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要突出一个"读"字 "读"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不断学会阅读本领.如:预读,扫清阅读障碍;初读,感知大意;细读,理解感悟:精读,品词赏句,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2.
聂志军 《现代语文》2006,(10):93-94
"之"字是古文中一个常见的虚词,使用频率相当高.对它的词性的划分、语法的分析一直存有争议,在不同时期结论也往往不同.因此,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之"字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之"字的教学严重滞后于"之"字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说"黏"和"粘"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黏"、粘"以音别义实行分立,是一件好事.但因为留了一个"粘"字读nián同"黏"的尾巴,以致语用中两字发生牵混,时下"黏附"等复合词之第一语素作"黏"即属误用,换为读zhān、作动词用的"粘"字才对.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忘了"读"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本者,根也,万千植物赖以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发枝生叶,开花结果.当今语文教改气氛十分活跃,新的"理论"、"观点"、"主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法、课型、模式层出不穷,然而溯本求源,探其精髓,不难发现它们都没有脱离一个"读"字.  相似文献   

5.
一、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感悟语文味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初读第二自然段以后,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吹吹这美丽的蒲公英啊?"学生用诚恳的眼神望着我,我相机播放蒲公英随风飞舞的画面,并把文中兄弟俩一同玩耍的情景作为解说词,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当说到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了我的脸上时,我又问道:"你有什么感觉?"由于前面的动画、音乐以及我的语言描述,孩子们都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的"读"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指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目等,同时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读的方法也有多种.低年级以教师领读、范读为主;中年级则可以让学生集体读,指名个别读:而高年级就可以自由读、默读为主.教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读"不仅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还应体现在课外的每个环节中.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读"的训练,以"读"为契机,做到"以读导学,以读促思".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一个“读”字人手,紧扣一个接一个的“悟”字来展开教学。这一个“读”说起来容易,但在具体操作中,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我尝试着“三读一迁移”的教学方法,一段时间下来,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挖掘马建忠关于"接读代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接读代字"的本质可抽象为语义附着。语义附着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读代字"内部不同的性质和用法。  相似文献   

9.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仍然强调要在读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享受"读"的快乐,从而走进书的世界.与书为伴,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英语教学中的"读"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现状,通过分析、比较,初步探讨了教学中"读"的真正内涵."读"的习惯要从最简单、最基础的语音读起,然后由词到句词,由句及篇,"读"亦要读得准确,更要读得熟练.本文提出在"读"字上做文章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我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复习中,尝试应用"读、理、梳、准、联、练"六字法进行复习,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把它介绍给广大老师和同学们,希望给大家的复习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农村的孩子们朗读不是很规范,朗读时"唱读"现象很普遍.孩子们不管一句话的长短,总是以词为单位,一词一顿;句末一字,不管是轻声还是四声,一律拖得老长;重音出现在每句的相应位置,高低轮回,重复着同一腔调.  相似文献   

13.
刘忠华 《现代语文》2006,(10):124-125
假借是借用已有的一个现成字来记录语言中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的现象.古书中运用假借的情况比较复杂,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见.如"六书"假借(即"本无其字"的假借)属"用字法"还是"造字法"的问题、它与通假有无本质区别的问题等.我们认为,只有把握不同类别假借现象的作用与特点,才有助于消除分歧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散"的读音     
正杜老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泉城》中的"明珠散落"的"散"字的读音,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一直存在争议,有的老师认为读sǎn,有的老师则读sàn。我有些困惑,请问到底怎么读呢?山东省阳谷县侨润明德小学李淑杰李淑杰老师:当多音字处于词语中时,要查阅词典,看看这个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例如"间"是多音字,在"中间"跟"间隔"中读音不同。查阅《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5.
宿爱云 《现代语文》2007,(3):122-123
《马氏文通》中"顿"和"读",是全书中矛盾最多、最易混乱的两个术语,特别是马氏对"顿""读"的界说,研究学者们对此众说不一.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中的"顿""读"界说及例句分析,得出一种结论:"顿"和"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术语,"顿"是修辞层面,"读"是语法层面,不同层面的东西划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可以有交叉的现象.这种交叉现象也就造成了在句读分析中,有的既可以是顿,也可以是读.  相似文献   

16.
古书注解中使用"读为"有三种不同的格式,其中"A读为B"式专门易字,"A读为某B之B"式具有易字与不易字两种作用,"A读为某A之A"式专用于同字为训,区别意义,后两种情况下,使用"读为"而不需要易字的根本原因是"某某"短语直接起到了注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问:备教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时,我们拿不准词牌名"清平乐"中"乐"字的读音.一种理解是"因为清(静)平(和),所以(快)乐"或"清平的乐趣".应读lè音;另有人说曾经听广播节目里读为yuè音,具体有什么依据也说不清楚."清平乐"中的"乐"应怎样读?有什么理据?  相似文献   

18.
<正>1.教学目标要简化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习,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朗读要严格,训练要到位。一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也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在其中。2.教学方式要朴实朴实,不是僵硬死板,而是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回归学生一个绿色宁静的课堂。当今的课堂里,有的充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强调一个"读"字,而数学教学则强调一个"练"字。语文教学通过对文章一遍又一遍地"读",字、词、句、篇、章、结构等语文基础知识得以落实,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得以体会。数学教学中则是对各类习题一道又一道地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实施得有效与否,说到底还是在于一个"读"字,然而也离不开一个"生"字。在实际教学中,"读"倘若不能和"以生为本"有效结合,就会偏离我们的教学初衷,甚至"背生而驰"。针对阅读教学中几种"读"的误区试做分析,提出对策,以提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