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分数"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著名特级教师周卫东一次有力的尝试,解答了教师最常关注的问题:学生对分数有认识吗?学生心中的分数能用文字或图形进行表征吗?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这节课的教学?如何让具有差异的学生都能深刻理解分数?  相似文献   

2.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从份数的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由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入,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运用分数来描述事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次磨课,就是一次"历劫",是一次学习、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也是一次合作、反思与教学创新的过程,更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分数的再认识"的磨课中,逐步深入概念本质,让课堂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自我走向实际,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认识分数,苏教版教材是把这部分内容编排在真分数、假分数概念之后,对分数基本意义的延展与扩充。从三个常规教学阶段来分析,分数的认识实质上就是对数量关系的研究,学生只要认识到分数的本质是数量对比关系,就可以灵活地处理分数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习考试中的挫折问题最直接的是反映学生心理问题,它所反映的直接后果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的失败,而是学习的自信心丧失,学习热情内驱力的失去,它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分数,不应成为学生的命根考试的成绩,是质的量化,是表示一定内容的形式,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分数由形式变成内容,由手段变成目的。一个事物成了自身的对立物,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异化”。因此,我们说:分数异化了,分数成了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绳索。由于分数的异化,我们经常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变成了“分数就是力量”。也就是在学生中流传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据媒体报道,有学生因心理受不了“分数低”的打击,酿成自杀悲剧。这一方面反映了分数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太弱,受不了一点点的“打击”,这就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的。可见不能靠分数的高低去管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对分数的弊端认识得十分透彻,他把分数称为人们的一种“崇拜物”。他说:“我总是以十分警惕的心情来思考追逐高分的变态心理,这种变态心理产生于家庭,也控制了教育家,成为压在学生稚...  相似文献   

6.
第一阶段的"认识分数"编排在三年级上下两册课本中。上册课本主要靠平分物品取若干份来定义分数,下册课本则升级到将一些物品抽象成一个整体后再平分。前后一以贯之,有序递进,为第二阶段学习"分数的意义"铺好了台阶。  相似文献   

7.
如何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一节典型的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认知起点的概念课,同时又是小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也许正是因为它的特殊地位,很多老师都曾对本课的教学作出过思考与探索,其中也不乏许多经验案例.细细品味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发了我对这一节课的思索:教师应如何寻找到学生认识分数的生长点,进而帮助学生有效建立分数这一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师》2020,(4):F0002-F0002
2019年11月7日,“辩课进校园”第三十二站走进了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龙津实验学校。来自本校的邬盼盼老师与来自泉州师范学院的苏明强教授同台献课,共话“分数”。长期以来,分数教学既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亦是难点。如何上好“分数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顺利完成数概念认识上的飞跃呢?两位教师都作出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分数的意义。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学习分数分类、分数基本性质及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三年级起,学生开始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质的飞跃。上好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也身影频现,可以称得上是一节经典课例。然而如何摆脱原有经验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需要教师对教学不断进行对比反思、大胆解构和深度建构。  相似文献   

11.
分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是“数的认识”的重要主题,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初步认识与再认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再认识后才能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分析初步认识和再认识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得到不同的认识策略,初步建立认识观。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内容。"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苏教版教材共分三个时段安排。前两次分别在第一学段的三年级上册和下册,主要是借助直观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上册主要教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应该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效的运转中。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全面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还要灵活使用教材,引领学生积极思维,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下面以《认识分数》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课例】本课例是笔者执教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这章内容中的"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一个教学片段。在教学  相似文献   

14.
闫勤 《江苏教育》2012,(Z3):50-52
德国数学家克罗内克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余都是‘人为’的。"第一个人为的数就是分数。分数,既重要又难教。分数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何故?何为?本文拟对此作出分析并结合两则教学设计谈一些想法。一、学生认识分数,难在哪儿学生认识分数,是从分东西开始的。也就是说,他们认识的是"行为的分数",他们把"分"的过程以及结果与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分数认识的起始课,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探讨得出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教材通过创设两名孩子平均分一个月饼的情境,分的结果是每人只能得到半个月饼,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片段一】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出12。师:你们认识它吗?生:它是二分之一。师:对,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12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你的想法?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12。师强调"平均分",并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12)。师:有谁再来举个例子呢?【评析】这节课教者不是从分苹果、分矿泉水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7.
数,源于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有着相同的结构——从数的组成来讲,都是计数单位累加的结果。计数单位是计数的基本部件,计数法是将基本部件进行组合的规则。从结构化教学的角度思考,分数的教学中还需要建立起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从数的角度去认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从定标准——单位“1”,到定单位——分数单位,再到计个数——数单位,有效建立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凸显分数作为一种数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8.
近日.听了特级教师丁杭缨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上没有见到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甚至时下颇为流行的小组讨论在课中也极为罕见,一节表面上看上去平淡无奇的课,却环环相扣,始终真正关注着学生,紧紧抓住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听完课后,借用一句话就是:回味有点甜。请看下面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9.
“认识分数”是小学阶段认识分数的开始。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图形或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结合具体情境”既是教学时需要把握的目标.也指明了学生认识分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建生 《河北教育》2005,(15):20-21
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的意义及其相关的一些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耐分数初步认识的进一步探化与拓展.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抽象分数意义。在此之前,学生已韧步理解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生活中学生也经常碰到分数、使用分数,但总体上对分数意望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抽象概括的程度有待提高.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当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