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马塞尔·莫斯在《礼物》中提出蕴含在事物中的"灵力"使收礼者必须回礼,阎云翔则提出了人情在中国人的礼物交换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总之,礼物交换是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在山东民间,人生仪礼是人们的主要社交活动场合。在这些仪式中,礼物交换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并且,礼物交换正用一种相对"制度化"而言更加温情的方式维系着民间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甄士隐的出家来自于曹雪芹对乡土人情的"有意"弃绝,即"隐去真事",借"贾雨村言"的构思需要;二丫头这一人物形象的不真切,则反映了曹雪芹对乡土人情的"陌生"。乡土的生活场景在《红楼梦》中没有得到具体的演示,只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而存在,在作品中体现为一点隐约的人事消息。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农村社区中存在礼物不对称交换这一"社会事实".人情、面子、关系是礼物不对称交换时都会涉及到的问题,但"建立关系"以期获取某种稀缺性社会资源(资本)才是其核心目的.人们乐此不疲地进行看似"不理性的交换"存在等级文化根源和社会结构原因.实现农村社会平等化,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和加强与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型的传统农村社区,人情是村民之间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礼物则是交换的载体。婚礼中礼物交换不仅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功能,还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裨益人们,使公众感知和承认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决定——婚姻关系的社会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是历史上首位通过创作以中国为背景的文学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作品中渗透的儒家思想向西方世界展现了有灵有魂的中国。赛珍珠的四部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群芳庭》、《我的中国世界》,分别蕴含了儒家家礼中的"孝礼"、对国家的"忠义"、推己及人的"爱人"精神。而这一切又都归因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研究赛珍珠作品中的"仁爱"思想对于如何在对外文学传播中凸显中国文化精神特色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早期的短篇小说集《元配夫人》自有其鲜明特色,就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及时性、真实性与深刻性而言,该作绝不逊色于《大地》等成熟作品,尤其比起她后期凭借想象与传闻拼凑起来的"中国故事",这部作品的任何一个短篇都不遑多让。而在其中之一的《新马路》里,赛珍珠温和地控制着叙事节奏,从头至尾并无剑拔弩张、血泪滂沱的场面描写,但其俭省的文字寄寓着赛珍珠对中国都市小市民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以乡土和公路作为主要元素的轻喜剧《过昭关》在类型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借助"乡土"这个底色元素完成了中国公路电影类型的范式升级。《过昭关》关注当下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与人情的变迁,观照在大时代辗转中失语祖辈一代的心路历程,带有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式思考意味。影片试图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弥合老中少三代人价值观念的裂痕。  相似文献   

8.
《礼物》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莫斯的经典专著。该专著探讨在经济理性光圈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获取人性与道德的回归,这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尝试将古式交换的宗教性、道德性与法制性三种主要特征来分析中国社会的人情与法治,探讨两者应该如何结合与均衡,以达到社会和谐发展之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乡土人情这个主题,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短篇小说中,福克纳通过叙述艾米丽悲剧的一生,表明了艾米丽与镇上居民之间微妙的关系,同时更加揭示了美国南方乡土人情的朴实。  相似文献   

10.
《龙子》是赛珍珠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龙子》渗透着赛珍珠和平与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战争中的人心之变也映射了赛珍珠对人性的反思,而小说中涉及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调和则显示赛珍珠多元文化互补的思想。这些与当今倡导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不谋而合,研究赛珍珠抗战小说《龙子》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探索该作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礼物馈赠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关中地区的礼物交换从模式上看,主要发生在亲戚和乡党之间;从场合和时间上看,一般发生在中国传统节日和红白喜事等重要事情上。这种礼物交换成为维护中国基层社会组织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渠道,其实质是一种人情的交换。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5,(4):10-13
《富矿》、《后土》是新时期乡土题材创作的代表作,作品的"骨头"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两种文明的冲突,"肉"是苏北农村的社会生活。两部作品明写农村的现代化,暗写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生活的暗流、潜流,同时书写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生活的"常"与"变",以叶炜为代表的苏北乡土文学创作标志着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现代文坛中,乡土小说的地位举足轻重,引人注目。故乡的今昔变化投影在作家敏感的心灵中,由此写出一首首乡土之歌。这或是美好的恋歌,或是沉痛的批判,或是丑恶的揭露。沈从文的《边城》和萧红的《呼兰河传》,便是其中的两类。同被誉为"诗化小说"的这两部作品,在其乡土人情描绘中,展示的情感意蕴和生命体验又是有差异的。一、从地域来看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湘西边境的茶峒山城,优美如画。依山所赐予的静穆、和谐,傍  相似文献   

14.
恋土情结是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和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都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他们虽然都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但对于农民背离土地这一现象却有不同见解。是赛珍珠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茅盾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导致了二者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却不被美国文学界所重视,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赛珍珠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以中国乡土题材为主,而没有建立在美国社会文化的基础上。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以西方人的视角通过小说的形式对中国乡土文化以客观评价,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本论文着重于探讨赛珍珠小说对乡土中国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叫做"人情",《辞海》解释为婚丧喜庆交际所送的礼物,亦指酬酢、应酬。然而,现如今该解释似乎已不够确切了,因为在人情往来中,送物的现象日渐月染,平常多见的是金钱来往。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十分看重人情交往,以此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社会关系。然而,如今这"人情"的行情看涨,不仅花样不断翻新,"人情"名目繁多,而且相互攀比,礼金也随之大增,少则三五百元,多则数千元、上万元。不光婚丧嫁娶这些大事需送  相似文献   

18.
苏芳 《考试周刊》2012,(93):29-30
1938年,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龙子》是赛珍珠的重要作品。在小说《龙子》中,赛珍珠不惜笔墨,赞颂了林郯一家所具有的团结互助精神、勤劳奋斗的精神及乐观主义精神。小说《龙子》中闪耀的人性光芒深深地感动了中外读者。  相似文献   

19.
朱春发 《文教资料》2014,(35):15-16
《永远的好奇》是赛珍珠晚年写的一本小说,时隔半个世纪之后才被人发现,并最终得以出版。此小说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年的成长故事。主人公的诸多经历与赛珍珠本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被认为是最具有赛珍珠自传性质的作品。同时,在主题、思想等方面,与赛珍珠其他作品有着极大联系。其是解读赛珍珠晚年思想的一部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生活的作品,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小说《大地》讲述了农民王龙一家数十年的兴衰史.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对当时中国农民、妇女及社会的描写,揭示赛珍珠是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