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少栋 《科教文汇》2008,(16):158-158
《红楼梦》存在众多人物绰号,既凸现了人物的肖像特点,又暗寓了人物的性格、命运,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具体说来,其人物绰号具有绘画美、浮雕点睛美、隐语美和工具美。  相似文献   

2.
周维  陈水平 《科教文汇》2009,(19):252-253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人物命名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红楼梦》人名的隐喻,意味深长,因此在英译的时候能否传神地翻译出其蕴含的修辞意义一直是翻译界专家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选择的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Glads Yang)和戴卫·霍克斯(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翁婿合译(以下简称霍译)的英语文本,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初步探讨和对比分析《红楼梦》人名中隐喻的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亚东 《百科知识》2021,(36):13-14,17
《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其从多个角度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奇妙之处.作者在《红楼梦》中充分运用了我国的经典艺术,如诗词、书法、绘画等,构设出了极具美感的意境,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价值不可估量的著作,其中蕴含的艺术元素、文化元素,无论是对当下的文学界还是对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对待.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华文学著作中的瑰宝。其诗词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隐寓了人物的生活遭遇和结局,丰富和渲染了作品的主题。"红诗"的翻译是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拟从翻译美学、微观语言学角度,对戴维·霍克斯和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翻译的《咏月诗》其一的两种译文进行比较赏析,探讨《红楼梦》诗歌英译的美学价值,阐明在诗歌英译时要做到"音美"、"意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为纪念他而决定出版的《鲁迅大全集》一书的出版过程却一波三折……案由为纪念历史文化名人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弘扬鲁迅精神,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与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决定以出版《鲁迅大全集》的形式来纪念伟人鲁迅先生。双方于2008年8月1日签订了出版合同。该合集系鲁迅文集全集,分36卷,共计1500余万字。其内容是之前版本的两倍多,书中不仅包括  相似文献   

6.
王秋华 《科教文汇》2008,(34):242-242
《红楼梦》中的麝月平和柔顺、内心缜密,恪守本分,尽职如袭人,但其才辩能力又处于袭人和晴雯之上。她是贯穿全书的人物,是怡红院的又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7.
陶丽君 《今日科苑》2010,(11):179-179
本文通过对《祝福》的女性主义分析,探讨鲁迅在女性问题上的立场,认为鲁迅批判了传统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戕害,但其人物刻画方式和典型的男性叙事表明,他仍未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小说刻画了大量形象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薛宝钗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其理性冷峻、温情脉脉,严格遵循儒家伦理原则和道德,其处世哲学在今天依然可以带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满纸辛酸泪的《红楼梦》名著里,每章每回演绎的恩怨情仇让读者时不时掩卷长思、托腮冥想,更令无数痴男怨女持巾拭泪、涕泪满面。而其中的一些管理学问是否能让现如今的创业者们产生些许的感悟呢? 《红楼梦》中写了一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管理知识的汇集。《红楼梦》中写到的人物有500多个,这么一个大家庭,人多事杂,管理显得极为重要,不注重管理,岂不乱了套。  相似文献   

10.
化长河 《科教文汇》2010,(19):78-78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探视宝玉部分对写作的两点启示:一是在内容剪裁上详略得当,二是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1.
隽武 《科学生活》2011,(8):15-18
对于今天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而言,结核病似乎只是一个相当遥远、相当抽象的名词。除了在《红楼梦》里读到的林黛玉,或者在中学语文课本上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的“肺痨”病人,几乎没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  相似文献   

12.
李刚 《今日科苑》2009,(18):161-16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祝福》是鲁迅先生写的反映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短篇小说。这篇名作,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不是读书人,谁还是读书人?但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虽为教师,整天和书本打交道,但是除了课本、参考书、习题集外,你还读过哪些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大名著你看过几部,看过几遍?鲁迅、郭沫若、茅盾、季羡林、余秋雨……你又看过多少?如果这些都是文学类,我们"可以"不看的话,那么陶行知、叶圣陶、蔡  相似文献   

14.
曾慧媛  江立员 《知识窗》2010,(4X):67-69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非常人物,本文在还原他本性中曾有过的中国古代士人身上难得的伟岸、坦荡的同时,浅析他最终走向猥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志爱 《科教文汇》2014,(26):78-78
《红楼梦》自从问世那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画面,还为我们刻画了性格各异,呼之欲出的几百个人物。在语言上,曹雪芹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丰富的营养,同时又以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作补充,构成《红楼梦》绚丽多姿、丰富藴藉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6.
用典在汉语修辞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古代诗词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本文针对《红楼梦》中的用典现象进行研究,是因为曹雪芹是语言艺术大师,而《红楼梦》中的语言素有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点缀其间的典故犹如文学海洋中的贝壳,光彩闪闪,并且深刻精辟、耐人深思,在小说中具有其他修辞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成为修辞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将着重分析其在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安排情节、传达思想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典在汉语修辞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古代诗词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本文针对《红楼梦》中的用典现象进行研究,是因为曹雪芹是语言艺术大师,而《红楼梦》中的语言素有“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点缀其间的典故犹如文学海洋中的贝壳,光彩闪闪,并且深刻精辟、耐人深思,在小说中具有其他修辞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成为修辞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将着重分析其在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安排情节、传达思想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伍海芳 《科教文汇》2009,(25):225-226
暗示和推断是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概念,运用这两个概念能更加深入理解话语和文学。作家刘心武通过研究曹雪芹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来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秦可卿,与话语分析的理论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人物出场的描述已经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现,这中间,对主要人物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出场研究已经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对贾政、贾赦的未出场的出场进行论述,贾政、贾赦这两个一直没有出场的人恰恰以另外一种形式悄然出现。  相似文献   

20.
胡金辉 《科教文汇》2010,(10):68-68,93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人物出场的描述已经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现,这中间,对主要人物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出场研究已经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对贾政、贾赦的"未出场的出场"进行论述,贾政、贾赦这两个一直没有出场的人恰恰以另外一种形式悄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