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厚怀 《文教资料》2007,(30):38-40
婉说,与"直说"相对,也就是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曲折是手段,温和是目的。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婉说在温和之外也伴生了语言的形象性、趣味性、丰富性和深刻性追求,形成层级性特征。浅婉只具有婉说目的的初始性,深婉则具有婉说目的的超越性。深婉是语言艺术追求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婉说是一种舍弃对人和事物直白的描述而用有某种关联的词语含蓄地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婉说人的容貌,可以增添语言的趣味。  相似文献   

3.
婉曲,修辞学辞格之一,又叫婉转或婉言。婉曲是说话人故意不去照直说出本来事物而去说些与本事物相类或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来事物;或者,用些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本来意思。前者叫烘托,后者叫暗示或闪辞。下面分别举两例加以说明,前两例为烘托,后两例为暗示。  相似文献   

4.
婉说虽然需要修辞润饰,但其构造也不完全依赖于修辞.就修辞格而言,由于其各自的特点形成了分工,只有意义化辞格才构成婉说.某一修辞格蕴意的深与浅,与语境(包括语篇语境和文化背景)提供的信息密切相关.深婉,其蕴意之深,常常栖居在诗性抒情语言环境中,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境界.而浅婉,由于只求避免刺激,或求生动风趣,一般在叙事性口语中常被用来作为调剂物.这样,口语叙事和书面抒情,就成为浅婉和深婉构造语境的分野.  相似文献   

5.
试论秦观词之婉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坛,作观中幽花媚春,自成馨逸,张炎《词源》概括其词的特征为“婉关头作观词无深隐细微的幽婉,还是轻柔低徊的哀婉,或是淡雅蕴藉的含婉,从抒情个性、审美意象和表现方式三者融汇,均呈现出特有的婉美--他词的本质色调。秦观词虽婉美,然气格骨力失之柔弱。(一)内容江弱所致。(二)性情柔弱所致。(三)时风婉弱所致。秦观词为当行本色,其词在婉美的同时带有纤柔的弱质,这正是他优长与缺憾并存处。  相似文献   

6.
自古到今,“死”在人们心目中总是一个恐怖的或不祥的字眼,说到死,往往要用委婉的表达方式来代替。这就形成众多的婉称词,即用一个委婉性的词语替代“死”这个词。在各民族语言的别称词中,“死”的婉称是最多的,而汉语尤甚。从修辞角度看,“死”的婉称是由多种修辞手法构成的。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婉曲与含蓄     
婉曲,就是说话者的本意不直接说出,而用婉转、曲折的话烘托暗示出来的一种修辞的手法。在行文中恰切地运用婉曲,把话说得委婉平和,或让人易于接受,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或增强讽刺意味,加大语言力度;或丰厚某一意境内涵,昭显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如《竞选州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心理角度看“婉曲”高俊兰“婉曲”是相对直说、明说而言的。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该直说或明说的则直说或明说,不该直说或明说的则用婉曲语取代。婉曲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精细方式,用得好,听者易于接受;用得好,可以增强幽默感,构成谐趣。相反,对那些不宜直说的而...  相似文献   

9.
婉曲的手法能给人以回味 ,启发想象。婉曲艺术可以用急变缓、直变曲、明变暗几种手法作变通处理  相似文献   

10.
婉曲的手法能给人以回味,启发想象。婉曲艺术可以用急变缓、直变曲、明变暗几种手法作变通处理。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话写文章,有时不直截了当地把意思讲出来,而用委婉曲折、拐弯抹角的话来表达,这就叫“婉曲”。“婉曲”运用得当,能深刻含蓄地表达作者(说话者)的意图,收到“隐中显”的艺术效果。中学文言文中,就有不少婉言曲语。下面结合实例作一点分析,旨在帮助大家在阅读和写作中认识并运用这一手法。  相似文献   

12.
"婉曲"是一种修辞手法,即采用曲折婉转、平和动听、掩饰代替等委婉的方法来达到理想的效果。采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委婉曲折的语气对学生的作文下批语,即称之为"婉曲"批语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辞格的定义及其建立辞格的原则,我们发现很多辞格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交叉重合现象较为突出,不便于人们的学习和运用。为了辞格建立的系统性,本文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着重从"婉曲"、"折绕"的定义、辞格建立的标准及辞格建立的原则三个方面探讨了"婉曲"与"折绕"的分合问题,根据"大同小异归并,大异小同分立"的原则,我们认为"婉曲"、"折绕"所包含的修辞现象并没有根本的差异,应归并在"婉曲"这一辞格中,并根据内部的具体情况将"婉曲"分为"婉言"、"曲语"、"折辞"三个小类。  相似文献   

14.
词,始于隋代,至宋代,处于全盛。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也有不豪不婉清新冷峭的。两宋词只要是婉约的,豪放词始终没有压倒超过婉约词。婉约词是词之正宗,词之至也。但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常常是相互渗透、融合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所创作的中篇小说《婉的大学》,是这些年来反映大学生活作品中的一篇力作。作品的艺术容量和意蕴十分丰富,给读者很强的思想冲击力。  相似文献   

16.
宋代婉美词风在词坛上占主流地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花间、南唐的艺术传统,两宋以享受和娱乐为中心的社会化心理,南方学的地域色彩,“独重女音”的歌坛风气,诗词分途的体观念,追求“狭深”的传达方式等。此外,还同婉美词风本身的独特魅力,以及作为创造主体的一代才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宋词有豪放、婉约二派吗?戴建华高中《语文》六册入选《宋词两首》:苏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材提示:"本课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派的词。"这确是现代中国文学史家们的一般看法。如余冠英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苏武在我...  相似文献   

18.
赠序尚有婉曲音●黑龙江甘南二中林清峰《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著名学者宋濂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是一篇赠序。问世近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历久不衰。其原因就在于辞章文采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全文以“勤”“艰”二字贯穿始终,提挈全篇,使文章立意明确,脉络清楚...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个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小说家.研究者对他笔下的“时代女性”群像的研究,巳成为茅盾研究的热门,但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以下简称《霜叶》)中的张婉卿等的研究,比起《蚀》、《虹》、《子夜》等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来,婉小姐不免有点受到冷落了.这使我想起了白居易《长恨歌》里的杨贵妃,尽管作者对她的美不是完全赞美的,但由于她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于是白居易不仅写出了杨贵妃的美已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境地,而且将她和唐明皇的爱情写得生死不渝,以至真挚到“在天愿作比翼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历久弥新.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涉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婉曲的文体特征和情深言长的内容特征是唐宋词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