而又有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理论的视角,对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作出新的阐释与分析,贺敬之的诗歌中的时间叙事上的特点是跨度宏阔和线性史观下的叙事,空间叙事上的特点是巨大位移下的叙事和多种形态的空间叙事,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得诗歌呈现出巨大的艺术张力,诗人的审美理想也由此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古代,人们把不合乐的称作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现代汉语将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称为诗歌。诗歌是最古老的文体,既反映社会现实,又饱含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感情,是独具魅力的文学瑰宝。新课标对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诗歌教学的重要作用,即诗歌因其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形象凝练的语言和丰富深沉的感情,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不可替代的载体。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数量众多的经典诗歌,本文旨在结合诗歌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后经典叙事学的视角切入,对具有华兹华斯典型叙事艺术的若干首抒情诗进行解读,从诗歌的叙述者、诗歌的叙事序列、诗歌跳跃性叙事、诗歌音乐化叙事等方面研究华兹华斯抒情诗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人们往往通过诗歌来抒情,言志。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是意象和韵律的处理。但在翻译时,读者是否能够顺利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怎么进行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与别的文学体裁不同处是,诗歌不仅仅讲究内涵更多的是诗歌的韵律、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以及意象的如何处理。本文从诗歌意象、诗歌内涵、以及诗歌的修辞等方面入手来谈谈诗歌翻译的相关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对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诗歌主要有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类,在基础课程改革后编写的教材中。现代诗歌的篇目有明显的增加,其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增选了相当数量的儿歌和儿童诗。从文学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出发,可以对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做出新的思考和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一、丰富的中国诗歌文化 诗歌是运用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被视为文学中最高最美的艺术,犹如音乐中的钢琴、舞蹈中的芭蕾、体育中的足球,是一种极为精致的艺术。我国是诗的国度,在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诗歌这个艺术宝库一直散发着熠熠的光芒。《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思想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诗人,对形成中国诗歌寄兴遥深、含蓄蕴藉的风貌起了重大作用。诗歌发展到了汉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这些乐府诗,风格各不相同。建安诗风慷慨悲壮,太康诗风缛丽繁富,南朝诗歌文词清丽、情致宛转,北朝诗歌则多豪放之声。到了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8.
当代女性写作是一个流动的、不断生长的过程,以异质性的声音改写了传统的文学成规,为文学增添了新的因子。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一种呈现,丰富了当代的诗坛。女诗人们以其鲜明的女性视角、独特的书写方式把她们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倾泄出来,在当代诗坛中竖起了自己的诗歌大旗。本文从两方面阐述当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一是女性躯体写作的定位;二是女性视角的定位:男人、女人和世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诗歌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今天看来,它的发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它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现代汉语诞生之初以及后来诗歌理论家和诗人忽视了诗歌的语言问题,过度强调了诗歌的语言自由化,致使现代汉语诗歌丧失了重要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内涵因整个社会的急剧“转型”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理性启蒙为核心动力的文学话语开始逐渐被以欲望叙事为旨趣的文学话语所侵蚀和替换。作为时代敏感神经的诗歌,感知、承受并见证了这一当代社会的精神震荡与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