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顽症.青少年沉迷网络一方面缘于变化的社会环境,如网络化、多元化、物质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缘于青少年学业上的压力、学习无兴趣、生活中无人理解的生活状态,以及青少年作为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教师、家长应引导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并给予对策引导,如教会学生选择、倾听学生心事、施以关爱、引导生活等.  相似文献   

2.
薛原 《辽宁教育》2013,(2X):18-18
<正>曾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青少年体质下降,深层原因植根于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将体育引入考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考试是当下学校教育最重视的、也是唯一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办法。动用"考试法宝"去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势头,只能说明问题有多严重。更值得思考的是,体育考试能在多大程度上撬动现实?体育对  相似文献   

3.
当代人类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上,第一次为自身的现实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即网络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与现实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虚拟世界的出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如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中介系统等。虚拟世界在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变化的同时,也要求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其包括承认并接受客观实在的多样性,以及具体的客观实在形式与主体实践活动的相关性;必须从整体上思考问题;自觉地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要创造性地进行思考等。  相似文献   

4.
王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241+243-241,243
目前,在青少年的国民性养成教育上,家庭教育旨在以亲子关系互动为基础,培养其个性与习惯,学校教育以师生与生生互动相结合,主导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与判断.以青少年的养成教育视角思考国民性培育,旨在思考国民性对养成教育的积极因素,寻找其对今天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有益补充,最终使青少年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成熟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微时代下,虚拟网络控制了人类的大部分生活,受控制最严重的就是自我辨析能力较弱的青少年。青少年作为微时代的重要主体,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乐都和移动电子设备分不开。手机的便携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对其心理和身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处于成长阶段,对自身以及周围人、事、物等关系地了解还不全面,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判断也不断变化,需要不同的应对方式。手机的普及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同时也造成了青少年对生活方式、生活选择的迷茫。青少年在通过不断尝试、选择和比较,对成年后的生活有所了解并学会应对。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青少年对自身的怀疑和对世界的认同感都处在不断变化的阶段,在不断变化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未来要走的道路,从而形成自我同一性,完成由少年到成年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层次也更加复杂。再加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在思考中选择,又在选择中思考,时代特征明显增强,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层次也更加复杂。再加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就业方式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在思考中选择,又在选择中思考,时代特征明显增强,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美术素养大赛总决赛上,来自全国的600多名小画家齐聚一堂,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它们热情洋溢,展现着青少年丰富多彩的青春生活;它们天马行空,通往着青少年大胆奇特的梦幻世界;它们风格迥异,表达着只属于青少年的艺术思考。我们此次展示的是网络投票优选出的作品,同时它们也代表着广大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和独特艺术品格。我们感谢他们带来的美好,我们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学习活动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网络世界里。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还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伙伴或助学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随着当前的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困境,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价值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励骅 《教育与职业》2004,(18):47-48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青少年网上交往的动因主要有寻求自我认同、表达与宣泄情感、寻求高峰体验、满足猎奇心理。青少年网络交往具有交往角色的匿名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主体的平等性等特点。加强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人的心理实质是脑的机能,大学生中无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人生之路上经历了一段时期之后进入高校的,无论是在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发生骤然变化,这些变化都冲击着大学生们脆弱的心灵,近些年来世界上的青少年犯罪率依然呈上升趋势,这其中绝大多数的案例表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其心理上的影响是起主导因素。也就是说心理上的阴影在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上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例如: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由于学习生活压力过重,心理上无法承受,加之同学老师与之不和而将导师杀害,或是因失恋而将女友杀害;还有…  相似文献   

13.
高旦 《广东教育》2011,(7):104-105
近几年,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多元思考、自由表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表现方式参与美术学习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使命让我们在长久的思考中选择着以德育为核心的工作抓手,德育的本质要求又促使我们去寻求在其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方式。德育实践需要创新。我们认识到,这种创新必须着眼于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这“三性”的基石上构筑起我们的工作抓手和操作方式,这种创  相似文献   

15.
现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比较突出,全社会都应该关心、重视起来,思考和解决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寻求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让年青一代茁壮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6.
数学素养是指具有数学思维方式,能从数学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有寻求一般性模式、追求形式简洁与完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追求逻辑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可靠性的意识和能力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其数学素养的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各不相同,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涵育:概念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提升数学理解力;解题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中提升思维深度;建模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联系沟通中提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都将培养青少年创新和实践能力作为科技教育改革的关键。本文以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为突破口,尝试提出培养青少年自主探究、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构成青少年创新能力的相关要素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影响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几大因素发生了变化,家庭和教育的社会化影响力在下降,网络在儿童社会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青少年的社会化从传统的“社会教化”转向“自我教育”,从“他人实现”转向“自我实现”,出现反向社会化;青少年通过种种方式抵制主流社会的影响,把自己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不仅奠定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影响着青少年的长远发展。作者从高中学生视觉出发,阐述了高中学生在校园文化熏陶下,古今兼容地思考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阐述了高中学生在传统与时尚的穿越碰撞中,培养传承与创新;阐述了高中校园宣传教育方式应以温馨为主,呈现和谐状态;阐述了家园与校园的联合,才能共同打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环境。高中学生眼中,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需要从不同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与网络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必然涉及教育领域,其中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特点1.非实体化。网络的虚拟化导致网络活动的非实体化。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实质是综合数字化信息的各种运用过程,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个体的生物性意义和社会性意义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模拟和虚构是其中常见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