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青年科技》2006,(11):10-13
在世界上为数众多的大型望远镜中,位于西班牙加纳利群岛拉帕尔玛岛上的瑞典1米太阳望远镜(swedish 1- meter solar Telescope)并不以大见长,但它的确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太阳望远镜。这台望远镜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太阳物理学院设计建造。使用某种能够抵消大气层对天文图像的模糊作用的技术,它能够让我们在这张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超近距离太阳黑子照片中,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观察到太阳的暗纹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家正为设计中的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址。这一口径为8米的地面望远镜可望在未来20年的"探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计划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主任、总工程师邓元勇说,目前国内太阳研究界已经启动了"西部太阳选址"计划,  相似文献   

3.
《云南科技管理》2015,(6):78-79
<正>1项目简介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又名红外太阳塔,简称NVST)是我国最近研制成功的大型地面光学及近红外太阳望远镜,其有效口径为0.99 m,真空窗直径达到了1.2 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真空望远镜,也是以云南为中心的8个时区内(120度经度范围)唯一能进行亚角秒级高分辨率观测的太阳望远镜,其主要科学目标为:突破太阳大气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和光谱观测的技术难题,在0.3~2.5μm波段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多波段光谱观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众》2000,(2):7-7
中国的天文望远镜研制从无到有,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研制2米以上天文光学望远镜和国际一流的天测仪器及太阳仪器的能力。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小型天文望远镜最大的出口国。 1980年以后,我国相继建成了2.16米、1.56米及1.26米红外等三台新的大型望远镜,为我国实测天文学增加了有力的武器,也使我国天文仪  相似文献   

5.
观日"中国眼"2008年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表示,首个由中国人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将于2008年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将全面参与全球科学领域最尖端的太阳探测活动。艾国祥说,这座口径为1米的热光学望远镜将安装在一颗天文探测卫星上,被运载火箭送入离地面735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它将用于全面观测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夏威夷的DKIST预计于今年完工,届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望远镜。今年初,它小试身手,捕捉到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太阳表面图像。  相似文献   

7.
根据日本“日之出”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拍摄的照片,美国科学家对太阳磁场和太阳风的起源有了新发现。他人认为,在太阳风从太阳射向太空的过程中,磁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11日,太阳发威,爆发了M6.5级太阳耀斑,这是今年观察到的最大一次太阳耀斑活动。同时,还伴随着对地球产生了日冕物质抛射。NASA的科学家曾经预言,今年5月,我们会迎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要狂飙了,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监测太阳?这给科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事实上,自2010年起,我国就启动了"西部太阳观测选址"行动,目的是为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出  相似文献   

9.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5):108
<正>太阳日冕爆发现象的观测研究项目利用最优秀的、涵盖从光球到日冕的多台地、空基太阳望远镜的观测资料,开展了多种太阳日冕爆发事件的观测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详细研究了几个暗条不稳定性事件及相应的光球磁活动,并强调指出,由暗条  相似文献   

10.
地球在自转,恒星也在自转,我们的太阳的自转速度是每秒2千米。如今,天文学家在大麦哲伦星系的蜘蛛星云中发现了一颗恒星,它的转速竟然达到了每秒600千米,是太阳的300倍!和这颗恒星相比,我们的太阳实在是慢吞吞。  相似文献   

11.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借助地面望远镜研究一个特殊的太阳耀斑事件,得到的结果表明,产生这个太阳耀斑的磁场结构的磁场强度比先前认知的强10倍。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研究员戴维·库里兹博士领导的团队借助位于加那利群岛拉  相似文献   

12.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不久前在安徽首次成功试验后,其模型在第八届高交会上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据悉,这是中国科学院历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研究开发的新一代可控核聚变装置,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并将在未来10年内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据悉,该装置高12米、重400吨,如同一个大铁罐。这次是科学家携带该装置模型首次参加大型展览。但科研人员解释说,目前安装的这个实验装置不能完全称为“人造太阳”,“因为这仅仅是一个试验装置,不产生任何能量。我们现在叫它‘新一代核聚变装置’。”人类研制…  相似文献   

13.
现安放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2.16米望远镜,于1958年开始设计,1989年安装落成,是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2米级光学望远镜,也曾是远东最大口径的望远镜。2.16米望远镜的建成使得中国天体物理学研究进入光谱研究的领域,观测能力扩大到了银河系外,被誉为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建造见证了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天文学,尤其是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本文通过梳理这段时期中国希冀拥有自己的2米级望远镜发展天体物理学的梦想,再到大跃进期间变成"自力更生"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这架当时技术上难以达到的望远镜的过程,探讨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对作为基础理论研究学科的天体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方成 《中国科学基金》2003,17(4):231-234
1 中法太阳物理研究的基本概况1.1 快速发展的我国太阳物理研究 20年来,我国太阳物理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从人才培养、实测到理论研究的较完整体系。我国先后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太阳观测设备,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磁场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南京大学口径60厘米太阳塔及其两维多波段成象光谱仪、紫金山天文台近红外多波段两维光谱仪、云南天文台Sokes  相似文献   

15.
张丹丹 《内江科技》2024,(3):106-108
<正>太阳短曝光图像对太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目前太阳望远镜通常采用斑点成像技术达到减轻大气湍流引起的图像变形、扭曲而获得高分辨率太阳图像的目的。斑点成像技术中经常使用帧选择算法遴选出太阳短曝光图像进行重建。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重建帧,始终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评价观测太阳短曝光图像的质量,因此质量评价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后续图像重建帧的选择。从多种质量评价方法的仿真实验结果得出,基于梯度相似性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能够对太阳短曝光图像质量评价有着较好的结果,从而提高太阳短曝光图像的选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基金》2007,21(4):234-234
经过历时50多天紧张的调试,由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制的超高能中微子望远镜(CRTNT)第二台样机在西藏羊八井投入试运行,并于2007年5月观测期间成功与中意合作ARGO全覆盖地面探测器实现了联合观测,获得第一批宇宙线事例,标志着用于超高能中微子探测的宇宙线大气契伦科夫及荧光望远镜研制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星宇 《今日科苑》2005,(2):34-34
国家天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表示,首个由中国人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将于2008年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将全面参与全球科学领域最尖端的太阳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或许你只知道人们可以观测太阳的一举一动,但却很可能不知道,人们还可以监听太阳的悄声细语,因为长久以来,谁都不知道、也没有听见过太阳的悄声细语.不过今天,人们已经找到监听太阳悄声细语的办法了,而且已经听见了太阳的悄声细语! 如前不久,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就通过观察太阳日冕,获得了许多新发现.观察证实,太阳日冕层产生的巨大环状磁场直径非常大,其直径最长超过了9.6万千米.不仅如此,这个大环状磁场还会因各种复杂因素,产生多种形式的振荡.如研究人员观察到,在太阳表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下,这些环状磁场从一侧"摇摆"到另一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地时间3月6日,一枚头顶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德尔塔II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腾空而起,并于发射62分钟后在721千米高空成功实现镜箭分离,将望远镜送上太空预定轨道。“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终定点成功,开始其寻找太阳系外银河系内的类似地球的行星的希望之旅。  相似文献   

20.
太阳日冕爆发活动是太阳物理研究中的一个国际前沿课题,对理解太阳和恒星活动的起因及相关的磁流体力学过程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改进现有的和发展新的预报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的能力有应用价值利用近15年来最优秀的、涵盖从光球到日冕的多台地、空基太阳望远镜的观测资料,该项目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嚏要进展.该项目具体研究的内容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