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2.
去年,徐江同志曾发表《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批判》的文章,随后,本人也发表了《对〈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批判〉的批判》的文章。近日,又在《人民教育》(2006年6期)上读到了徐江同志《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无论是观点,还是沦证,都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3.
对于我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一文,蓝瑞平先生以《全盘否定失之偏颇》为题对我的批判进行了再批判,并将我“上纲上线”定性为语文的“罪人”。其实, 蓝先生根本就没有明白我的文章之所指。我批的是“中学语文‘无效教学’”,而不是“无效的中学语文”。蓝先生却回避这个本质论题,曲解  相似文献   

4.
“欸乃”≠“啊哎”─—与罗鑫老师商榷云南勐腊县勐醒农场中学王录生初中语文第四册柳宗元《渔翁》诗有“乃一声山水绿”一句,课本注解为:“在绿水青山之中听见摇橹声。乃,摇橹声。”为此,罗鑫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发表《“乃”释意辨》一文(见《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读着徐江老师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我的脊背一阵阵发凉,越读越感到自己一向自认为比较成熟的教法原来竟是如此拙劣。  相似文献   

6.
徐江,南开大学副教授,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讲并不陌生,他一向以犀利的语言和对中学语文全方位的批判闻名于中学语文界。尤其是《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我就是要搅乱中学语文教学》、《评语文“课标”的缺陷》等文章的发表,使徐江成为争议很大的公众人物,各种评论扑面而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我们也一直关注着徐江先生。早在2003年本刊就曾经发过一篇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徐江副教授讲读〈改造我们的学习〉说开去》的长文,  相似文献   

7.
不奖钱,不奖物请位教学“好参谋”山东省喜祥县疃里镇教委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奖励教学能手山东省嘉祥县疃里镇教委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奖励本镇20名语文科教学能手。获奖教师均可得到1996年全年度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一份。此举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多的中学...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期刊登了长春市实验中学解明丽老师的《中学语文教学与教书育人》一文,读后颇有所感。现将所思所感陈述如下,以就教于解明丽老师。中学语文教学是否“属于智育范围”?是否“应该以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培养为主要任务”?笔者认为,即使“从原则上说”,也不能如解老师那样“毫无疑问”地做出肯定回答。当然,“智育论”不是解老师的杜撰,它是源于“工具论”的一个命题,而“工具论”在中语界曾被长期接受,至今仍在很广的范围内起着支配作用。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工具论”的历史进步性,它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依附…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要“两重视一并举”——与王庆锋老师商榷河北省香河一中王荣杰山东省王庆锋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4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文言文教学要做到两重视一舍弃》,其观点是:“重视诵读教学和积累教学,舍弃对篇章结构及写法技巧等方面的分析”。重...  相似文献   

10.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2011年02期第38页的王中原老师所写的《何谓为人“愈少愈好”》的大作后,笔者不揣谫陋试发异论,以此就教于王老师与其他同仁。  相似文献   

11.
“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爱娟老师在《如何引导初中生开展创造性阅读》(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4)中对自己的课例“孔乙己告状”(见《中学语文教学》2003.12)作了理论阐释和辩护,她认为:“‘创造’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中生有’,包括一些较‘离谱’的活动,二是‘有上生新’,即在原基础上做修改补充,变成一样充满个性色彩的新东西。”她把自己的课归于“无中生有”一类,从而批驳了蒋红森老师对她的课例的“离谱”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也谈“高可二黍许”江苏射阳县中学王苏平读了朱锡义老师的《“黍”为何物》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3期),觉得颇有疑义。朱老师认为,《核舟记》一文中的“高可二黍许”一句里的“黍”不应解作黍子(即黏小米)。理由是“黍子”“连皮直径只有一毫米,如...  相似文献   

13.
李军 《人民教育》2005,(24):28-29
徐江先生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一文,引起了很大反响,鼓掌喝彩者有之,愤怒指责者亦有之。蓝瑞平先生的《全盘否定,失之偏颇——对〈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的批判》(以下简称蓝文,见《人民教育》今年第23期)就是反对者的代表作。同样“作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在细读蓝文之后,却难以有什么共鸣,反倒产生许多疑惑,现求教于蓝先生及诸位方家。一、我们没有完成任务。在蓝先生看来,“教会了学生识字、阅读、写作”,把孩子们送入了大学,就可以说是“基本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任务”了。但这个任务的完成并不能证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文学教育高峰论坛暨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聆听了徐江先生所做《新课改必备的理论前提》的专题报告及《〈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合题教学》的示范课。虽说徐教授从某些个案出发.全盘否定了中学语文教学并称之为“无效教学”,其言语过于偏激。但昔者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徐江教授的报告中不少观点和见解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这是形容词谓语句──跟谭伯仙老师商榷广东遂溪县大成中学王日生《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2期谭老师《这是形容词谓语句吗?》一文,认为“月亮圆了”一类句子不是形容词谓语句,因为“圆了”,已变成动词。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其一,人教版初中第六册的词类表,对形...  相似文献   

16.
他自1993年始,为某杂志撰写“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这成为中学语文界第一个由个人坚持了八年的专栏:迄今发表各类教学文章一千二百余篇,学术专著《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再版四次;他的创意教学设计课例,截至2009年11月18日的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口头议论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够在公共场合即席发言”,“做到言之有物”。“进行辩论能够说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比较充分的理由”。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中学语文老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口头议论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中学作文教学的地位如何?北京刘锡庆老师在《略论“中语”教学中的作文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中说:“现在,在教学中,在相当多的学校里,‘语文’课不受欢迎,‘作文’更几乎成了‘阅读’课的‘附庸’或‘尾巴’。”对此,我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19.
接到张蕾老师的约稿电话,我开玩笑说:“我一定写!我要写出这么多年来,我和《中学语文教学》‘恋爱’‘结婚’‘生子’的全过程,哈哈!”虽是玩笑,但我通过这个比喻想表达的内容还是真实的——这里的所谓“恋爱”,就是我迷恋并“追求”《中学语文教学》杂志;所谓“结婚”,就是我和杂志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所谓“生子”,就是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诞生的一篇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徐江同志在《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的文章。其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