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田 《东南传播》2021,(4):54-5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信息的传播、宣传、创作的新闻观念,是被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代的新闻论述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智慧.从新闻的发源出发,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概念,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以《新莱茵报》的编译出版成果为依托从使命责任观念、人民中心观念、党性原则观念、宏观视野观念、客观规律观念等五个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为新闻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对新时期新闻工作的宏观范式、人员素质和未来发展目标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促进作用,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2.
张月 《传媒观察》2023,(6):65-71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的源头。翻译《新莱茵报》通常采用直译的方式,以准确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使用“编译”来说明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编辑+翻译”,而是依靠编译者的知识积累和大量复杂查询、考证,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原文做出解释、校正文字、说明背景,有时甚至注释文字篇幅超过原文。因而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通过对报纸的翻译、审读、编辑和注释,全面、真实地还原《新莱茵报》版面的本来面貌,为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与实践提供原始材料,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2004,(11):33-3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新闻传播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近日出版。正如该书《自序》所说,作者近年来始终在教学与研究、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之间漫游,这也使作者的研究视野相应宽阔。这本《新闻传播学论稿》涉及领域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新闻传播理论,包括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马克思《普鲁士出版法案》的撰写背景,认为此文是其出版自由观演进之一环。1848年革命后德国废除书报检查,马克思利用法治环境积极倡言,《普鲁士出版法案》一文便是其中代表。新闻人是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社会职业,莱茵省的自由风气与师长朋友的引介邀约都促成他拿起笔杆。主编《莱茵报》、《新莱茵报》的马克思务实稳健,明显有别于街头的革命者,这也保证报纸能够赢得市场。《新莱茵报》后马克思仅偶然短时主持过几家工人报刊,究其原因或许是精力转移、流亡身份所限,但绝非办报失败所致。  相似文献   

5.
金新 《新闻实践》2010,(12):75-75
本刊讯 金华日报社杨子平的新闻理论专著《报媒的新闻创新与坚守》最近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主持金华日报新闻研究室工作后潜心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体现。《  相似文献   

6.
《国际新闻界》2012,(6):107
《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于2012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成舍我文选,包括新闻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和早期作品十二篇(包括新闻作品、诗作和译作等)。第二部分为当年北平《世界日报》、上海《立报》和《香港立报》的总编辑、总经理、主笔、副刊主编撰写的短论的汇集。第三部分为"成舍我先生  相似文献   

7.
郁崆 《新闻记者》2004,(3):43-43
新闻论文集《新闻改革与创新》近日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文汇报高级记者吴培恭撰写的新闻传播理论文章选集,分为新闻理论探索篇、多类报道采写篇、新闻采访写作篇三部分,探讨了服务报道的崛起、新闻传播的双向性、晚报现象、人物典型宣传的新突破、参与性报道、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等问题,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和有价值的观点。■(郁崆)《新闻改革与创新》出版@郁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开创者,他们主办的《新莱茵报》是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这是他们新闻观的第一次完整实践,这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光荣传统的起点.然而,2019年以前中国马新观研究中关于《新莱茵报》研究文章[1]的作者,没有一位是通过阅读、研究《新莱茵报》本身写出文章的,都是根...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15,(2):2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新闻传播学大辞典》近日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辞典不仅大幅更新了1993年版的《新闻学大辞典》,首次集纳了传播学的成果。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维客、威客、闪客、微博、微信、移动终端以及媒介融合等新闻传播学科最前沿研究成果都囊括其中。辞典历经6年多编纂,由两位中国著名新闻教育家99岁的甘惜分和88岁的方汉奇教授担任顾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  相似文献   

10.
1849年2月7日和8日,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科隆市陪审法庭审理关于《新莱茵报》的两桩指控,一桩是普鲁士前检察长茨魏费尔的指控,一桩是六个被报道宪兵的指控。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在法庭上为报纸进行了有力的辩护,最后陪审团宣布《新莱茵报》无罪。他们在法庭上为报纸所做的辩护,全文发表于《新莱茵报》,并随后出版了合集小册子《两个政治审判案》,得以留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法治思想的一份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新闻理论研究引论》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6月出版,该著是21世纪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系列教材中的一本,由长期从事新闻理论研究与教学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杨保军教授撰写。教材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姿态与追求,重  相似文献   

12.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举起《新莱茵报》旗帜的革命意志,精炼地总结了世界上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的经验:它的革命立场、它与人民每天的积极互动、超常的新闻时效和成功的传播效果。同时,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要内容。目前该著的中译文存在较多问题,关键的论证翻译不够准确,影响中文读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作者认为,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直译是原则,要做到恩格斯所说:设法更接近原文,尽量更准确地表达原文。为深刻理解和领悟革命导师的新闻思想,最好直接阅读他们的原著文本。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是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革命实践传统的起点,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一份大型日报。近一年的时间里,《新莱茵报》面对变幻莫测的革命形势,能够尊重报刊内在规律,通过娴熟的报道技巧和创新的经营策略,甚至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较短时间取得“大报”规模的发行量,赢得良好的声誉,为无产阶级报刊留下了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先生2011年4月出版的新书。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本书已是该系列出版的第六本。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号,而每年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以下简称《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12,(36):90-91
辜晓进是以《走进美国大报》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闻名的,那时他是新闻传播业界的一员,后来他还有不少著作出版,但这本书是奠基之作。现在他转到新闻传播学界,再出新著《当代中外新闻传媒》,值得祝贺。这部书稿与传统的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的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金华日报社总编辑陈东独著的新闻理论专著《地市报媒新闻时空理论》于2008年底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高海浩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分别为这一论著作序。  相似文献   

17.
哲新 《新闻记者》2006,(5):82-82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张允若的个人文集.最近由香港凌天出版杜出版。《张允若新闻传播文集》共收录论文84篇.是从作者20多年间发表的150多篇文章中挑选出来的.反映了作者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诸多探索.也涉及对国家某些宏观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斌  季为民 《新闻大学》2023,(1):1-15+118
主持《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唯一一次完全掌握了报纸编辑权和经营权的新闻实践,在1848年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莱茵报》一直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如果只强调政治环境的影响,则不能完整理解该报的处境和立场。文章从报刊经营的角度去考证解读,以此作为研究《新莱茵报》的有益补充。面对资金短缺、激烈竞争、盈利压力等市场问题,马克思以市场规律制定经营策略,并得到市场认可。这是报刊在政治上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欣文 《新闻实践》2006,(11):33-33
《中国新闻年鉴》2006年卷于今年10月出版。2006年卷《中国新闻年鉴》是该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连续出版的第25卷。它记录了我国2005年新闻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媒业、新闻传播学界等的工作实绩、重大事件、重要改革举措、典型经  相似文献   

20.
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著《新闻史上的奇情壮彩》一书 ,新近由华文出版社于 2 0 0 0年 3月出版 ,全书 2 9万字。收入本书的文章共 2 1篇 ,是作者从已发表的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史的 1 0 0多篇文章中 ,自己认真筛选出来的。除个别篇目外 ,大部分都曾经在海峡两岸的《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研究资料》、《报学》、《新闻论坛》等新闻传播学专业刊物和报刊上发表过。这次结集出版 ,除外别地方稍有删节外 ,基本上维持原状 ,没有大的更动。本书的一些论文 ,如《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