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漱溟的新儒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成人道德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修身养性、以仁释礼、以义制利和以德为学等四种道德要求。目前,成人教育更多地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成人道德教育方面的发展,成人道德教育在社会责任感、人生价值观、传统文化理解等方面存在缺失。梁漱溟的成人道德教育思想对成人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成人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鉴于加强成人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成人道德教育的理性、自律性、职业性以及实效性等特点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摒弃功利化的倾向,以构建主体性的道德人格教育为中心。第二,思想道德教育要适应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加强德育课程改革,注重其现实性和针对性。第四,加强发展面向知识经济的素质教育。第五,以终身教育观念塑造成人道德教育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在加大对成人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成人的道德教育。本文从成人道德教育的途径体系出发,提出了加强成人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提高成人的课堂道德教育效果;重视成人的社会道德实践教育;培养成人的自我道德教育能力;营造成人学校的道德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4.
存在问题是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对存在之本质的思考直接指向个体对死亡的体验,道德教育应该以儿童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为出发点.一方面,儿童对死亡的体验引导着儿童自身道德感的形成,这是道德教育的形而上基础;另一方面,成人对死亡的体验构成了成人对儿童的责任感,这是道德教育在存在论意义上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各种死亡话语进行了现象学的描述和分析,呈现"面死而生"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蕴,尝试寻找一种以生活体验研究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说明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成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重点对成人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及教育对策作了理论上的思辨与应答。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教育及其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道德教育与德育概念混同,注重道德知识灌输,缺乏道德实践等问题。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调控机制,改革学校德育方式,培养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仪式道德教育有"得"有"失"。就"得"而言,成人仪式道德教育培养了青年的生命敬畏感、家庭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感,积累了以青年为本、与时俱进、环节连贯等有益经验;就"失"而言,成人仪式道德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理论研究薄弱、主题突出不够等问题,致使成人仪式道德教育理论与现实之间出现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从独白道德教育到对话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进步,但是对话道德教育的不足导致在实际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走向回应道德教育。回应道德教育强调教师要回应学生的吁求,并承担起学生成人的责任,从而为学生创构一个良好的成人环境。回应道德教育的提出不仅顺应了语言发展的历史,而且也解决了传统道德教育中的诸多不足,因而是道德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隐在德育知识中的有关道德教育的基本假设和当然法则,常常被人们忽略,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揭示了西方德育演变的思想线索,分析了中西道德教育观念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成人道德教育对回归传统伦理道德,切实提高社区居民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社区文明化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应激发成人的道德自觉性,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开展社区学校的成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推动社区成人道德教育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成才”,更要使大学生“成人”。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公共意识,使每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成为现代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方法的有效性。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学,有了道德知识并不一定会产生道德行为。通过集体力量进行道德教育是一条有效的道德教育的途径。集体的规范、舆论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压力,促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朝着集体占优势的方向变化。而个体对集体的归属需要是个体思想和行为改变的内在原因。为此,学校教师应努力建设好班集体,发挥班集体的道德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授只能让学生掌握关于道德的理性知识,并且主要是理智理性的知识。学生对道德的实践理性知识的掌握,以及他的德性的真正形成,须仰赖于包括课堂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只有建立在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相统一的基础上,亦即向道德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基础回溯,我们的道德教育才能找回它的价值和效能。  相似文献   

14.
在对道德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对生活与道德教育之关系的重新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看到,道德教育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严重脱离了生活,这主要表现为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和知识中心主义的扩张。生活的观点在道德教育中应该具有基础性地位,回归生活有深厚的哲学基础,要实现道德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应注重对受教育者生活情感,自主理性以及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道德教育理论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是“20世纪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增多并不是道德教育本身更重要了,而是道德问题在本世纪更复杂,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更多了”。于是,发生和发展在这种“更多的学校道德教育问题”时代里的道德教育,也必然更加关注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本文将从道德教育理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两个维度,对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予以介绍和分析,并从中得出对早期儿童道德教育的启发和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对道德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对生活与道德教育之关系的重新理解的基础之上,可以看到,道德教育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严重脱离了生活,这主要表现为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和知识中心主义的扩张。生活的观点在道德教育中应该具有基础性地位,回归生活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要实现道德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应注重对受教育者生活情感、自主理必到及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德性"的关系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都是重要的主题。知识在道德教育中是一个核心要素,但是知识与道德教育的脱节已经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和困境。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受到美国近现代教育的深刻影响,深入理解美国的道德教育的内涵对中国德育发展有重要意义。博雅教育是美国教育传统中重要的资源,始终成为美国教育史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笔者试图从西方传统博雅教育入手,重新思考"行动"作为一个要素在知识与德性中的意义,以此拓展对当今"知识、行动与道德教育"之间关系的理解,为反思当代道德教育的困境提供思考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成人道德教育面临新的问题,针对其自身特点,通过寓教于乐、以情感人和真善美相统一的途径,充分发挥美育在成人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9.
规范伦理的外显性和易操作性深刻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其道德教育模式带有明显的“知性特点”,显得抽象枯燥和苍白。德性伦理以挑战规范伦理的面目兴起,反映了当代道德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德性伦理重新找回了道德的根基,即人本身,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它与规范伦理有着密切的契合性,两者互为补充。德性伦理运动的出现对我国当前的成人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必须重视成人教育的德育功能,并且要在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之间找寻合适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既是儿童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又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班主任要针对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优化道德教育的艺术来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