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蓬遠樓詩話     
正傳杜牧《清明》詩真僞《千家詩》載《淸明》詩云:"淸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爲杜牧之所作,沿自《後村千家詩》也。此詩膾炙人口,每令人於淸明煙雨之時,念及提及也,而其詩牧之集中無有,人頗以爲疑。余嘗偶閱光緒八年金陵書局刻本樂子正《太平寰宇記》,其書卷九十《昇州》載江寧縣有杏花村,云:"在縣  相似文献   

2.
中國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曾有若干次突然的古籍的發現。最早的是孔子壁中書,就是漢人所說的“古文”,但是這批書漢代人似乎也有些模模糊糊,沒有完整的傳下來,只是在漢人的著作中稱為壁中書或古文。這應該算歷史上第一次的古文献的發現,可惜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第二次發現就是所謂汲冢竹書,但是留傳下來  相似文献   

3.
甲、楚帛書象緯解余向疑長沙子彈庫帛書所記述者為楚天官書之逸篇,時賢或目之為月禁。近時,再取《史記·天官書》與之對讀,尋繹再四,彌覺鄙說之非妄。因不憚親縷,續陳如次:  相似文献   

4.
廣師說(上) 韓退之《師說》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斯言是矣。顧其所謂道,則局於一隅,限於一曲,而無以見道之全。故所作《原道》,乃歸本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一系承傳,似私相授受者。何言之隘陋一至如此乎?夫道之在天地間,充乎六合,豈數人所得而私,又豈數人所得而盡有之乎?觀夫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  相似文献   

5.
曏余治人境廬,“黃學”一詞,為學人所許。尋轉治修辭之學,漸疏於人境,顧耿耿之懷,未嘗或釋。比者梁通怡然氏岪岪崛起南疆,博通“黃學”,不讓前哲。莊子謂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余大有此遇也。先是,辛酉春,余將歸自東瀛,梁君以吾摯友實藤惠秀之介,獲識於余。自是書簡往還,殆無虛月。君,粤東梅縣人也,與遵憲黃先生有同里之雅,  相似文献   

6.
2009年北京大學入藏的西漢竹書中,有一種題爲《周訓》.其基本情况,我們已經向學界提供了初步的介紹① .北大竹書《周訓》内容,是周君主昭文公對共太子的訓誨.訓誨每月一次,所以《周訓》結構也以月份為綱,每月一章.各章照例以"·維歲某月更旦之日,(龔)太子朝周,昭文公自身貳之,用茲念也"開頭,以"已學,太子用兹念斯.乃受之書而自身屬之曰:汝勉毋忘歲某月更旦之馴"結尾.十二月之外,還有"閏月"一章.每章都以圓形墨點"·"開頭,作為分章符號.  相似文献   

7.
蒙文通曾云:“我國舊籍之訛誤紊亂,無過於《老子》.”①此殆以其人其書具哲學之思辨,故清以前之注本幾數千家,②今可考者尚有四五百種,③近代以還之研究專著亦數十百種;復以其人其書為道教所用,故行迹怳惚神秘,撲朔迷離,書主由治國而治身,牽涉仙道養生.千百年來,儼然爲一治絲而棼之難理公案.上世紀古史辨思潮興起,就其人其書之異說,竟有二十九種之多.④因未有新資料,各家之是是非非,只能以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8.
文長書畫的來源徐文長善書法。陶望齡《徐文長傳》謂 渭於行草書尤精奇偉傑。嘗言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識者許之。袁宏道《徐文長傳》云: 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子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决當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陶望齡謂文長“其論書主於運筆,大概仿諸米氏云”。黃汝亨《徐文長集序》謂:“書似米顛,而稜稜散散過之,要皆如其人而止”。文長書受米字的影響是明顯的,但不主一家。文長題跋,屢次提到南宮,但並不特別地推崇,以为是天下一人。他對宋以後諸家書的評價是公正客觀的,不立門戶。《徐文長逸稿·評字》:  相似文献   

9.
傅杰 《中国文化》2006,(2):32-38
丁福保(一八七四——一九五二)字仲祜,號梅軒,又號疇隱居士,曾任京師大學堂及譯學館教習。而“壯歲辭教習,不服賈,不作吏,購書十五萬卷。讀書日有程課,與作諸生時無少異,如是者三十年”。除本書外。還編有《佛學大辭典》、《古钱大辭典》、《文選類詁》、《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歷代詩話續編》、《清詩話》、《正續一切經音義》、《道藏精華錄》拟及《四部總錄》等。生前不計,即其身後而論,從一九五九年中華書局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到二○○五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的《道藏精華錄》,丁氏所編的多種工具書及數據書由於“都是博大淵深,包羅宏富,一帙在手,尋選必要的參考數據,有左右逢源之便”而一再印行,為文史研究者廣泛取用。  相似文献   

10.
水雲樓與《水雲樓詞》(一)嘉慶《東臺縣志》卷三十四《録一·古蹟》云:“水雲樓:在秦潼鎮壽聖寺内,明吏部侍郎儲巏讀書處。乾隆年間,鎮人朱廷琛重修。韓子野《水雲樓詩》云‘壽聖樓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讀書來,元燈誰續琉璃古,憑眺猶能照客懷’。”明儲巏、清朱廷琛之生平,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11.
據有關學者的專題研究,中國上古刑罰的原始意義和機能,在于把惡人逐出社會①。這應是中國法源意義上的一個特點,但這裏似乎還可以補出相應的另外的一個方面,即維護部族共同體的團結。因為說到底,將惡人逐出社會,最終目的不外乎通過純潔部族社會,增強族群共同體的凝聚力。 在《尚書》文獻系統裏,我們看到將惡人逐出社會,可以概括為兩個類型:一個是精神上的放逐,即斷絕其與上天的聯系;一個是肉體上的放  相似文献   

12.
王靜安先生《人間詞話》以境界說為宗。先生自言,其說與嚴滄浪(羽)所謂興趣、王阮亭(士禛)所謂神韵相通,衹是一僅“道其面目”,一則“探其本”而已。(見《詞話》第九則。又《詞話刪稿》第十三則云:“言氣質,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①然而近時論者,多有視境界說為西方理論影響下的產物者;劉若愚即曾說:“王國維受叔本華、尼采諸  相似文献   

13.
河姆渡遗址为姚墟说史树青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虞舜的事迹,《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许多记载,虽然其中有不少是古代的传说,但反映了许多历史的影子。《史记·五帝本纪》张宁节《正义》引《括地志》云:“越州余姚县,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县...  相似文献   

14.
祁小春 《中国文化》2006,(1):195-218
一、緒言《太平御覽》三六二引何法盛《晉中興書》: 咸和元年,當征蘇峻。司徒導欲出王舒為外援,及更拜為撫軍將軍會稽内史,秩中三千石。舒上疏以父名會,不得作會稽。朝議以字同音異,於禮無嫌。舒陳音雖異而字同,乞换他郡。於是改會為郃[原注:古會切]。舒不得已就職。《晉書》卷七十六王舒傳也有相似記載。這條 數據告訴我們:王羲之的堂叔伯父王舒被朝廷任命 為會稽內史時,曾拒絕赴任,要求改授,理由是“會稽”地名犯其父“王會”名諱。朝廷認為二“會”字同音異,并無大妨。王舒則認為字音雖異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的六篇文章中,有五篇是前所未聞的新書;另一篇《民之父母》,曾以别名包括在《禮記》和《孔子家語》裏面,一直流傅。但就是這篇久爲人知的舊作,竟使我们不能等閑視之,而不得不改變某些舊日觀念。  相似文献   

16.
煉意略論     
正元人王構《修辭鑒衡》卷一引《金針格》曰:"煉句不如煉字,煉字不如煉意。"《金針格》雖是一部僞書(書名或作《金針集》,或作《金針詩格》,舊題白居易作。又《仕學規範》卷三七引此語出《續金針格》,《續金針格》舊題梅堯臣作。《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八、《詩人玉屑》卷八所引《潛溪詩眼》擷其語,"煉句不如煉字"均作"煉字不如煉句",而認爲"未安"),但這兩句話卻是很有道理的,就拿"煉句不如煉字"來說,所謂"煉句",無非是詞語的調整,缺乏形象的創造。當然,  相似文献   

17.
前年秋天,我曾在《光明日報》寫過一篇小文,簡要介紹了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中的《耆夜》①幸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現在該篇竹簡的圖版和考釋,已在20 1 0年底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書内發表②.這裏想就有關這篇簡文的一些問題,特别是篇中的《蟋蟀》詩,作進一步的討論.  相似文献   

18.
周汝昌 《中国文化》2015,(2):136-142
歐陽信本所書碑銘,多有歲月可稽,獨此《皇甫》,遂無所考。竊以《皇甫》立碑年月不明,非止一石一家之事,實有關吾人於歐書乃至書法藝術史之窺悟體認者甚鉅,是真不能不稍稍參稽史册與前人評訂而一爲考辨者也。舊說多謂《皇甫》乃信本少時書。若晚近通行辭書,東邦碑帖釋語,悉沿舊意,或稱壯歲,或謂盛年。總之非老筆而已。以常情揆之,此說非無所見而云  相似文献   

19.
龔鵬程 《中国文化》2006,(1):99-115
一、知識結構的缺陷一九二五年一月,北京“京報”副刊征求青年必讀書目與青年愛讀書目各十部,邀社會名流提供目錄。胡適等人都交卷了,唯獨魯迅作答時發了一通牢騷,曰:“青年必讀書,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 說下出。……我以為要少看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此語可見其性情,但誰都知道那是故意這 麼說的激矯語。因為魯迅自己的中國書就看得很下少。  相似文献   

20.
1942年夏,我負笈京華,就讀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始列陳垣先生門墻.陳垣先生焉史學大家,時皆尊稱援庵先生.入學後,歷年得聆援庵師親授《中國史學名著評論》、《佛教史籍概論》及《史源學實習》諸課程,獲益漩多,為我一生從事學術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師著述閎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史諱舉例》及《滇黔佛教考》等常置案頭,而《二十史朔閏表》尤為時加翻檢之學術工具書,而援庵師則謙稱此焉"智者不為"之作,而"不焉終不能得其用",旨哉斯言!我終身服其言,亦望天下學人皆能置諸座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