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李贽虽非道家人士,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李贽思想的道家内藏主要见于:李贽“童心说”内藏道家蕴涵,“童心说”直接受到老庄思想影响;李贽行为任性自然,传承于老庄悠然率性之本色,有道家风格;李贽思想的平等观,与道家学说如出一辙;李贽对传统封建统治思想的强烈批判,直接发扬了老庄的批判之风,他是道家批判精神的实际践履者;李贽大无畏的生死观不仅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过庄子“过隙人生”、“悬解”等理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的思想跟随其人生阅历而日渐倾佛,他的词作为其内心的“爰书”,也有着浓厚的佛禅情结.龚自珍经常在词中提及佛、禅,龚词也涉及不少与佛禅相关的意象.龚自珍虽从佛禅的宁静中寻得了片刻的安慰,但是终未沉溺其中.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自幼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他的大量散文中都有佛禅思想的印记。他的散文“就佛言佛,不入一儒语”,被贬后,借禅宗消解伤痛。  相似文献   

5.
李贽的思想是丰富复杂的,他具有非常突出的尊孔崇儒的一面,又清醒地看到理学家把孔学儒教神秘化权威化,以扼杀人性、维护专制统治的残酷和虚伪,因此又坚决反孔批儒;他出家落发,但又倡导三教归儒;李贽的思想亦儒亦道亦佛,又非儒非道非佛。李贽复杂多元的思想,受陆、王"心学"理论的影响和启发,却以其强烈的战斗性和鲜明的人本精神而成为"异端",成为晚明思想解放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唐寅自经历弘治十二年的科场舞弊案后,创作了大量具有佛禅意趣的诗歌.唐寅佛禅诗的题材广泛,表现了在佛禅思想影响其对自我、生命、社会的理解.诗歌艺术方面,尤其是语言、思维方式与前代同类作品相比亦有相当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从钱起佛禅观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揭示其隐逸思想的佛禅原因,以及佛禅意象在其诗歌中的表现,从而说明佛禅文化对钱起的深刻影响和对钱起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浸染。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 ,明代后期的李贽是一位奇人。在“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李贽被捧为“法家”,受到赞扬。改革开放以来 ,对李贽的研究似乎沉寂了一段时间 ,在一般人印象中 ,有一种李贽思想讨论得很多了 ,难于再深入下去的感觉。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9年 6月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任冠文博士的著作《李贽史学思想研究》一书 ,却是一部值得所有李贽思想爱好者一读的具有学术深度和创见的思想史著作。《李贽史学思想研究》全书 2 6万字 ,是任冠文博士在 1 994~ 1 997年于天津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 ,潜心研究李贽思想而完成的博士学位论…  相似文献   

9.
元祐时期,词学、佛禅同得繁盛发展,佛禅对词产生多方面影响.语言层面表现为:以佛语禅句入词;大量使用口语俗语甚至恶俗秽滥语;运用禅宗句式和语言方式;翻案创新.意义层面,表现为化用佛禅思想、意象、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情感,如牧牛、散花意象,人生如梦思想,返本归心、明心见性的参悟体验和精神境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还有一些词通首阐述佛理禅趣,以词说佛说禅.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词坛,此期词人为改善词的生存环境,还主动与禅交锋,留下了一些表现机锋的词作,显现出佛禅与词关系的生动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一生服膺儒释道三家,儒家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佛老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苏轼在文、诗、词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词代表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世人往往注意到苏轼诗和文中体现的佛禅思想,却忽视了佛禅思想对苏轼词的影响。现从苏轼词"梦"的意象上来看佛禅"空"、"无常"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诗流露出强烈的佛禅佛禅意识和情趣。这种倾向主要反映在空寂虚幻、归家休歇和物我一如三个方面。它们皆为佛禅学说中的重要内容。这种现象从特定侧面揭示了佛禅对金诗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佛禅思想的个体价值观是:在吸收、融合佛禅思想时,始终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追求个体生命的适意、任远。表现出的对禅的理解就是:尚禅,却非专一精研,而是融合各种流派的思想;崇佛,却非割裂儒、道思想,而是融儒、佛、道为一体;好禅,却没有放弃生活享受,仍在追求情感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佛禅思想的个体价值观是:在吸收、融合佛禅思想时,始终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追求个体生命的适意、任远.表现出的对禅的理解就是:尚禅,却非专一精研,而是融合各种流派的思想,崇佛,却非割裂儒、道思想,而是融儒、佛、道为一体;好禅,却没有放弃生活享受,仍在追求情感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李贽思想是时代精神曙光的“先知”,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赞扬商贾功绩,但导功利价值,其价值根据是“人必有私”的人性论宋明理学家出入佛道,李贽认为儒释道为一,因为三教都以闻道为宗旨,只不过三教有程度之异而已。李贽激烈批判“被服儒雅,行基狗彘”的假道学,但并不否认有真道学的存在。李贽在批判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稆朱道学时,回到先秦的“和合”理念,认为天地间没有绝对的一、理、太极、最初生人,都  相似文献   

15.
苏轼事佛而不盲从,学佛依然醒觉。对于佛禅,他以知其意、求心安为指归。他受大乘空宗中观派思维方法影响,深得佛教空、静思想三昧,并借以构筑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虽历尽劫波,却最终实现了自我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16.
李贽,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位富有争议的思想家。其思想的形成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其思想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叛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李贽的学说思想当中,体现为追求独立、崇尚自由。为了让思想冲破牢笼,李贽对干涉和限制个人自由的道德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否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对儒家经典的神圣性和权威性进行公然挑战。李贽的这种思想正昭示着该时代的精神曙光,李贽被誉为晚明人主义新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张明心见性的佛禅散文在海峡两岸都较为兴盛。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文本之一,佛禅散文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家的理念、文化的意志和社会的情状。从当代两岸创作看,佛禅散文并非纯粹为表现佛理禅思,而多以“佛儒相融”“虚实相生”的面目观照社会,传情达意。两岸佛禅散文虽然同样关注人生本质、境遇和归宿,但因受着不同背景、受众和创作目的的驱使.左轰现丰法、主观立素上却花开各异,显现若不同的特征及击向。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小说《太白山记》和《烟》中的佛禅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佛禅义理于作品,传达出一定的佛禅思想;二是创作时运用佛禅的独特思维方式,以“超言绝虑”的直觉顿悟式思维获取艺术灵感;三是营构作品独特的意境,使之具有禅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苏轼于佛学浸染极深,佛禅思想对其词的创作有很大影响.苏轼词中常含有佛理禅思,表达他人生如梦的感受以及虽处逆境却随缘自适的人生智慧;常展现出一种空灵澄澈、静寂清寒的禅境.  相似文献   

20.
宋初佛教的势力相当盛炽,同时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如此社会环境与文化思潮中,梅尧臣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较深。佛禅思想渗透到梅尧臣的诗歌创作中,使其诗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