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帆  周海涛 《新闻界》2004,(5):53-54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形态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我国社会阶层关系的变化。按照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的说法,中国当代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品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或半失业人员阶层。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与大众传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社会阶层多元分化。社会分层与媒体分层及内容呈现的相关性增强,但不平衡表征也日益凸现,譬如在传媒报道实践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功能缺位"问题。本文从转型中社会阶层分化的角度,考察媒介分化现状与问题,并试图从问题中探寻媒介功能回归,以及能保证各个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享有平等信息权利的途径,重构媒体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的社会结构日益分化。根据社会学家的分析,我国社会结构已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  相似文献   

4.
7月28日,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正式发布《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之前,英国社会阶层主要是土地责族阶层和农民阶层,又被称为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两个阶层之间界限森严,而且这种等级制被认为合乎自然之理。不过,18世纪之后,随着工商业的兴起,英国开始出现垂直的或者说阶层性的社会流动,一个以工商业为获利手段的阶层开始渐渐形成,它像楔子一样插在传统的上层与下层之间,被讥为"中间阶层"(middle class,常被译为"中产阶级")。它主要分布于城市。法语和德语分别  相似文献   

6.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如何把握好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报道,是我们新闻工作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1.研究新的经济特征,把新的社会阶层报道摆到一定位置。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原因是各方面的,其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我国已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次是经济体制的变化。由于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精细,出现了中介、服务等多种组…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的一系列改革中,中国不仅发展出了纯商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传统体制内士绅阶层和官绅阶层的一部分,也发展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阶层。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层是形塑政治沟通场域中权力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数字技术作为一个外生变量,与社会分层系统表现出复杂的相互关系。要理解今天的政治沟通,对数字技术与社会分层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必要前提,本研究通过“数字分层”这一核心概念,以中国为具体观照对象,试图明晰当下中国政治沟通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如何做出回应提供思路。研究认为,数字分层情境下政治沟通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同社会阶层间数字沟通机会和能力的不平等、社会上层和中层对下层和底层的话语抑制以及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对话”难题。本研究提出的相应解决思路在于增进和提升社会下层和底层的数字沟通机会及能力、增进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数字沟通以及促进不同社会阶层间良好的线下沟通。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和新闻价值观。随着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不断变迁、分化,新闻价值观也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化而嬗变。本文从分析两个不同阶段社会阶层的特征以及它对新闻价值观的影响,探讨新闻价值观的嬗变过程,展望中国阶层变化走向与新闻价值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西安档案》2002,(1):3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首批成果已告完成,中国社会群体被划分为十个阶层。  相似文献   

11.
阶层分化奠定了民主的基石。民主的出现、扩展、壮大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这一基础就是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阶层意识的凸显。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不同的阶层与群体都把自己的利益诉求提出来,相互协商、相互交易,你来我往、讨价还价,在尊重少数的基础上接受大多数的选择。民主就这样开始出现、滋长。  相似文献   

12.
电视选拔节目既是商业化的秀场,又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电视选拔机制能够消除一定范围内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的对立,对于化解社会阶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因而完善这种社会流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群体加速分化,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不同的阶层文化与身份意识也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媒介化社会"的兴起,大众传媒对现实的反映和塑造能力日益提升,其在塑造阶层意识和认同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民的实证调查,分析电视媒介对社会阶层身份与认同的影响和塑造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对现代传播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聚焦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对电视传播的价值取向影响的研究。通过探求电视媒介人在当代社会阶层变迁背景下的实践与理论变化的轨迹、展示阶层变迁对电视传播影响的现象、揭示受众接收心理的变化 ,分析研究电视媒介传播价值取向所具有的互动价值意义 ,从而期待在我们的电视传播中能够增加更多理性的、自觉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郝璐 《大观周刊》2011,(34):39-39
在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中,社会流动的增强,特别是普遍的向上流动趋势的形成,具有化解社会紧张和社会冲突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威胁到社会公平。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精英与草根几乎在任何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核心的问题是两者之间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一厢情愿地回避现实,说中国没有贫富分化,那才是真正令人担心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社会正向现代信息社会变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的组织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公众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一方面转型期积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如社会阶层分化明显。贪腐等丑恶现象蔓延等,这些现象导致公众缺乏安全感,社会承受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7月28日,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正式发布《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3年之前,同一课题组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引起过第一轮轰动,那份报告指出,中国社会已形成了十大阶层。新的报告则继而指出,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开放的社会。新报告研究的社  相似文献   

19.
王蕊 《报刊之友》2013,(9):98-9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本文聚焦于社会转型之下,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裂变对我国大众媒介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从而探究两者的双向互动,以期我国大众媒介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本文中将其分为传者本位的精英视角时期、受者本位的平民视角时期,以及新媒体介入后我国媒介价值取向的重构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期,中国经历着从传统社会迈进现代社会的整体性变迁过程,它以社会结构的变迁为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体制交织,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快速转型,劳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