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身科学》2013,(6):9
"一日之际在于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爱早起并积极参加晨练。这本不是件坏事,但一些老年人常常因为起床早,或锻炼后身体有不同程度的疲劳,会选择回去再上床"补觉",称为睡"回笼觉",认为这是"劳逸结合"。专家提醒人们,这个习惯不好。晨练后立即停止运动上床休息,身体很快由运动状态转为相对静止状态,将使含有大量代谢废物(如乳酸)和二氧化碳的静脉血淤积于肌肉、韧带、关节、皮肤等组织中,回心血量减少,致心、脑、肝、肾等脏器  相似文献   

2.
晨练三问     
晨练时如何确定自己的最佳运动量? 能否掌握好晨练的运动量是晨练能否坚持下去和晨练效果好坏的关键。运动量太大,晨练后会使人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气急等现象,甚至会加重原有的疾病;而运动量太小,机体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晨练效果。适量运动所产生的疲劳是有益的,此时,运动结束后,身体不仅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况,而且还会超过原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选择晨练时机,气象科学家综合了以上气象条件,制定了晨练环境气象要素标准晨练指数。晨练指数分为五级: 1级:非常适宜晨练,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 2级:适宜晨练,一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3级:较适宜晨练,两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4级:不太适宜晨练,三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5级:不适宜晨练,所有气象条件均不利。晨练的人应根据晨练指数,有选择地进行晨练,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不受外界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谢庆伟 《体育博览》2011,(7X):24-26
晨练是学生进行自我身体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学生终身体育内容之一。由于高等学校晨练的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枯燥,使学生的个性、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压抑、限制。在对五十所大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后,根据大学生晨练活动特点、晨练感兴趣活动项目,找出适宜大学生晨练最佳组织形式。体育教学俱乐部形式有利于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个性和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5.
时晓莉 《新体育》2013,(8):36-3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体育爱好者来说,晨练有其独特的魅力,闻鸡起舞成为很多人的健身习惯。在晨练大军中,活跃着不少老年人的身影。近年来,老年人对晨练的热情越发高涨。与此同时,有的老年人在晨练中发病,甚至因晨练突发心脏病猝死,惋惜之余,不免让人对晨练的科学性生疑。老年人晨练尤其需要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汕头市11所学校的中学生晨练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学生晨练的认知态度、情绪体验、组织形式、动机类型、晨练地点与内容、晨练的制约因素以及晨练中的常见误区,探讨了汕头市中学生晨练活动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有益于中学生晨练活动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坚持室外晨练打太极拳已20多年了。退休后则天天晨练,从不间断。晨练不仅使我身体好、精神爽,而且像伤风、感冒等季节性疾病从不沾身。多年不见面的老同志见了我说“:你比上班时都精神。”这期间我也多次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听到“晨练有害”的报道,但我一直没动心,没受到干扰,这是因为:1清晨室外空气新鲜、洁净、凉爽,一觉醒来到室外进行晨练是最好的时机。特别是伴着悠扬、欢快的乐曲,把几套太极拳打下来,真是神清气爽、精神愉悦,回家吃早饭都有滋有味。古往今来多少人这样坚持着、享受着晨练带来的乐趣和健康的体魄。有道是“一年之计在…  相似文献   

8.
如今,喜欢晨练的人越来越多。晨练可不是越早越好,太阳出来以后才适宜运动。秋高气爽,加入晨练队伍的人越来越多。那么,秋凉如何进行科学的晨练,在晨练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晨练指数指导运动天气预报中有一部分关于晨练指数的预报,是用来指导人们进行晨练活动的。据有关专家介绍,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一些基本的气象要求,例如,根据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污染情况的不同而综合,共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1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为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2级别相对于1级会有一些气象变化,像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市区居民中参与晨练活动的人群的基本情况及晨练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改变晨练者错误的习惯和认识提出建议。研究认为:河南省市区居民的晨练者存在着晨练场所的选择不合理,晨练频率偏高,晨练开始时间较早,晨练天气的选择不科学以及晨练前后的不良习惯等问题。相关部门应通过扩大场地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扩大宣传,提高练习者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座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地区8所普通高校2000名大学生参加晨练的态度、目的、项目和影响大学生参加晨练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晨练态度积极,增强体质、健美减肥是主要目的,晨练项目仍然以传统的运动健身项目为主,外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参加晨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精武》2007,(4):59-59
选择合适的时间:在太阳升起一段时间后,才是运动的最佳时机。对于已经习惯早起的人们,可以先在室内做一些活动,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户外晨练。晨练前最好补充一些水分。因为夜晚睡眠时,人的皮肤及呼吸道都  相似文献   

12.
李海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113-11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对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全体学生晨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晨练项目单一,缺乏积极性。建议:加大晨练的管理体质、丰富晨练项目,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锻炼欲望。  相似文献   

13.
吴宾 《精武》2013,(17):112-113
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对普通高校学生晨练的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进行晨练活动之后,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学生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正在逐渐养成,但目前学生参与晨练的主动性很低,晨练的组织形式单一,可持续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以期能使普通高校的学生晨练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晨练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省20所普通高校晨练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晨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满意度较低;大学生参加晨练次数较少、运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对大学生晨练健身意识的教育,制定相应的晨练制度,调动指导力量的积极性,加快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投资建设,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新的晨练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位于布达拉宫北侧的宗角禄康公园,古树环绕,林间曲径通幽,湖水清澈,金鱼嬉戏其中。1996年开始,拉萨地区的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在这里学练太极拳。渐渐地,吸引了众多的体育爱好者。近几年,每天清晨有200多名中老年人在这里晨练,成了拉萨市闻名的晨练点。2000年,他们自发选举产生晨练点领导小组,由7人组成,每年还改选产生新的领导成员。领导小组制定了管理公约、自筹资金购买器材、服装等规章制度。一年四季不管风吹雨雪,他们雷打不动地坚持晨练,其中90%为妇女,形成了拉萨币每天聚集晨练人数最多的晨练点。他们早上7点半开始晨练,9点20分结束,然后自觉离去,不影响公园的正常秩序和工作人员上班。  相似文献   

16.
董超 《体育世界》2008,(8):9-10
以北京朝阳区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参与晨练的锻练行为及相关思想意识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非结构性访谈和非反应性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人们参加晨练的目的与动机,频率与时间等现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参加晨练的主要目的、动机不存在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参加晨练的频率、时间存在差异;参加晨练的人中40岁以上的人多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6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晨练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高校晨练问题存在的原因,探讨实施晨练的策略与方法,旨在为提高高校晨练质量、完善高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晨练与学校体育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生健康状况和学校晨练工作存在薄弱性、艰巨性、长期性等状况特点,阐述了晨练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晨练管理对提高学生健康意识、水平的重要性和教师参与晨练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春晖 《新体育》2013,(8):28-31
人们越来越注意身体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中老年人。电视节目喜欢看养生,把晨练当成一种习惯。单就晨练来说,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但是,去哪儿练,成了老年人晨练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老年人晨练的心理及社会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群众体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通过对我国部分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对影响每天参加晨练与不参加晨练老年群体心理及社会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影响老年人每天参加晨练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能够对自己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情绪做出积极评价的老年人每天参加晨练的人数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