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虚拟实在"虚拟的不是实在,而是信息,虚拟实在世界必须由实在的物质世界为其载体,根本不可能导致对实在的物质世界的消解.虚拟实在世界的设计和构造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实践工程,关于这个世界的虚拟性或实在性的性质判定也理应在社会实践的层面上予以说明.翟文希图通过个体体验的逼真性来回避对虚拟实在世界性质判定的社会实践标准的做法并不具有合理性,由此得出"虚拟实在与自然实在的本体论对等性",并进而得出"实在论彻底崩溃"的结论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实在”问题重新引起科学哲学关注。其起因源于EPR.从EPR思想实验到贝尔不等式的实际检验,实现了从一般哲学论争到科学精确检验的转变,这种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对“量子实在”本性的认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及其对“反常事实”的消化,使实在概念更为深化:“隐实在”与“潜实在”;EPR定域实在论的问题;微观实在与宏观实在的差异与统一,实在的感知问题即科学实践在争论中被双方所忽视,乃是一个老问题不断被赋予新形式而一再提出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宗教对话已经成为当今宗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在实在论的范围内进行对话一直是宗教对话界的主流。每个宗教都有一个终极实在,这种终极实在是指向“神”或者“实在者”的,而在现代社会,人们所持的是“人中心”的实在观,这两种分解的实在观所带来的排他性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宗教对话的进行,我们试图寻找一种更具有包容性的终极实在,使得宗教对话能够更为顺利地进行。笔者认为,这种实在观可以在雷蒙.潘尼卡的“宇宙——神——人共融”的模式中得以实现,在这一模式下,各宗教可以互相丰富,在不和谐中看到和谐。在本文的最后还对非实在论加入宗教对话阵营的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境实在论从整体观出发 ,整合实在问题上的二元对立 ,避免单纯实在论和单纯反实在论的错误 ,并使二者在认识语境观上得到统一、融合  相似文献   

5.
真理问题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理论为真或近似为真被视为科学实在论立场的必要部分。然而德维特主张实在论应当排除与真理有关的语义学和认识论,倡导无真理的实在论;此外,实在论的视角主义、建构经验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均可视为消除或削弱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尝试。上述立场构成了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消除主义进路,该认识有助于人们形成更恰当的实在观。  相似文献   

6.
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所涉及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科学理论术语有无真实指称,即在客观世界中是否真正存在着科学理论术语所指称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这个问题也可以看成是科学理论术语所指称的对象是实在的还是虚构的问题。某些科学实在论者坚持科学理论术语真正有所指称,如“电子”、“基因”等术语所指称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而非人为的虚构。他们把这一点作为他们真理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这正如L.劳丹所指出的:“一个实在论者从来不会认为,一个理论的核心理论术语如果没有指称,它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具有的特点 1.隐匿性.网络社会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符号化为其表现形式.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特征,如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和社会关系等都被"淡"去了,人的行为也因此具有了"虚拟实在"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传统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焦点在于理论能否反映某种外在的根基,从而纠缠于理论与实在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无法自拔。哈金认为解决这场争论的关键在于将考察视角从表征转向干预,于是,实验开始进入实在论争论的核心。一方面,实验有着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通过对相关仪器的“操作”产生的现象,可以确保理论实体存在的确证性,从而为解决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提供新的哲学进路。尽管哈金发起了科学哲学的实验转向运动,但其实验哲学思想还是为很多人所诟病;这些质疑最后推动了哈金的转型,从基于实验的实体实在论转向科学实验室,试图实现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根据批判实在论,本文认为解释学方法突出了实在的意义维度、解释活动的创造性和解释对象的有机整体性,在经济学方法论领域,这些对于克服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经验主义、封闭系统观和还原论等缺陷大有裨益,但它也有自然与社会的二分法等本体论缺陷.在批判实在论的本体论分层论、社会行动转化模型和解释性批判原理基础上,本文对解释学循环原理做出新的诠释和转化,由此提出批判实在论的经济解释学方法并初步探析了它的研究范围、基本内涵和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普里高金波粒二象说及系统论,对事物性质的把握,不能仅从性质实在论着眼,还要从关系实在论来考察,这样的把握才是全面和准确的;有了关系实在论,人们的视野更为拓展了。  相似文献   

11.
像费耶阿本德等后逻辑实证主义者一样,纽拉特在对波普证伪主义的批评中反对科学有单一的方法。纽拉特对实在论问题的讨论亦构成了对波普基于证伪主义的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批评。尽管如此,文章论证了纽拉特的基于科学实践的正面的、语境主义的哲学中仍然存在规范性的资源回答科学合理性问题,从而避免相对主义。纽拉特用以取代形而上学实在论的,则是他的"在科学中讨论实在"的自然化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12.
传统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焦点在于理论能否反映某种外在的根基,从而纠缠于理论与实在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无法自拔。哈金认为解决这场争论的关键在于将考察视角从表征转向干预,于是,实验开始进入实在论争论的核心。一方面,实验有着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通过对相关仪器的"操作"产生的现象,可以确保理论实体存在的确证性,从而为解决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提供新的哲学进路。尽管哈金发起了科学哲学的实验转向运动,但其实验哲学思想还是为很多人所诟病;这些质疑最后推动了哈金的转型,从基于实验的实体实在论转向科学实验室,试图实现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虚拟性,虚拟的本质是数字化和符号化。因而。网络道德与实在道德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征:自由性、开放性和多元性、非人性化。与此相适应,网络伦理问题也呈现出上述基本特点。网络虚拟社会的基础在于实在社会。因而。网络道德的存在和建构不仅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网络道德的建构必须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考虑。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寻求实在的历史之根,以摆脱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长期的无果之争,是哈金科学哲学思想发展的主线。从"实验创造现象"到"实验室的自我辩护"再到"历史本体论",哈金的学术视野不断扩大,从实验室的空间进入人类文明史,从实验实在论进入生成意义上的历史本体论。但是,由于哈金没能对称性地对待人类力量与非人类力量,从而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摆脱康德先验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永恒主义有着明确的哲学基础,即古典实在论。它认为世界是由先验的"实在"所组成,因而世上存在着由"实在"构成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人类在不断地变化,但其基本原理和主要观念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自然类问题的讨论中,以博伊德为代表的实用主义阵营认为,基于自然类在科学实践中的实用性,自然类可以达到实在论的承诺;而一些批评者则认为实用的自然类无法承诺实在,博伊德的方案是失败的。文章对博伊德的实用主义自然类的实在论证进行了分析与重构,考察了批评者对博伊德论证中的热情主义认识论、可投射性与内稳态性质簇等前提的质疑。实用主义自然类的根本问题在于其采用了一种放宽的实在论划定,这既无法达到深的实在论承诺,也无法实现自身所设定的形而上学和自然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17.
D·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是关于可能世界的一种解释理论。在与温和实在论的竞争中,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判而处于不利地位。刘易斯认为可能世界是“具体的”和“现实的,这种可能世界并不是极端意义上的世界,相反,却是表达了可能世界的平权。对应体关系取代跨界同一只是一种选择问题,是为避免莱布尼茨同一物不可辨别性原理的失效而采取的一种选择。总体来说,模态实在论虽有各种问题,但它本身是流畅的且具有其自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要旨是在微观领域内恢复决定论的演化观,为量子力学提供一种实在论的解释,确立形式与实在之间具有直接对应关系的经典观念。  相似文献   

19.
现实存在的传统道德规范适用于网络伦理.因为,第一,虚拟的网络世界的构建是以实在的现实世界的人为主体,它是人的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果.第二,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果,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贯穿着道德规范发展的足迹,它有能力调整网络活动,规范网络行为.第三,网络世界的参与者生活在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在潜移默化地约束他们的行为.第四,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它不能游离于现实世界而单独存在.网络世界可以适用现实世界的道德规范范畴:责任、宽容、良心、幸福.  相似文献   

20.
虚拟实在是目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对虚拟实在的研究中,认识论方面的研究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分歧较多之所在。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对实在本身的探讨为基础和前提,因此,梳理并评价对实在本身已有的认识论的研究,是在当代语境下对实在本身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对虚拟实在等具体实在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