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一种被称为“乐府诗”的诗体。乐府,最初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主要负责采集、编录、演奏所采集来的诗篇,当时称这些诗篇为“歌诗”。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才开始把这些“歌诗”称为“乐府”或“乐府诗”,成为诗歌体裁的一种。沈约的《宋书》始有关于“乐府”的记载:“鲍照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沈林子所著诗、赋、赞、三言、箴、祭文、乐府、表、片戋、书、记、白事、启事、论老子一百二十首。”梁代刘勰《文心雕龙》单立《乐府》篇。萧统《昭明文选》对所选录的诗分类时,也划出…  相似文献   

2.
作为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西周建立的乐府体制助歌诗挣脱鬼神怀抱,造就最早的诗人群体,促成诗之文学蜕变。《诗经》乃乐府体制产物、乐府诗的本初形态,其文本定型于颁诗制度解体之时。“风雅颂”的体例折射西周宗法社会政治架构。《诗经》形式上诸多特征,皆可从乐府体制中究因。《诗经》开乐府诗体,树“诗人”风范。复杂奇特的乐府效应,形成中国古代诗歌之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3.
正初识经典《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该书集录了先秦歌谣,汉朝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全书共一百卷,共五千多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搜录宏富,分类精当,根据音乐性质的不  相似文献   

4.
中国语文教育中的写作训练素有“写话—习作作文”的层次之分。而“说话—写话”作为写作训练的起步层次,长期以来似乎并无异议。其实,除此而外,我们完全可以把诗教这一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学教育和写作训练的最佳起点。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2500多年以前,中国就有了第一部文字记录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其后200多年,由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出现,我国古代诗歌又突起一座新的高峰——楚辞。两汉时代,滥觞于民间诗人创作的“乐府诗”兴而不衰。到了唐代,…  相似文献   

5.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主要是掌管朝会宴飨、郊把巡行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和乐曲,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我国东汉时仍没有乐府。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官晋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可着眼还在音乐L。到唐朝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社会内容,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并未入乐,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批判现实的讽谕诗。白居易等人曾在当时发起新乐府运动,他们提出的“文…  相似文献   

6.
罗祖文博士后(以下简称“罗”):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人郭茂倩首次将北宋以前的乐府诗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编成了百卷本的《乐府诗集》,使之蔚为大观。因此,学术界大都认为,研究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实际上就是对北宋以前乐府诗的研究,您对《乐府诗集》有何评价?当前学术界对乐府诗的研究又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是我国东汉时代的一首乐府民歌。所谓“乐府”,原是西汉初年封建中央政府的一种音乐机关,它不仅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还兼有采集文人和民间诗歌的任务。《陌上桑》就是被采集的民歌之一。这种被采集来的诗歌,由乐府配上曲谱,可以歌唱。到了六朝时代,人们为了把这种诗跟没有配曲的诗区别开来,就管他们叫乐府。从此以后,乐府就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它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表  相似文献   

8.
我们读了《江南》、《长歌行》后,知道这两首诗歌选自于《乐府诗章》。那么,什么是“乐府”呢?乐府,顾名思义,音乐官府的意思。“乐府”起源于秦,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关从秦代沿袭而来。不过秦代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采集民间歌谣,多唱前代旧曲,故真正的乐府诗歌始于汉代。《乐府诗章》收集了秦、汉、南北朝直至唐代的诗集。西汉时设有太乐和乐府二署,分别掌管雅乐和俗乐,汉惠帝时的乐府令,就是学雅乐的太乐令。到了汉武帝时设立了乐府,就是主管俗乐的乐府署,收集当时的民间歌谣配上音乐,揭开了乐府诗史新篇。唐代“乐府”概念逐渐脱离…  相似文献   

9.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这里的“古诗”并不是古代诗歌的通称,而是指汉魏时与乐府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乐府诗是伴乐而歌的,古诗则多不能人乐。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音乐的变迁,很多乐府诗也不能歌唱了,与古诗也就不易看出区别。《古诗十九首》都在《昭明文选》中有所著录,却没有写明作者。梁启超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所诠写  相似文献   

10.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汉武帝时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或创作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饶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和《上邪》,在历来收集乐府诗的集子里,都是作为两首诗的。可是清人庄祖述在《汉短箫铙歌曲句解》中提出:“《上邪》与《有所思》当为一篇,……叙男女相谓之言。”后来闻一多先生在《乐府诗笺》中,认为“庄说尤为妙悟”,同意“当为一篇”的说法。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中,也同意此  相似文献   

12.
王悦 《文教资料》2011,(36):243-247
古体歌行这种诗体,源出于古代乐府诗,建安以后.文人摹拟乐府歌唱,或沿用乐府旧题,或另立新题.统称之为“歌行”。李白继承发展了这一创作传统。他的歌行.有的仍用乐府旧题,有的则据内容另立新题。他的创作.在形式上更为自由奔放;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风骚”的比兴体制.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意向更加完美。本文列举其代表作《蜀道难》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意逆志”探讨其中“愁而非愁”和“乐而非乐”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霍新艳 《课外阅读》2010,(9):129-130
一、“以点带面”读诗歌 《观沧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一首,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是曹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描绘自然景物的诗篇,但诗人的趣味并不在单纯写景,是一首很有分量的诗。  相似文献   

14.
乐府是我国古代主管音乐的机关,负责采集民间歌谣以配乐歌唱。人们通常认为它设立于汉武帝时,因为《汉书·礼乐志》上说“汉武帝时乃立乐府,采诗夜诵”。但是后来的一个考古发现使人们对这一观点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5.
乐府原指采诗制乐之官署 ,东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诗体之名称。乐府诗乃配合音乐而歌唱之诗歌。乐府采集俗乐、搜集歌辞 ,主要来自民间。黄门鼓吹乐与短箫铙歌 ,均为俗乐。其中以黄门鼓吹乐更为重要 ,其曲调繁多、乐章丰富 ,广泛流传、影响深远。黄门鼓吹乐 ,包含两大类 :鼓吹曲与相和歌。“相和”者 ,并非丝竹相和 ,乃领唱与众人伴唱相和也。两汉时期 ,社会各阶层 ,无不喜好俗乐。文人们参与乐府歌辞创作 ,有三种情况。五言诗起源于汉乐府民歌。汉乐府以叙事诗为主  相似文献   

16.
建安时代,曹操及其二子曹丕、曹植承两汉文人诗歌创作的低谷而异峰突起,创作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乐府诗,为我国文人诗歌的觉醒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乐府诗创作颇多学习和继承两汉民间乐府之处。本文拟从创作手法、诗乐结合、思想内容(忧生、游仙)、语言特点等四个方面探讨三曹乐府诗对两汉民间乐府的继承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两汉乐府民歌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种新诗体,具有较为明显的戏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场景描写的集中性、叙述者语言的简略性和人物情绪的多变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相关介绍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时称“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相似文献   

19.
以乐府诗歌的流变轨迹为出发点,以杜甫的乐府诗为研究中心,论述杜甫对旧题乐府的继承及创新,以及其乐府诗对后来的"新乐府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即推动了新乐府诗的发展,以此形象地展现出杜甫在乐府诗歌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白诗散论     
一、关于李白诗歌的体裁有唐一代是诗体的大发展和完备时期。胡应麟在《诗薮》中有这样的感叹:“甚矣,诗大盛于唐,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诗歌体裁发展到唐代,可谓是一次集大成。而且唐人还开创出了自己的独特诗体——近体诗。近体诗自“沈宋”二人的倡导和实践,至初唐后期定型,成为唐代占有统治性地位的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