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出版参考》2013,(12):23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甄云霞)第十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于4月13日在江苏南京召开。论坛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主办,江苏可一文化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协办单位包括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江苏省出版物发行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南京民营图书业联合会。原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营书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至少有几个理由,要求我们比以往更加关注民营书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当然包括民营书业经济在内。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强调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允许外资进入的同时,也要放宽民营资本进入出版物市场的渠道,鼓励、支持和引导出版产业的非公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中宣部李从军副部长明确要求对民营、个体发行企业要支持,并促使他们加快发展,同时要…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来看,2003年是民营书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成为政府有关部门、业内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民营书业自身关注的焦点。这是由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和出版业改革开放的步伐决定的。在此,我们对民营书业2003年的主要发展进程进行点击和回顾。一、取消“二渠道”称谓,民营书业引起政府部门前所未有的关注2003年开年之时,民营书业的发展就受到政府部门前所未有的关注,预示着这一年对民营书业来说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1月7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前召开的“2003年中国书业高峰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明确表示,今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营书业是相对于国有书业而言的概念,由民营图书发行业和民营文化公司两部分组成。民营书业自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以来,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我国书业的新兴力量和组成部分,为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2010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35.7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72%的企业法  相似文献   

5.
江苏的民营书业在中国的民营书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国大型民营书业企业中,江苏省的江苏可一集团、江苏春雨公司和南京经伦公司都声名远播。难能可贵的是江苏的民营书业在省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领导下,能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共同维护民营书业的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首部反映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现状的大型工具书《中国民营书业发行概览》首发式1月9日在京举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新闻出版总署发行司司长范卫平、发行司原司长刘波、中国出版科研所副所长魏玉山等出席了首发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书业发行企业在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六大之前,我国民营书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十六大以后,我国民营书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之中。民营书业无论就其现有的规模及崛起的势头,都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书业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但是也有不少因素制约着民营书业的发展,比如,体制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政策困难,自身也还存在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根据新闻出版总署  相似文献   

8.
从1982年民营书业正式跻身于我国的图书发行领域以来,经过近20年的风雨历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为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军”。根据统计,2002年,民营书业在一般的图书发行中所占的份额已超过了50%,几乎占了整个书业的“半壁江山”。但是,长期以来民营书业的融资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例如民营书业本身的家底不是很厚,而且由于信誉度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款期要短得多。甚至很多都要现款交易,另外在银行信贷方面也受到限制和歧视。但民营书业的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14,(13):6
正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人间最美四五月天。在一片生机盎然中,民营书业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4月12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山东世纪天鸿文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山东淄博举行。业界人士共聚一堂,商讨民营书业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0.
鲍红 《出版广角》2018,(14):6-9
伴随着改革开放,民营书业已经走过40年,逐渐撑起出版业半壁江山.在发行领域,民营书业的网点和从业人员都占行业绝大多数,并形成较为完备而细分的发行渠道,书店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在出版领域,一批大中型出版企业成长起来,并打开了独立上市的出口,新媒体更有望重塑出版格局.与此同时,民营书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均、实体书店网点持续减少等.在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对民营书业进行一次全面调研,以便政府科学决策;二是推进图书制版分开,理顺产业流程.  相似文献   

11.
4月16日-17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希普思文化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民营书业高峰论坛暨全国民营报刊发行业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副司长谭汶、出版产业发展司副巡视员张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年发展,民营资本在出版行业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强,早已经发展为中国出版产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一支“嗅觉”敏感、运作灵活的生力军。《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已近两年,这两年,一些民营文化公司扩大规模,引入风险投资,得以快速发展。“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的项目签约了一些民营企业,首批企业已经人驻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的出版创意大厦,他们享受解决书号、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对于民营书业发展来讲,迈出了关键性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杨雪梅 《出版参考》2009,(13):I0002-I0003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的出台,国家对文化出版产业的部分放开,民营书业作为国有出版业体制外力量,得到长足发展。今年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将非公有制出版机构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行业规划和管理,这意味着民营力量在中国出版产业的未来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丹 《出版参考》2007,(10S):I0005-I0005
在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民营书业企业应运而生,使武汉成为中国民营书业的发祥地;1994年在武汉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书市,民营书业首次登堂入室,开创了中国民营书业与国有新华书店和出版社同台竞技的先河;2002年6月18日,湖北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2000年以来,每年在武汉举办的“华中图书交易会”,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图书盛会……到目前为止,湖北省民营书业发行网点5000多家,占全省发行网点的90%以上;从业人员3万多人;一般图书销售份额占50%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的出台,国家对文化出版产业的部分放开,民营书业作为国有出版业体制外力量,得到长足发展.今年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将非公有制出版机构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行业规划和管理,这意味着民营力量在中国出版产业的未来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6月13日,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民营书业:我这30年风雨历程,建党90周年‘民营书业的成长与发展’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民营书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杨牧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马国仓,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民营书业已从“拾遗补阙”的“二渠道”地位发展到占据我国书业的半壁江山。到2002年,我国民营书店已有7.8万家,是新华书店的5倍多。民营书业企业现存类型有零售书摊型、批发公司型、民营书店型、图书公司型、文化工作室、网上书店等等,从业人员至少有40万。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上已有当当书店和席殊书屋的老总作为民营书业的代表受邀出席会议。民营书业已经成为我国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从2003年5月1日起,我国将允许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市场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  相似文献   

18.
民营书业在我国是朝阳产业,又是新生儿,屈指一算也就几十年的工夫。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民营书业创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2003年,出版发行市场开放,一改过去二渠道小打小闹的出版、发行路径,民营书业开始进入自己的市场轨道。  相似文献   

19.
6月13日,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民营书业:我这30年风雨历程,建党90周年‘民营书业的成长与发展’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民营书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会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82年民营书业正式跻身于我国图书发行领域以来,民营书业经历了前后20年的风风雨雨,从小书摊到大书店,从零售到二级批发,从个体运营到区域性、全国性网络建立,从经营发行到涉足出版,已逐步成为我国出版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估计,2002年民营书业在一般图书发行中所占份额超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