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以新的传播机制,对信息传播格局带来影响,并对现实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也对公众、传媒业者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公众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媒介使用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消费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对于传媒业者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他们的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与运用能力,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据与技术素养,在社会化媒体中"公"、"私"界限的把握能力等。对政府机构和官员来说,媒介素养不是简单的"应对媒体"的能力,而应该表现为对媒体角色、功能的认知及相应权利的保障,对社会化媒体价值的认知及对公众相应权利的保障,信息公开渠道的建设与保障,与媒体及公众的交流意识和能力。公众媒介素养、传媒业者的媒介素养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这三者是同时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对于一个平衡的、积极的信息传播系统来说,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儿童信息危机包括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虚拟和信息图像化,其主要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儿童加速了"成人化"倾向,呈现出"催赶式"的成长状况;儿童读写能力下降,深度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儿童无法准确提炼有效信息,易受不良信息和虚拟信息的误导。应对儿童信息危机的对策如下:保护儿童的权利,与儿童共享信息权;注重儿童的媒介参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制定和完善国家信息政策,颁布儿童互联网保护法律;加强信息监督管理,提高专业人员的媒介自律精神;注重印刷媒体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罗朝猛 《中国教师》2010,(17):35-37
<正>如今,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音像制品、图书杂志、电影和手机短信等媒介技术几乎无所不能地全天候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毫无限制地满足媒介受众的视听感官需要。一定程度上,媒体已经成为继学校之后成为大众的"第二课堂"或"看不见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童年正在消逝"是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提出的核心论断。波兹曼运用媒体生态学的方法阐释"童年"是如何"发明"(产生),又是如何"消逝"的。"童年的消逝"是一种辩证的逆转运动,现代化过程中信息科技的持续影响下,"儿童/成人"二元对立的符号模式开始受到腐蚀和消解。"童年"会逐渐"消逝"的断言,不仅引发现代人们对信息时代儿童与童年的关注与反思,对当今儿童教育也是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媒介即按摩"等媒体技术观,这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激烈争论。本文主要对"媒介即按摩"进行辩证分析,阐述其理论意义和其对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的现实价值,进一步探讨当今社交媒体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知识尤其是媒介素养普遍缺失。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媒介素养教育主体缺位;媒体信息利用功能单一;媒介特征认识不清。应强化媒介素养教育观念,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教育内容方式,充分利用媒体信息功能;树立媒介批评话语观念,提升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大学生拥有并使用自媒体已是普遍现象、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主流渠道、表达情感和获取资讯是其使用自媒体的重要用途;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利用自媒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媒体信息的选择娱乐化和碎片化、对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等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围绕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大学生要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8.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教育模式发生了变革,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沟通了人们的生活,让世界迅速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面对自媒体中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学生如何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学会辨识媒介的立场和信息的真伪。本文主要从这个方面展开对于高中语文阶段的学习的探讨,实现跨媒介阅读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张静华 《华章》2007,(11):249-250
本文从探讨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出发,引出关于农民媒介诉求的分析,提出培养农民媒介素养的紧迫性.笔者认为只有媒体和农村双方互相选择并达到理想的状态,才可能获得"有效"的利益,即媒体获得有效的受众市场占有率,农民获得有效的信息支持.因此,农业信息化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必须考虑到农民的既得利益和媒介诉求.那么培养农民的利益意识和科学的媒介诉求,必须做到的是培养并提升农民的媒介素养,这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6,(1):28-33
指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相互了解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台湾大学生的互联网认知情况、媒介接触及情感态度进行分析,进而对互联网媒体在两岸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各类基于移动平台的社交媒体客户端如潮水般涌现,当今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媒体无所不在、传播空前便捷的"微传播"时代。新媒体使用低龄化,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人既是媒体信息的受众,又可能轻而易举地成为传播者,媒介素养自然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玉石与泥沙俱下的"微传播"环境中,如何提升青少年学生对媒体的认知、识读、应用能力,是学校、家庭、社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在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小学生媒体使用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探讨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与行为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广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置身于新的媒介环境之中。大学生是快速接触各种媒体信息的最大群体,他们不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更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电视作为新型传播媒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打破了过去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壁垒,也改变了传媒的表现形态与运作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信息更多的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传播学的传统范式视教学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组成的系统,教师借助教学媒体传输信息(施教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接收信息(学习内容),教学媒体仅仅作为一种承载和单向传输信息的工具而存在,又往往与视听设备等物质形态连为一体。这样,教学媒体连接的是教与学的两端,研究教学媒体则倾向于强调新媒体的开发利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化,即如何更快捷地采用新媒体并提高新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效率。事实上,资源才是媒体的延伸是对媒体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条件下,以网络、移动终端为代表的信息传播载体的变更,使得媒体舆论场与社会舆论场都发生了改变,冲击了传统媒体主导的原舆论场,给整个的传播形态带来了剧烈的变化。由于网络表达具有即时、互动、去中心化等特点,为民众社会表达的兴盛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特别是微博的兴起,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而对于社会表达中议题易衰变、"再度中心化"导致民众话语权缺失以及信息"碎片化"致使表达片面等问题,需要对民众意见作正向引导与合理疏通。  相似文献   

16.
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它包括对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建立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意识、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为个人成长服务等。今天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一场全球性运动,媒介素养教育在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校课程体系内,已成为一种终身教育。而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及相关教学还是空白,这种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是人们在信息时代生存的一项必要技能,在高职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认知媒体、参与媒体、使用媒体的能力,对学生本人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尽早且广泛地在高职院校施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攫取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提升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新闻自由与政治民主的损害,一直是质疑媒介融合的焦点。如何在媒体做大做强的同时,避免内容的同质化与信息的单一化,使新闻自由与信息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将取决于融合媒体所体现出的传播理性。同时,也只有理性化的管理制度才是理性传播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大众媒体在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与广告主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来源,大众媒介的很多行为不再是以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而是逐渐变成了以向广告主提供受众为主。广告主挑战了大众媒体作为多元意见的公共场域的基本功能,同时,这种现状对大众媒体的内容产制、产业结构发展和媒介形象的塑造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丽妮 《现代语文》2009,(10):20-21
如何保持语文的魅力并保证语文教育的成效,是目前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困惑并正孜孜以求渴望解决的问题。在信息媒体多元化、信息爆炸化的时代,有更多比文字更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的媒介形式的信息存在。语文学刊正面临要与这些媒介信息争夺吸引力、争夺时间的问题,“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学会获取、判断和使用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谋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