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炼意”就是提炼文章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影响的好坏,主要是看主题如何: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思想意义好不好、指导作用大不大。正确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好和指导作用大的主题是衡量一篇文章的尺度。清朝王夫之认为文章“以意为主”、“寓意则灵”。那么,什么样的“意”才“灵”呢?怎样去提炼文章的这个意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出提炼主题的科学方法是:学习成功文章从具体到一般高巧立意,从现象到本质深妙开掘。一、从具体到一般高巧立意作文立意何为高,何为低,我…  相似文献   

3.
古人是十分重视文章的立意的。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把文章的“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说没有主题的文章就如没有主帅的“乌合之众”,这充分说明了文章的“意”对一篇文章所起的统领全文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提出: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意”是文章的统帅。有了“意”才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式,才能选择文章的题材,这是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那么,如何提炼和强化文章的“意”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炼意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第九期刊登了刘明辉先生的一篇文章《“指其一端”课文注解指瑕》。刘先生认为课文把“指其一端”中“一”解释为数字“一”是不确切的,应该理解为“全部、整个、所有”,这样才符合文章意、作者意。刘先生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6.
明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请之乌合。”文章的意是一篇文章的统帅。没有一个中心意思,信口开河,哪能算文?所以,为文应先立意。有了意,然后运用恰当的语言把这个意表达出来,这就成为文章。古人所谓“意立而词从之以生,词具而意缘之以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立意呢?  相似文献   

8.
张静 《现代语文》2014,(12):129-130
一、中学生作文以文化立意的背景和内涵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成败。在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凡是影响久远的名著佳作,往往都是立意深远、思想深邃、切中时弊的作品。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吕祖谦在《古文关键》卷首的《总看文章法》中说:“第一看大概主张。”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观点都形象地表明了在一篇文章的写作中立意的重要性。要让作文水平更进一个阶梯,立意是关键。立意就如同文章的灵魂一样,一篇文章如果有好的立意,一定会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9.
“意”即作品的主题思想,它在作品中居统帅地位,而“词采”、“题材”等都是“意”的麾下的兵卒。千古文章,以意为先。有了“意”,才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式,才能选择和剪裁文章的题材。“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一旦有了“寓意”,就有了灵性,有了生命力。有了生命力的文章,才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产生醒人警世的社会效应。可见,“意”的有无与高下,是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那么,如何提炼和强化文章的“意”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炼意方法。一、以小见大法“以小见大”,就是截取生活中的小片断或通过凡人小事的“窗口”来表现时代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自古文章意为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一篇文章的质量关键在于“意”。作文审题立意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它需要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具体的感知、体验和理解,然后经过提炼和选择才逐步确立。“意高而文胜”,一篇文章,只有对所写的对象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充满震撼力,才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要求作了修改。其中第一条: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第四条:有创新,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相似文献   

11.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立意是一篇文章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的“意”就如同是山中之“仙”,水中之“龙”。有了它们,文章才会神情毕现,熠熠生辉。同学们一定要在立意上  相似文献   

12.
杨静 《现代语文》2011,(12):64-64
作文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它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起支柱作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文以意为主,清代王夫之亦认为文章“以意为主”、“寓意则灵”,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审题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而文章的立意又是写作之关键所在。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曰:“意犹帅也。”在此,他将文章的“意”喻为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因为一支军队的统帅如果不是最优秀的,那么这支军队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军队。同理,一篇文章若立意不高,将满篇逊色。我们学过《陋室铭》一课,其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几句,如果把这几句话借用于作文,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这两篇“记”,可以联系起来读。一篇是明末的墓志,一篇是作于晚清的馆记。两篇文章虽相隔三百年,但反对封建专权、追求个性解放的内容,却遥遥呼应,意意相承。  相似文献   

16.
對於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自己的著作进行自我批評,在目前是非常需要的。董先生虚心地在这篇文章里檢討了“旧教育批判”一書的教育思想,很值得歡迎。至於董光生這一篇文章是否检讨得很恰當,那是另一問題。同時我們也希望凡读過“旧教育批判”一書的人,也能提出自己的意見,參加討論。  相似文献   

17.
秦晓青 《阅读与鉴赏》2009,(1):42-42,62
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确,“意犹帅也”,战无不胜的军队少不了出类拔萃的将军.赏心悦目的文章需要具备高远新颖的立意。那么.什么是立意呢?简言之,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立意是文章选材、布局、表达等一系列问题的依据.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和灵魂。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意”要“立”得好,要讲究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在所印发的“小學課程暫行標準初稿”中,廣泛征求全国各地小学教師及小学教育專家对該初稿的意見,以使課標更加完善。這裡我們發表了厉行同志所提出的意見,教师們對於該“初稿”以及這一篇文章如有意見,我們希望能盡量提出来。  相似文献   

19.
对于作文方法 ,古代文论家们主张“以意运法” ,而反对“依法行文。”所谓“以意运法” ,是指写作文时只考虑把自己心头的意思恰当地表达出来 ,而不去想作文方法 ;随着意思的表达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到某些作文方法的 ,就像“意思”自己会寻找方法一样。所谓“依法行文” ,是指写作文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而是想到作文方法 ,为了运用某种方法 ,对内容不惜削足适履 ,生拉硬扯 ,甚至胡编乱造。古人主张“以意运法” ,反对“依法行文”是非常正确的。有位语言文字学家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个事实 ,说一位不识几个字的农村妇女 ,…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篇文章的写作,必须是先将“物”(知识、生活)转化为“意”(思想、旨意),然后再将“意”转化为“文”的双重转化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这双重转化的过程中,情感起到了激发、催化的作用,没有情感的参与,作文干瘪苍白,缺乏灵气。要让学生热爱作文,写好作文,要在感情上下功夫。下面我以作文《谢谢您,妈妈》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