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庙会是融宗教信仰、文化娱乐、商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它植根、传衍于民间,凝聚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周至民俗色彩浓厚的庙会文化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民间艺术的延续,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基层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是淮阳太昊陵庙会的实质所在,是庙会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动力。生殖崇拜是民间信仰中最为重要的信仰形式之一。生殖崇拜文化是太昊陵庙会文化的底色。文章运用神话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相关原理,结合当地广为流传的神话、庙会中的习俗及其他民间信仰形式,探讨太昊陵庙会文化中的生殖崇拜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蕴含于庙会中某些仪式行为和周期性节日活动背后的关于生命和超自然力量等问题的观念。有可能用“理性”的方法,认识潜伏于普通百姓日常行为之下的有关“生命观”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淮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古称陈。这块古老的土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淮阳太昊陵庙会历史悠久,影响巨大。作为中原庙会的代表,它保留着古老的庙会习俗。现代社会,太昊陵庙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和构建和谐乡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庙会是集信仰、商贸、娱乐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明清时期,宁夏广建寺庙祠观,促进了庙会文化的发展。当前,宁夏有多处富有特色的庙会,海宝塔寺庙会是在首府城市举办的佛教法会;同心青苗水会是体现地方特色的一种道教色彩的庙会;固原什里乡村庙会体现着乡村农民精神和文化生活。各种庙会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庙会是围绕寺庙而形成的一种特定集会。庙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实质上是民间信仰文化。庙会最早起源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庙会内容不断丰富、形制逐渐完善:商周时期,宗法制的出现使祭祀权利由全民祭祀集中到嫡长子专祀;秦汉到唐宋时期,宗教的传入与渗透改变了传统庙会文化的格局;宋元到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发展使庙会文化注入了浓厚的商业气息。纵观庙会的嬗变历史,可见庙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娱乐群众身心和促进贸易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在进步,我们仍然需要民俗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续珍惜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论陕北庙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是以庙会为依托,以祭祀活动为动因,以集市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民间自发性群体性的信仰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庙会活动由于其仪式古老而复杂,加上文化的原始性、多元性以及地理环境形成的"保护机制",使之形成并保留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西安鼓乐在历史传承中,民俗活动表现突出的庙会鼓乐活动是不可忽视的传承途径。源远流长的庙会文化生活,为西安鼓乐增添了传承的活力,增加了鼓乐艺人习乐的动力,成为西安鼓乐主要的表演场所、展示才艺、助兴表演的地方。庙会文化活动对西安鼓乐传承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庙会文化,对于探讨西安鼓乐获得生存和继续传承的活力,推进西安鼓乐的研究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对于南方庙会文化的研究比较冷清。就浙江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而言,它的历史渊源流长,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承载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曹娥江流域庙会在满足人们祭祀愿望、搞活地方经济、展示乡土特色文化、聚集本地民心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比照历史,现今的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裂变和转型,如何进一步弘扬曹娥江流域庙会文化,利用庙会打造好地方文化名片成为有关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口市庙会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周口深厚的庙会文化底蕴。开发庙会文化资源是今后周口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在勾勒周口市庙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考察和阐明了周口市庙会文化资源的概况,提出了科学规划周口市庙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为周口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实现周口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试论庙会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作为中华民俗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为其注入了新的内容与形式。今天它已成为中国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内容的一部分,开展对庙会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审视历史、文化、民俗等多学科的流变过程,从而使这一古老文化融入现代化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间庙会正在复兴,其复兴有深刻的历史必然和迫切的现实需求。庙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净化心灵、关注生存、关爱生命的精神家园,是民间文化制作和消费的超级市场,是一种多元空间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2.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对赣州水东镇七里村仙娘庙会进行分析,揭示客家乡村妇女的性别特征,剖析庙会与妇女社会性别形成的关系。认为庙会是性别文化的一种表征,庙会文化参与了妇女社会性别的建构。客家乡村妇女的社会性别具有较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妇女缺失公共空间的话语霸权,私领域主动权的获得与其对家庭的贡献成正比,妇女主体身份的自我认同性较强。转型期的庙会成为重塑地方性别文化和维持客家乡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阏伯台庙会与商丘的历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丘的阏伯台庙会作为商丘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起源、发展、演变与商丘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最早发明人工取火和进行天文观测、商业贸易源头的商丘,拥有古代丰厚的文化传承,也使阏伯台庙会能够在当地及周边民众的思想上和日常生活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庙会的宗教祭祀活动借助于戏剧形式进行,又推动了戏曲舞台的诞生和完善,庙会中的戏曲成为最富于文化个性的信仰形态。历史时期闽西客家地区庙会和戏曲文化生态:神是民间信仰,有神就有祭神场所——庙,民间信仰活动庙会要在特定的时间举办,在祭祀节庆活动中,戏是不可或缺的节目,功能在于"酬神"。闽西客家地区的庙会和戏曲保护真正需要的是活态传承,传统的文化形态只有走多元化的方式,才有可能谋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集市和庙会是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石家庄的集市和庙会较为突出地体现了地方特色,集中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成为石家庄人尤其是村镇居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集市和庙会健康发展,还需突出地方特色;保留民俗,摒弃低俗;改善交通和卫生状况,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简论庙会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充分反映着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和风俗习惯,其中的很多活动,都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的运作方式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庙会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庙会祭祀活动中的诸神、庙会节日时间的选取,早期祭祀的社会功能、庙会中的祭祀对象的文化渊源等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印记。  相似文献   

17.
传统庙会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商业、文学、音乐、美术、工艺、体育等文化类别,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重大。文章以河南为例,从传承主体与对象、传承场(空间)、传承方式、传承内容、保障体系等方面对传统庙会文化进行研究,并从活动运营机制、文化内涵、宣传推广、产业关联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传统庙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鹿邑县成功恢复了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老子庙会,对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老子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老子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妈祖信仰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文化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仰为载体建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妈祖信仰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华人共同意识,组织华人参与集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马来西亚种族多样、文化异质的多元社会里,妈祖信仰通过仪式、建立会馆组织等途径建构了华人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简论庙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论庙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高有鹏,孟芳庙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既包含有古老的信仰崇拜,又有着社完现实的反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庙会是民间文化的集结地,又是民间商品活动的中心,探讨其文化内蕴中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是相当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