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事件。在其悠久的流传过程中,无数民间艺人与文人参与创作,"西游"故事被不断地改变情节,丰富内涵,并以各种艺术形式出现。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问世标志着"西游"故事的定型,其对后世的小说与戏曲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滦州影戏剧本《火焰山》根据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五十九至六十一回改编而成。文章通过对二者的情节、表达方式及道德教化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关联。  相似文献   

2.
吴承恩在文坛素负盛名,但由于史料的匮乏,对其生平的许多问题,成了悬案,影响了后人对其作品的正确了解与研究.本人不揣浅陋,试图对吴承恩仕长兴的年代作一点粗略的考证,就教于学术界的方家.从吴承恩友人的记载中,我们知道吴承恩曾任长兴县丞,但是对其任职长兴的确切年月,却无从查考,学术界也无定论.目前,对吴承恩仕长兴的年代主要有两种观点:苏兴先生认为是嘉靖四十五年至隆庆二年,①这是最为通行的说法.而刘修业先生  相似文献   

3.
<正>吴承恩,他用一部《西游记》,给后世中国人留下了许多"达·芬奇密码"式的难解之谜,我们可以称之为"吴承恩密码"。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唐僧肉到底应该怎么吃?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西游记》全书,有6个妖魔曾15次明确地说到要把唐僧蒸了吃。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为使吴承恩做《西游记》的作,便不顾事实将其“杂记”认定为白话小说;沈承庆先生要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小说的作,则将其“杂记”认定为游记。二人都有失偏颇,而吴承恩的“杂记”实是志怪传奇,与白话小说和游记无关。  相似文献   

5.
梅花引     
《西游记》 自出版以来,《西游记》在绝大多数时候被归为“无名氏”所作,直到最近,学者们证明其作者可能是吴承恩。为什么这部世界上最好的传奇小说的作者要隐瞒身份呢?这个问题能从吴承恩的身份中找到答案。吴承恩是一名正统儒家学者,诗文对他有一定的影响,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学界,接受正统教育的人应当致力于创作一些为社会所尊重的作品,如诗歌和文章,或者专心研究经典文章,他们绝对不能去做像写小说这样愚蠢无用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你看见过一湾清水上横跨着一把巨大的"六弦琴"吗?你体会过夜幕降临时,吴承恩笔下的南天门半悬在夜空中吗?当你看了我们南通的城闸大桥后,你会发现我的话一点也不夸张。远远望去,城闸大桥雄伟壮丽。大桥全长596米,宽34米,中间一座巨大的方形混凝土柱子高耸入云,自上而下牵引出76根钢索,从  相似文献   

7.
回眸《西游记》作者研究及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存所有的《西游记》明代繁本刊本 ,均未注明作者姓名 ,清代所有刊本均说明为“长春真人邱处机”著。经鲁迅等人考证 ,确定《西游记》为吴承恩著。章培恒等人怀疑吴承恩的著作权 ,而苏兴等人则坚持吴承恩说。我们认为 ,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小说《西游记》 ,系照抄吴承恩的好友陈文烛所撰《淮安府志》。吴承恩的《对酒》诗透出的信息 ,可看作吴承恩写作小说《西游记》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8.
阿星姐信箱     
你会"批评"人吗阿星姐:当别人做错了事,当别人伤害了你,当你有了一点管理的权利,你需要以"批评"的方式表现你的不满或提出你的建议时,你能婉转而完整地表达出你的心中所想,让别人心悦诚服吗?还是先听听QQ群里在说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交往是学术创新的动力源泉。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有其学科限度,更容易在学科或专业领域交叉、覆盖地带寻找到空间。学科带头人或信息守门员的"好位置"及领域内的"弱关系"能促进创新思想的交流及人员的交往。高校教师需在高度个人主义与学术共同体集体活动间寻求平衡,方可激发出自身的学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正> 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为其土子所展示的锦绣前程。这“锦绣”之中自然是梦幻多于现实。然而梦幻往往比现实更迷人。同众多的田舍郎一样,吴承恩也曾追逐、捕捉过那五彩梦幻。按吴承恩的才学,将那五彩幻梦变为现实,应该说是可能的。吴承恩“性敏而多慧”,  相似文献   

11.
有失才有得     
当季节的时钟已赫然指向秋季,当瑟瑟的秋风开始飘零树叶时,年少无知的我才明白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这就是所谓有失才有得的道理。进入初中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再不能拥一本“安徒生”入眠,在梦里和美人鱼相遇;再不能捧着一本“吴承恩”在手,看唐僧遇难,三徒弟降妖除魔;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也与我们无缘;初二买来的一盘“刀郎”磁带也不知何时沉入箱底。而课余饭后聚在一起谈谈明星动态对我们来说也只是一刹那……失去了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找回来,抛开安徒生、吴承恩,我们从李清照那里读到了“生当做…  相似文献   

12.
<正>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大明首辅张居正去世。同年去世的,还有吴承恩,他用一部《西游记》,给后世中国人留下了许多"达·芬奇密码"式的难解之谜,我们可以称之为"吴承恩密码"。而其中一个问题是:唐僧肉到底应该怎么吃?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在《西游记》全书中,有六个妖魔曾明确地说到要把唐僧蒸了吃。这在谈论过唐僧  相似文献   

13.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对象,从故事整体框架的物理空间、文本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空间性以及读者接受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究<西游记>的空间叙事,为探究<西游记>"心性修养"的主题提供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14.
徐青 《考试周刊》2014,(97):17-18
<正>一、知人论世:作者的经历吴承恩(1500-1582),汉族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少年时代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社会地位的低下和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育背景生活在城市里的儿童对地方传统文化了解得较少,对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感悟不深。《西游记》作为人们百读不厌的神话巨著,浸透了作者吴承恩毕生的心血与汗水,彰显了吴承恩不卑不亢、坚持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吴承恩精神"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政道先生有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接他们的是创造性。"科幻画是发挥少年儿童想象力和创新力很好的平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当扎实的科学基础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就能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新的事物。科幻画是将科学和想象力用艺术的方法表达出来,它能帮助孩子把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学术研究爆出新话题: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学术研究最近又有新说法。《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刊登的李安纲文章指出,吴承恩并非是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文章说,据有关史料记载可知,吴承恩是一位儒生,郁郁不得志,尽管能诗文,善杂记,...  相似文献   

18.
玄鬓垂云,忽然而雪,不知何处潜来?吟啸临风,未许壮心灰。严霜积雪俱经过,试探取梅花开未开?安排事付与天公管领,我肯安排!狗有三升糠分,马有三分龙性,况丈夫哉!富贵无心,只恐转相催。虽贫杜甫还诗伯,纵老廉颇是将才。漫说些痴话,赚他儿女辈,乱惊猜。以上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词《送我入门来》。吴承恩善诗词,《西游记》大量诗词点缀其中便是明证。吴承恩诗词特点是“率自胸臆出之”,兼之他一生困顿,怀才而不为朝廷所用,对时政有所不满,所以他的诗词多为针对现  相似文献   

19.
陆机《赋》提出创新,其创新说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由于坛模拟创作蔚然成风,《赋》并不排斥模拟诗意而更注重辞的创新。陆机则选择与他情感相通的古诗作为模拟对象,在《拟古诗》中进一步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拟作比起原作,情感更为复杂深沉,同时一改古诗的质朴而表现出典雅华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12月18日,扬州新东方中学、淮安市钦工中学和吴承恩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校际教研交流活动在吴承恩中学未来教室举行。淮安区教育局教研室、两地三校的教务主任及语文教研组部分教师,共计百余人参加活动。据悉,此次活动安排紧凑,时间短,容量大。当天共有4位教师展示了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吴承恩中学高庆华老师首先开设了一节主题为"把握命题方向、洞悉命题意图"的公开课,钦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