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定口译技能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质量的标准,专业口译人员各方面素质过硬是保证口译质量取向规范和定位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多角度考察同声传译质量评估的问题,提出评估同声传译质量的方法,以期待对同声传译质量评估从印象式向经验式、主观性向客观性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王巍 《海外英语》2016,(4):114-115
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是口译的两大主要形式。随着经济发展,交替传译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与日俱增。交替传译具有即时性,要求译员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进行双语之间的转换。传统上经典的翻译学理论和技巧往往是以笔译文本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分析。但由于口译的即时性,译员的思考和反应时间极其有限,这就使得传统的翻译理论对于具体交替传译的实际指导意义十分有限。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是在技巧层面,更多的是对交替传译经验的总结。而句子重构技巧又比较有代表性,所以在此予以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同声传译工作在近年来成为热门。要想做好同声传译工作,首先要掌握工作记忆与口译技能。文章以工作记忆与口译技能的概述为研究基点,分析两者的关系及其在同声传译中的作用、对其质量的影响,简要论述工作记忆与领域技能的三个模型,并研究两者在同声传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翻译的标准和技巧两方面对笔译和同声传译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认为笔译的理论成果能够对同声传译的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推动同声传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同声传译作为当今全球国际会议翻译最流行的模式一直以来深受业界及各大高校重视。随之而来对其的研究、讨论数不胜数,但一般说来,基于前人口译理论基础上的研究较为普遍。该文结合自身同传实践,从信息遗漏应对策略、脱离原语外壳、口笔译处理和背景知识积累与激活四个方面探讨同声传译实战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严格时间限制的极其复杂的口译活动,译员在接收原语输入的同时要完成语言感知、理解、转换和译出。词块可以作为整体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口译时直接提取而不需进行语法分析和生成。在同声传译中有效运用词块,能够减轻脑力资源的消耗压力,提高同声传译译文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相似文献   

7.
对于职业的同声传译译员来说,充分有效的译前准备是口译任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同声传译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口译技巧,也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课前译前准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同声传译的译员需求量与日俱增,同声传译这个口译中的分支行业具有非常优越的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关于同声传译的检验标准和培训还没有形成体系,相关理论和研究还在探究阶段。同声传译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特征,因此高超的翻译技巧是同声译员必备的技能,本文将主要介绍顺句驱动,随时调整,适度超前三个主要技巧,以及训练同声传译译员的影子练习,视译以及倒数训练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在各国对口译人员、外语导游、技术翻译、文学翻译、视听教材翻译、本地化服务、译审、编辑、术语翻译、辞典编纂人员等都求贤若渴,国外一些相关专业正逐渐走俏,成为留学新选择。据留学咨询专家介绍,翻译与同声传译学位课程在国外很受青睐,在西班牙甚至有专门的皇家法令来审核可授予该专业学士及硕士学位的学校。国外这类课程的设计也非常全面、严谨,以英法互译为例,第一年学习语言的同时教授学生进行英语及法语互译;第二年开始学习口译课程,第三及第四年在译员台学习同声传译,学习“可视”口译及同声传译。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除…  相似文献   

10.
口译活动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是适应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产物。人们正式采用同声传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战犯审判中。1953年“国际会议译员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口译人员社会地位的确立。国内口译研究承袭了国外当前几个主要口译理论学派的研究取向。目前影响较大的口译理论有三派:释意学派(Interpretive Theory)、信息处理学派(Information Processing)和认知学派(Cognitive—Pragmatic Analysis)。本文通过研究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异同,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它们在商务会议中的不同应用,为读者揭开口译行业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1.
张力 《考试周刊》2011,(13):39-40
同声传译是一种高程度的认知加工过程。英汉同声传译瞬间性的特点决定了英汉同声传译要使用"顺句驱动"原则,本文将着重从"顺句驱动"原则和口译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同声传译实验室可以用于口译教学训练、国际会议模拟、视听说课教学和口语口译考试等各类教学,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单独的同传设备,用情景模拟实战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同声传译现场的氛围,是MTI同声传译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效教学辅助手段。同声传译实验室建设要注意功能定位的准确性、设备选购的科学性、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师资培训的系统性、设备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周品 《海外英语》2014,(4):65-66,72
随着国际会议日渐增多,同声传译需求日益增大。各大院校及社会教育机构纷纷开办同声传译教育项目,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是此项教育最大的热点和难点,也是优秀译员数量稀少的"瓶颈"所在。笔者通过对同声传译多年实践,并阅读大量口译理论书籍,外加与业内同仁交流,试通过该文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希望有助于此项教育的开展,以及口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几个小时下来,中国同声译员们已是口干唇燥,异常疲劳了…… 中国科同声传译的“尖子”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大会和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后,中国代表团首先接触的是联合国秘书处的中国同声传译。他们和从事笔译的中国职员组成了中国科,当时人数在200人左右。中国科人员原都是联合国聘用的,科长是颇有学者风度的范家曾先生。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中韩口译工作时,对于中文母语的口译人员来说能够准确地用韩语表达出来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仅需要口译人员能够灵活自如地驾驭两种语言,还需要掌握并熟记相关专业术语。演说者的演讲主题及内容虽然不同,但部分内容在表达方式上却大同小异,熟悉固定表达可以提高传译速度和质量,给听众以信任感。  相似文献   

16.
同声传译工作的成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的基本常识。文章从各个角度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同声传译工作的任务和口译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介绍了同声传译特点,起源及其质量评估。同时笔者针对同声传译与其他口译形式不同之处,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翻译实践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常规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同声传译是口译工作的巅峰,而现有的同传模式及译员数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以语料库机辅翻译为基础,提出协作式的同声传译运作模式,并希望这能为同声译员的培训和实践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高校陆续招收日语翻译专业硕士(MTI)的今天,如何在生源基础薄弱、严重缺乏日语环境的情况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口译及同声传译,是当下非常迫切的研究课题。作为MTI课程设置的重要一环,文章提出了建设视频语料库,并运用于同声传译基础训练教学的命题。通过视频语料库,随机模拟话题情景、训练专题话题的同步复述与迻译,以达到固话同声传译的语言基础及提高学习者语言操控能力的目的,从而探索出一条培养高层次区域性日语口译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20.
姚玲  唐莉玲 《考试周刊》2013,(16):21-23
有关功能加忠诚原则的大量研究都在笔译范畴内进行,而现在我们所能查阅到的相关著作、文献也大都跟笔译有关。此外,关于交替传译的著作和文献少有涉及功能加忠诚原则。本文就研究功能加忠诚原则在交替传译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应用,希望能为中国的口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促进国内口译研究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