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日本,一段时期内"差别语"的泛滥产生了包括种族歧视,人格侮辱,民族矛盾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差别文化"的源流是日本的部落问题.在日本近代社会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运动,叫做"水平运动",就是这一种特殊部落的民众争取自由的运动.而日本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身份阶层构造为基础的差别,又产生了同和问题.这些都是社会结构等中的"顽疾".作为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其语言规则,还要了解气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这样会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徐帆 《百科知识》2023,(12):6-8
<正>普什图语是普什图人的古老语言,它在自然发展的普什图部落只是发挥了语言最基本的作用——交流。在加法尔·汗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普什图人有了民族意识和概念。普什图语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普什图人的母语、普什图民族的特征与标志。普什图人把语言、普什图瓦里作为普什图民族自我认知的锚点,从精神层面构建能凝聚起来的共同体以抵抗外部的压力,获取共同的利益。一、普什图语及其早期的发展语言、部落、土地和普什图瓦里,是普什图社会的四大特征,至今都是普什图社会日常生活的框架。据麦肯齐的研究,“普什图语起源于雅利安语系,该语系在三千多年前就分为印度语和伊朗语。”  相似文献   

3.
张文捷 《科教文汇》2012,(13):149-15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其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也塑造了男女用语的不同特色。日语中女性用语是日本社会人文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双重反映。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特点及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 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 种语言。  相似文献   

5.
秦丽萍 《科教文汇》2009,(10):146-146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文化知识背景的传授,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6.
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内江科技》2006,27(3):89-89,161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社会背景,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其文化而存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久远,但日本民族因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本文探讨了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文化导入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爱文  张爱琳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03-203,208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它构成了该文化“民族性格的基石”(贾玉新,l997:59)。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语言,语言是文化及该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得以反映的镜子。而习语则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习语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邓炎昌,刘润清,1989:181),高度浓缩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是该民族祖辈历经时间检验总结所得的真谛,是该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因此,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习语可以深切体会到汉语和英语民族在传统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沈松 《百科知识》2023,(15):59-60
<正>著名翻译理论家柳父章在其专著《翻译语成立事情》中指出,日本明治时代以前是不存在“恋爱”一词的。在明治时期,日本大量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一时间大量的西方思想涌入日本。为了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在日本产生了许多新造的词汇,“恋爱”便是其中之一。其中与“恋爱”意义相近的“爱”是在幕府末年明治初年作为“love”“liebe”“amour”等西洋语的翻译语而开始被广泛使用。在此之前,日本人表达异性间彼此吸引互相爱慕的情感词多用“恋”。  相似文献   

9.
骆晓玲 《科教文汇》2008,(31):144-145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具有表达思想、描绘世界.进行交流的社会功能。因此,学习外语必须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乃至人情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外语。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两种不同文化上的两种不同语言,它们各自反映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英汉词义的差异,借以说明英汉词义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骆晓玲 《科教文汇》2008,(11):144-145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具有表达思想、描绘世界,进行交流的社会功能。因此,学习外语必须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乃至人情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外语。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两种不同文化上的两种不同语言,它们各自反映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英汉词义的差异,借以说明英汉词义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汉语言和汉文化该怎样参与和渗透?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应用英语的能力有了提高,汉语水平也有了相当的基础。他们在学习…  相似文献   

12.
耿艳秋 《科教文汇》2008,(20):123-123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这也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然而目前在英语学习中却存在这样一种情形:许多学生学了很长时间的英语,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却感到很难说出“地道”的英语,更有甚者说出的英语外国人却听不懂。这种怪现象的存在正是由于学习者忽略了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因素而导致的。跨文化因素是指: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方式来组织语言.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相似文献   

13.
1、什么是人类“语言统一”,人类语言能够实现统一吗?答:“语言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实现“语言大同”的一个美好梦想。“语言统一”是人类语言交际功能和交际范围的一次扩展,是人类从“部落语言”、“民族语言”向世界共同语言迈进的一座辉煌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是一个容量极大的载体。它也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则是语言承载的复杂内容,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萨丕尔(E.Sapair)在《语言论》中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柏默(R.Palmer)在《现代语言学导论》中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位科幻作家曾向读者描绘过这样一幅景象:在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全世界的能源已面临枯竭,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迫在眉睫。为争夺能源,一场又一场的血腥战争爆发了。此时,一个遥远的部落正在寒冷的海岸处苟延残喘,为了取暖,他们点起了篝火。然而,篝火的火势渐见微弱,部落的人心灰意冷:一个族人眼见火苗快要熄灭,顺手将身旁的一块冰块掷入火中,奇迹出现了:只见火苗重新点燃,而且愈燃愈旺!部落的人意识到:这是一种可燃的“冰块”。于是,借助这些奇异的“冰块”,该部落迅速崛起.很快统治了全世界,而那些受能源枯竭困扰的民族自然也就没落了: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种文化不断发展和继承的载体,想要真正学习好一门语言,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这门语言的文化含义以及语言的意境,英语也是如此。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英语不仅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更是当代社会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语言,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只是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成绩的提高上面,而不是运用的能力上,忽视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的问题,陷入了教学误区。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浅谈如何正确处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薄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遥远的极北之地,有一个叫做“经济学”的部落。这个部落占据了一大片荒凉的冻土。由于“经济学人”生活在这样的天寒地冻之中,也由于他们多少有些排外,在外界看来,“经济学人”过的是一种与世隔绝的艰苦生活。在“经济学”部落,未成年者被叫做“研究生”。他们要经过庄严的成人仪式才能被接纳为部落学科,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语言学习与变化发展的文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在现今的大学英语学习中,课文内容过于陈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旨在论述几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音乐、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从而说明大众文化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杨顺娥 《内江科技》2010,31(2):24-25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古来有之,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在语言这一社会交际工具中有所体现,本文从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诸多表现,分析其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若干因素,指出通过人们对性别歧视语言的重视,性别歧视这一社会现象会逐渐弱化甚至根除,从而实现社会的平等、和谐。  相似文献   

20.
“工作贫困者”是一种新型的贫困现象。在日本已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反映出日本当今社会各阶层收入严重两级分化、财富分配非常不均的现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影响日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