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隐喻。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存在相似和差异。本文对英汉动物隐喻进行了跨文化对比分析,探讨了通过"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隐喻进行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玉昕 《考试周刊》2007,(39):45-47
英汉两种语言对各式各样的动物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涵义,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动物词汇隐喻。但由于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隐喻中出现了重合、冲突与空缺等现象。因此研究英汉动物词汇隐喻及其文化内涵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大量语料从句法角度系统地对比考察了英汉动物隐喻的句法结构及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句法结构大致相似,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动物隐喻的句法特征,探讨了这两种语言动物隐喻形成的句法规律,验证了束定芳先生所提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同样存在于动物隐喻中,但笔者发现有些动物习语隐喻不能被归结到如上四种隐喻中,从而笔者提出了整句投射隐喻来概括此类隐喻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4.
英汉习语中含有大量的动物用语,通过对这些动物用语的比喻意义进行分析,能更好地了解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理解中西文化异同,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英汉法律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探讨英汉法律隐喻句的体现形式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英汉法律隐喻句的生成机制基本相同,都表现为把抽象的法律事物隐喻为具体的事物,具体机制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6.
最早关于隐喻的研究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1980年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使得隐喻进入了新的阶段。他们认为隐喻不单是语言层面的,更是思维和认知层面的产物。对英汉动物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的相似性是由两者的思维文化、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相似性决定的。而英汉动物隐喻差异的文化内涵则是由生活环境、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学因素、民族心理以及历史文化等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英汉习语中有大量的动物用语,对这些动物用语的比喻意义进行分析,能更好地了解习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西文化异同,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英汉两民族动物习语进行了比较,认为《红楼梦》中动物隐喻习语分为四类,即重合隐喻习语、平行隐喻习语、全空缺隐喻习语与冲突隐喻习语。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的动物习语进行隐喻分析与评价,对杨宪益夫妇所采用的隐喻翻译方法以及他们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对英汉动物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旨在尝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动物隐喻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做进一步梳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减少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障碍,进一步促进民族间的文化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刘倩 《海外英语》2011,(13):185-187
隐喻不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隐喻概念。而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性的统一体,即隐喻概念体系。该文拟对隐喻做简略的介绍,通过对比大量爱情用语的隐喻现象,研究英汉感情隐喻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隐喻概念的异同,并尝试揭示其异同的原因,使人们对隐喻这一现象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从而提高中国学生对英语中感情隐喻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英汉动物隐喻认知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以及民族思维定式的差异造成的。在英汉动物隐喻翻译过程中,文章提倡“和谐翻译”,主张采用灵活多交的翻译策略,努力使译文重现原文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化历史形成过程中,动物和人的联系紧密。在英汉语言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动物词汇,其隐喻涵义也相当丰富。对一些常见动物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汉动物隐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种认知比较分析有利于丰富人们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动物隐喻。本文将从名词性动物隐喻的角度来分析英汉动物词所体现的文化畀同及英翻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其隐喻涵义也相当丰富。本文通过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的异同对比分析,从动物隐喻的角度探讨了一些带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动物名商标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类认知新事物的工具。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英汉动物词语隐喻的对比分析,揭示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王建荣 《文教资料》2012,(5):27-28,36
英汉习语中的动物词汇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英汉习语中的动物用语,从而在英语学习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动物习语,了解中西文化在习语运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英汉动物习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归纳起来,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的运用有四种情况:同一喻体,同一喻义;同一喻义,不同喻体;同一喻体,不同喻义;喻体和喻义都不同。从中可以发现中西方人认知世界的一些共性、差异,探讨其中的原因,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朱娜 《文教资料》2010,(28):31-32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共性、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差异、英汉隐喻的文化空缺对隐喻的文化内涵展开对比。深刻理解英汉隐喻的文化内涵,对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民族,相同动物或不同动物,它们的隐喻含义都在某一种程度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造成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两个不同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隐喻的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词汇中,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动物的隐喻也存在差异。该文结合隐喻的相关概念,从古文化角度,分析了一些典型动物隐喻的区别,以更好地理解英汉差异;了解西方文化,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通过映射有助于人类从源域到目标域来认知世界。《围城》中"人是动物"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英汉两种文化模式的异同决定了有些隐喻可译,有些隐喻不可译,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