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也面临发展路途上又一个新的起点。谁都无法否认,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和媒体间日益趋向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国广播在新的世纪里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但同样无可否认中国广播所面对的生存压力也是空前巨天的。中国广播要在新世纪里有所作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在数字化、计算机化广播的技术平台上,进一步挖掘广播从业人员的潜能和动力,积极培养一批“全天候”复合型广播人才,以更充分地开发和发挥广播自身所有的传播优势,在媒体竞争中增强实力,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正由录音报道时代进入连线报道时代。在广播新闻报道上呈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争分夺秒的时效意识、贴近听众的传播优势、团队合作的制作过程、难得完美的传播效果。了解了这些特点,广播人才可以有针对性应对,适应广播连线报道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播业快速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播新闻作为广播媒体的重头戏,在寻求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新闻频率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报道方式上均有新的举措,努力寻求广播新闻的多元化革新和全方位突破。传播理念:新闻立台、观点强台、三贴近原则的强势回归新闻立台,倾力打造专业新闻频率。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而广播这种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发挥出来的。其  相似文献   

4.
广播新闻评论作为广播新闻的重头戏,秉承了广播传播的一些特点,在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广播新闻评论在充分发挥广播优势的同时,还应该在选材、语言和播送方式上寻求突破,以提高广播新闻评论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现今,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广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一度处于低迷状态。但是,我们不能对广播的发展前途一口否定,广播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泛的听众群,使广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广播传播模式,革新旧的传播观念,以新的面貌向广大听众传播,相信广播一定会重振旗鼓,促成再一次的繁荣。一、走产业化道路,实行专业台战略走产业化道路。以前,中国没有“传媒产业”一说,中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杂志社等都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单位,主要担任“喉舌”功能。1993年湖南广播电视厅提出了“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6.
媒介传播环境日益碎片化,各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时代的挑战,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更应该力求创新。利用碎片化信息,融入主持人的思想进行二次创作,让碎片化信息产生新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广播的声音魅力。  相似文献   

7.
网上广播(INTERNET 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日益深入到社会的每一角落,正在逐步成为受众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网上广播应该是新闻媒体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应用于媒体分发、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演示和商业广告等领域,更重要的它是广播传播手段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融合媒介”是“融合新闻”的前提与基础。广播网站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融合新闻”优势,具体体现在媒介影响力日益增强、终端接收形式多元化等方面,“融合新闻”使新闻传播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广播网站只有找准自身定位,依托广播与网络的传播优势来实现“融合新闻”的差异性,不断加大新闻传播的融合力度,形成新的传播机制,广播网站“融合新闻”才能在网络媒体新闻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融合新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9.
申乐 《河北广播》2009,(5):57-58
我国网络媒体发展非常快,时间过得也很快,从1995年新闻媒体在网上发展的第一波开始,广播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发展,通常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在第一阶段,首先解决的是广播节目稍纵即逝以及播出、收听同步性的弱点,以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打开传统广播发展的空间;第二个阶段则开始互联网多媒体原创制作和传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在线音视频媒体。  相似文献   

10.
赵景春 《中国广播》2014,(10):18-19
广播传播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接收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告、应急指挥、应急疏散、应急安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无法替代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要在有线电视网络、无线传播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优势,在应急信息传播平台建设上发挥优势,支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一些国家的广播收听已达到了创纪录水平,这要归功于新兴平台的出现,这些平台包括社交网络、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互联网及智能电视等。新的广播传播途径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理、政治和社会、经济的界限,实现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扩散和人类文化的互动。这些变化激起了广播新的信心,当然还有新的不确定因素。如今的广播到底是什么?在何种意义上多平台收听的广播仍然可以定义为广播?广播学者是否也会逐渐演变成“声音传播研究者”?广播过去被定义为非视觉传播媒介,现在这种“非视觉化”又该如何界定?本文试图解决广播这种弹性媒介所面临的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市场听众规模庞大、时间资源丰富,在新媒体竞合的市场背景下,广播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广播媒体的广告传播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如何通过广播媒体的价值深度挖掘、客观测量和评估广播媒体价值成为广播人日益关注和重视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四媒体,网络使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有了丰富和发展。广播的传播形态借助网络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以广播节目在网络上的直播和点播为形态的网络广播外,播客这种新的形态正在进一步开拓着广播传播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各种媒体的竞争不断加剧,特别是新兴媒体的涌现,更是让广播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有着百年历史的广播,以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众多媒体中仍然显现出不俗的表现力。本文从更新广播新闻传播观念,有效和最大化利用广播特点等方面探讨如何增强广播传播力。  相似文献   

15.
司颖 《中国广播》2008,(1):45-4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途径日益多样,传播速度日益迅捷,时空距离日益缩短,推动了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加剧了“全球化”的大趋势。伴随之,传媒发展呈现新潮流,身在其中的中国广播影视由此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伦敦奥运报道标志着新媒体环境在世界范围内的初步形成.在这种全新的媒体环境下,广播作为出现时间最早的大众电子媒介,自身早已出现诸多嬗变,具体表现在其传播渠道、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主体的调整和变革,形成了广播网站和卫星广播、可视广播网络广播和手机广播播客(Podcast).在新媒体的迅猛攻势和强大压力下,广播媒体将在不断的调整、嬗变和适应过程中继续前行,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何国庭 《新闻窗》2010,(3):61-62
新时期,传媒竞争更加激烈,广播媒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占领相对稳固的受众市场,成为广播人思考的问题。这种思考与探索的直接结果,表现为广播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形式上的全面创新以及传播上的速度加快。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广播,只有强化其可听性,才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听性是广播宣传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产业板块为研究对象,从区域传播角度考察广播媒体传播策略对广播经营的影响。通过媒介环境、人口结构、受众需求等方面梳理了双方在传播策略上的理念和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由此分析了不同传播策略对广播经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弘 《新闻采编》2006,(5):18-19
新世纪的中国广播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传播受到其他媒体的多重挤压,尤其是电视和网络媒体。要实现广播媒体在新世纪的复兴,首先得了解广播受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深入,网络用户对互联网上信息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希望能有丰富的音频内容和切合实际的服务项目;广播受众也越发感到广播媒体“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收听固定的节目”的被动与单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在网上进行音频的动态播出提供了实现的手段;广播传输网的技术改造和广播影视系统的体制改革,为广播双向互动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