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的高考作文会怎么考,题目将会有哪些变化?这恐怕是高三学生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了。高考命题的原则是“稳中有变”。循着这一原则,我们不妨作些分析和研究。2003年高考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并且继续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几个月来许多人对作文题发表了评论,所有褒贬  相似文献   

2.
审题是高考作文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将审题方法归纳为“五审”,即一审题型,二审体裁,三审题目,四审要求,五审材料。2001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往年相比,在力求既体现开放性,又具备限制性,努力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教育》2009,(17):34-35
今年厂东省高考作文题目为《常识》,颇有些不凡。现在的高考作文题目,基本上就只是作文题目而已,再去过度解读,已经不合时宜。但是“常识”这两个字,在当下的中国语境里,包含着不那么常识的含义。现在这个关键词以高考作文的形式提出,我们愿意把它看作是给所有公民出的一道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4.
面对社会变革和时代的需求,2004年《语文新课程实施标准》正式实施。当年全国11省的高考作文马上体现出考题大变脸。江苏的高考作文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很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写出的文章很难体现出其中的辨证关系。上海的题目“忙”写什么都可以,却让有些想好了准备要写点什么的考生不知所措。浙江的“我省人文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社会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论文,好多考生写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了。福建高考作文题目是“人物与文学形象”。有个学生倒也没有交白卷!  相似文献   

5.
历年语文高考作文题都是当年的社会热点,高考作文题目一般包含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也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选拔的功能导向。对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命题逻辑分析,探寻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规律,明确高考作文题目和新课标之间的联系,运用命题的基本规律指导平时的写作教学和高考复习,对提升考生高考作文成绩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网消息,6月7日,高考语文刚结束,著名媒体评论员王传涛先生就在中国网发表了针对今年各地高考作文的评论文章,称读者应该透过这些高考作文题,读懂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文章摘录如下: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高考作文之中,我们能够读懂"我们生活的时代"。通过对今年各地方高考作文题目的解读,我们也不妨理一理高考作文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的关系。先说说广东高考作文"你想生活的时代"。这可能是一部"穿越剧",也可能是一部"幻想剧",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个题目,发现  相似文献   

7.
高考作文题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恰当的限制性和开放性。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应该有适当的限制性,才可能使高考作文体现出它应有的区分度和选拔性;也应该有恰当的开放性,才可能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过强的限制性将使考生难以表现个性,难以抒发真情实感,考场作文流于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过度的开放性,又会让考生无所适从,阅卷老师也难以判别宿构、套作与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形式在慢慢发生变化,越来越淡化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越来越倾向于开放式的材料作文,浏览2013.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我们就会发现全国的17个作文题目中有14个是材料作文,大部分延续了近年材料作文的命题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高考作文测试形式,从1998年开创,呈现雏形,到1999年、2000年形成基本样式,再到2001年实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原则,逐渐走向成熟。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实行的“三自”原则,是话题作文的灵魂和精髓。实行“三自”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命题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为了拉开考生的档次,体现出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命题又应当具备必要的限制。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开放性与限制性是对立统一的。只强调限制性而忽视开放性,就会否定和损害近年来高考作文改革的积…  相似文献   

10.
俯瞰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突出的元素:中国故事、时代信息、传统文化、个人感悟.逐题扫描,我们发现,有的题目是侧重其一,有的题目是多个元素的融合.对于考场作文写作而言,这些元素只是载体,命题者希望通过它们检测考生的理性、才情和价值观.深刻理解高考作文题的命题意图,不仅对迅速提高作文水平有重要意义,对高考备考也有显著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94高考作文(新旧高考作文题相同),要求考生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700。此题一出,许多教师、考生一片哗然,众口一辞地说:这“回马枪”来得太突然了,真想不到。 一个文题引起一片“哗然”,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是文题出得偏出得怪吗?这恐怕连见少识浅的小学生也会作出否定的回答。因为’94高考作文命题,并不去追求命题形式的标新立异,而是以定题目、定文体、定字数的传统命题方式命题,既降低了审题难度,又较好地体现了可考性原则。从  相似文献   

12.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和要求来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体现出宽、限、深和新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语文教学应当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当中密切联系生活,同时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高考作文题已经出台亮相,今年的题目可谓丰富多彩,从全国卷到地方卷,作文题目有十几个之多,既有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作为高中学生,我们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欣赏作文时,常常有这种情况:文章内容生动、具体,语言感人,整篇阅读后却感觉散乱,主题不明确。追根究底,是文章没有在适当的地方点题。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写文章,高考作文有几个"定",即特定的读者、特定的题目、规定的完成时间。这就要求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吸引,曲折过度,含蓄过度,都是高考作文的大忌。考场作文,善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高考作文命题常常不直接涉及社会热点问题,但它往往暗合时代发展的步调。加之优秀的学生作文往往会体现出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审题是高考作文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将审题方法归纳为“五审”,即一审题型,二审体裁,三审题止,四审要求,五审材料。2001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往年相比,在力求既体现开放性,又具备限制性,努力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许织云 《辅导员》2010,(8):I0009-I0011,I0007
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高考作文题的以下特点值得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参加高考评卷有好几年了。每年的高考评卷都会给我们很多感触,迫使我去思考关于高考作文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每年新出现的,当然更多的是多年来都存在的。2007年四川省高考作文《一步与一生》这个题目,对于任何一位考生来讲,都不难找到自己的讲述角度。当然在高考作文评阅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这个题目有一定超前意味,有一点抽象,学生需要从抽象的思想到生活。这对学生的立意、选材和辩证分析能力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9.
2013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之后,各地的高考作文相继公布.仔细分析这些题目,我们不难发现,2013年的高考作文继续走"接地气"之路,让人欣慰! 高考作文是对高考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测试,但同时,作为一种主观表达意愿和空间非常大的考题,更是对考生高考后无论是走向社会还是到大学深造,所要具备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态度和能力的一次引导.  相似文献   

20.
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关心当前中学生作文(包括高考作文)的现状,就会发现,“自我”的缺席、“自我”的失落,成为普遍的问题。有的不分“他”与“我”,如2011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的时间”,可有的考生只是叙述一位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完全没有“我”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