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高中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一般可概括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笔者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粗浅探索,即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引领高中生政治认同;结合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培养高中生理性精神;创设教学情境,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以角色实践为载体,引领高中生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是当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热词。目前拟定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本文主要探究法治意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四个特点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根本,理性精神是意识形态的支撑,法治意识是维护国家稳定的有力保障,公共参与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核心素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认识人生意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主题式教学,从明确素养,构建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教学;引出话题,生发教学思考;修改评价,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促进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情境教学在深化课程改革、培育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政治认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创设生活情境,塑造学生法治意识;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公共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各种情境,更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关键要素。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基本载体,构建活动课堂是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构建"体验型"活动课堂,引领学生价值,实现政治认同,培育有立场、有理想的政治公民;构建"议辩型"活动课堂,启迪学生思维,树立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有理智的理性公民;构建"综合型"活动课堂,塑造学生品格,培养法治意识,培育有自尊、守规则的法治公民;构建"实践型"活动课堂,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公共参与,培育有担当、有情怀的责任公民。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行为,最终达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高中政治教师要创设走心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创设思辨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设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创设实践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旨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成为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理性公民。根据正在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四项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理性和理性生活对于个体的人生和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4):135-136
核心素养引领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分为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公共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四大核心素养应紧跟生活实际,引入生活热点,在实际中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新的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表述为: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而政治认同素养居于首位。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作为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追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教师对教学策略做适当优化,包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关心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12.
薛玉林 《天津教育》2021,(11):79-80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民参与等四个关键的要素。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活动课堂为载体,通过构建学科活动的主要路径发展学生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与教学实际,巧设"主线式"情境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要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政治认同的强化、理性精神的锻炼、法制意识的增强和公共参与的主人翁精神的树立等方面都有欠缺。可以依据导学式课堂教学新模式,思考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分别从学习目标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环节充分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赵民 《教书育人》2020,(3):54-54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更是提升高中生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创设体验情境,增强政治认同,培育有政治立场的政治公民;注重问题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培育有思辨态度的理性公民;结合典型案例,培养法治意识,培育有规则约束的守法公民;利用活动课程,增强公共参与,培育有责任担当的社会公民"等角度对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展开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提出,学业水平考试将核心素养作为考查要素,同时,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从知识结构化、思维运用、表达专业化及应对情境四个方面得以建构。具体到思想政治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则细化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正>在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热点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在课堂上进行,还可利用学校的社团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辩论社是我校政治教研组和校团委指导下学生自主创设的社团,  相似文献   

19.
<正>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对学生理性精神的考查,2017年高考全国卷和地方卷试题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以2017年高考试题中的选择题为例,从理性精神考查的角度,分析其在创设过程中的共性要求,对2018年的高考复习具有指导和启示意义。一、试题情境的结构化创设服务于学科任务的完成结构化试题情境是学生运用学科内容、执行学科任务、展现核心素养水平的条件和平台。陈友芳老师在《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地位。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其中,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在要求,是教育改革和时代的需要,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讲,就是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