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智障孩子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具备怎样的能力,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培智学校课程设置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这一方案彰显着“让生活走进培智教育,让教育改变学生生活”的理念和精神。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内容等方面给培智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为了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个别化教育需要,有效地帮助他们补偿缺陷、发展潜能,从而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入探讨、研究特殊教育有关理念和方法,为他们提供更加高效、适切、优质的特殊教育。而适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系统化、科学化的特殊教育课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立足特殊学生的生涯发展,从特殊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出发,整合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接受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积极开发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殊教育系列课程。本期视点即重点介绍在该中心指导下上海市长宁区几类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胡彩红  蒋骊 《上海教育》2014,(4):129-129
参照著名的“蓝海战略”思想,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寻求差异化的过程中明确课程的基本定位,努力实现课程创新,建设特殊教育的校外教育课程。目前普通学生除了学校的课程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少年宫少科站等校外机构加强和学习其他课程,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相对而言,特殊学生除了特教学校的课程学习之外缺少类似的校外教育机构课程。因此,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拾遗补缺,开发了一种具有蓝海意义的特殊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每一所学校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我校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要求下,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本土特色,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课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我们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以及学校课程建设与变革的特点,从"课程即教师"、"课程即对话"的教育群体发展理念出发,以学校"生命共同体"建设、学校共同愿景、学校教师合作、学校课程变革四方面为课程领导的具体内涵,以校长为课程领导的主导,以教师为课程领导的主体,在专家、家长、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组织和引导持续的学校课程对话,在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进程中,促进课程获得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需要传承传统文化,还需要鲜活的、充满时代气息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特殊教育社区化已成为国内外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利用社区资源,提高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将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确立整合、生成、实践的课程观,实现社区学校化的理想,正是教育创新走向实践的一种形式,也是提高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课程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发现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已初步形成体系与特色,体现了以生活化为导向、功能化为范式、校本化为依据、课程综合化、教学建构化的特征。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实施面临“生活化”理解误区、功能性课程范式制约、管理体系不畅等困境。建议我国培智学校进一步更新课程观念,激发培智教师主体性,并加强教育督导以促进培智教育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8.
特殊教育学校是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依法举办的专门针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及学习能力,使其掌握必要的生活技巧外,还应注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而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心理上较易累积自卑、敏感等负面情绪,对其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发展都有诸多不利影响。特殊学校可以以“人际交往”为基础、以“正确理念”为抓手、以“家校合作”为依托、以“生活环创”为根基、以“德育渗透”为方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特殊学校的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特殊学生适应不同环境,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让特殊需要儿童更好地学习生活,提高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达敏学校进行了从"生活核心"发展到后来"支持性教育"的课程改革,学校每周有一个半天的教学地点在社区,带学生直接在社区中的超市、商场、医院、公园、农贸市场等地点上课。但是一开始,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得不到周围市民的理解,甚至遭到了周边市民的排斥。为了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得到落实,需要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10.
学前特殊儿童生活课程的建构是从特殊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立场出发的,主要以富于启蒙性、趣味性和教育价值的教育形式引导特殊儿童认知生活内容、积累生活经验。学前阶段根据特殊儿童成长特点开设生活课程,创建多元的生活教育活动情境,采取差异性生活教育指导策略,注重与五大领域活动的融合,引领家长发挥生活教育支持作用,有助于特殊儿童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并通过学习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特殊教育》2004,(11):38-38
邓猛在2004年第3期《中国特殊教育》上撰指出:全纳课程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课程、也是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弹性课程,因而涵盖了比传统的特殊学校以及普通学校传统课程都要丰富的内容与宽广的结构。对全纳学校课程的调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学校特色建设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多彩特色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85):17-18
随着人们对教育工作的日益关注,如何做好生活适应课程教育也成了教育工作者之间谈论的热点话题。文章简述了生活适应课程在培智学校中的重要意义,并从课程发展、教材编制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希望为学校的生活适应课程建设工作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它的期望提高,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融合教育已成为响应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主导力量。香港的融通课程作为一种尝试,对特殊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期望,了解这一课程的产生背景、内容及优缺点等,能够给特殊教育的课程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残障学生生存能力是关系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残障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是特殊教育学校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文章从四川省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入手,简要介绍了该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效,以期为同行开展特殊儿童生存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要回归本源""教育要回归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如何真正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构建一处像巴学园那样令孩子快乐,像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那样让学生充满期待的教育场所,却是一项令多少教育者久攻不下的难题。本文通过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实验小学生活课程建设实践的介绍,从课程实施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质量概念的定位三个方面,向我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能有效将学生生活与学习紧密相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何侃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3):104-106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特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005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在特色课程开发建设中,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构建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评价等进行了全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了全方位实现该课程建设的目标、最终打造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一流精品课程,提出了完善该课程建设的总体构想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学生成长其中的一种生活,健康成长乃是课程生活的本然诉求。依据学校"智慧文化"建设愿景,我们坚守儿童立场,努力在国家课程上做到均衡施力,摒厚"主"薄"副"之惯习;在校本课程上做到全面用心,创扬"长"拔"萃"之特色,进而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充满智慧的课程生活。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学校,是国家专门成立的对残疾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都应根据残疾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特点而展开。《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教学如何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是特校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学段听障学生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舞台,以活动为平台,尽量让语文学科教学走进生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语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基本路径之一。学校在进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现代课程体系建设时,要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以学校办学现实、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秉持"课程民主"理念,合理把握"学科课程注重学力凸显、活动课程着重兴趣培养、校本课程侧重素质拓展"等三个方面,努力使课程特色成为学校特色,进而发展成为秉承文化传统和展示独特风格的一种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