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方言可以展现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生动地记录文学人物所在的时代语言,真实地反映文学作品所在时代的语言风貌。但到目前为止,对文学方言翻译的研究颇少。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学方言的语言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是吴语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用吴语创作的白话小说、戏曲、民歌以及研究吴语的专著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明清吴语的宝贵资料。苏州话和上海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考察这两种方言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明清吴语的研究概貌。涉及明清苏沪方言的成果比较丰硕,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共时平面和历史演变研究都有所涉猎。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方言材料使用过狭,方言文字较少有人涉及等。  相似文献   

3.
从调类、调值、韵母等角度对下花园入声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并对比了下花园入声与太原入声以及下花园青老年入声的差异。结果表明,下花园入声的发展趋势是逐渐舒化的;与入声保留相对完整的太原入声不同,下花园入声字舒化现象较多,说明入声的淡化与消失呈包围状,即入声的消失是由边缘地带依次向中心地带进行的;青老年入声的差异说明入声的消失在青年人身上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 ,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 ,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骆莹莹 《文教资料》2008,(24):39-41
罗山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殊的语言特点,即方言的地理过渡性.罗山邻近地区方言研究较为充分,为我们的方言比较研究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而罗山方言特别是罗山城关方言的研究并不多见,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陕西地处中国西南、西北和中原的结合部,其境内方言复杂,有秦音晋语,有蜀声楚言,所以,自古到来,陕西方言就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不同时代的学者曾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探讨了陕西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特点,他们的工作对汉语史的研究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本文条分缕析地筢梳了从古到今陕西方言研究的成果,认为:陕西方言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传统方言学时期,这一时期方言研究,主要是为了验证古代文献语言,研究方法多失之零散、静止和片面;二是描写方言学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强调用科学的记音符号描写活的方音,揭示陕西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结构规律,为推广普通话服务。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陕西方言研究呈现出全方位的特点,取得了光辉成就,值得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7.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扬州方言重叠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通话相比,扬州方言有着颇具特色的重叠方式和用法。本文就扬州方言名词、量词、动词中较有特色的五种重叠式,即名词“AA子”式、量词“AAA”式、量词“一/几AA”式、动词“VVR”式、动词“VV的”式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南通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过渡地带文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可以从它的方言中得到反映。在审视以往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南通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探索南通地区各方言小片的形成及分异规律,提出了普通话推广与方言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纵论方言剧     
方言的正确运用在文学创作中是必要的.方言剧创作的成功由戏剧艺术的成功与出色运用方言塑造人物、推动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两方面构成.方言剧创作不应一哄而上,也不可无端扼杀.剧作家应该从题材需要出发,通过恰当的方言形式,努力营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较高艺术品位的方言剧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是正定方言——兼谈其方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金瓶梅》方言研究的必要性、现存问题和研究建议。指出《金瓶梅》中有大量正定方言。正定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的历史状况使其有可能是《金瓶梅》故事的地点和语言背景。文中大致分类举出较多例证,以明其是正定方言。鉴于其方言一般人不甚熟悉,故对生僻者释义说明,其中也间或对某些著述中的错误解释及意见提出适当辩驳。最后得出结论:《金瓶梅》基本上是用正定方言所写  相似文献   

12.
兴县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兴隰小片.在兴县方言中,常常使用副词、助词、某些特定的句法形式或是句末的语气词来表达虚拟语气.本文以兴县方言中的虚拟语气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语气将表示虚拟的标记词进行分类,并依据当地语言实例,从语义及句法位置、语气及语用意义等多方面展开进一步分析,力求探究兴县方言中虚拟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差异。汉语方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合变迁,其演变路线错综复杂。考察现代汉语各方言形成的历史轨迹,可以汉语方言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现代汉语各方言是独立发展下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层次复杂的综合体。研究汉语方言要重视这一客观事实,采取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方言同源词看方言特征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特征词研究在学界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仍存在选取方法不当、横向比较不够、选词标准不一、分级不当等问题.方言特征词研究必须要以方言同源词的考证为前提,统一选词标准,调整体例安排,使研究结果更扎实、准确.  相似文献   

15.
扬州话是江淮方言的重要代表,其研究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本将20世纪扬州方言的研究分为承古、发展、繁荣三个时期,对三个时期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分别予以介绍、简评。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17,(1):67-70
马关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昆贵片。根据石锋先生的声调格局理论,通过声学实验的方法,利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对马关方言语音样品进行分析,探析其声学性质。马关方言声调的调值为:阴平(35)、阳平(51)、上声(44)、去声(31),与《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对马关方言声调研究结论不同,其中差异最大的是阴平调。  相似文献   

17.
安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方言资源,不仅存在着中原官话、西南官话,而且还存在着江淮官话和赣语。在全面启动重修安康县级方言志之时,针对安康的方言实际,本文试就安康地理与安康的方言分布、移民历史与方言的相互印证、方言调查与方言志的撰写体例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辽宁方言语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官话与北京官话同是在幽燕方言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者从史的角度不宜分开。联系借鉴燕商同祖等燕山南北考古研究的新近成果,或可认为长城地带的幽燕方言是原始华夏语的渊源之一,参与了汉语的起源与构建。辽宁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幽燕方言,近代的形式是汉儿言语,现包括东北——北京官话、胶辽官话,境内可分为:朝峰小片、辽西小片、辽东小片、盖桓小片、登连小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牛蹄方言的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否定副词等七类副词进行了列举、描写。其中,与普通话相同的副词只列举,与普通话不同的副词予以释义、举例,并分析其语法结合功能及搭配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20.
湖北吴语是吴方言的次方言、平湖话是浙北吴语的重要一种。平湖话的声韵调系统中,声母有29个,韵母有41个,音节有500多个,而且平湖话还存在文白异读、内部差异等情况。对平湖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分析,不仅可以明确平湖话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而且有助于方言研究和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