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虽然说他的政治仕途并不顺利,甚至说很失败,但是这都无碍于他的政治思想的伟大。孔子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仁德为根本,以礼乐为依托,以贤人为保障的政治思想体系。这是  相似文献   

2.
孔子从事教师工作,大约四十多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写道:“曲阜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孔子是中国古代很成功的一位教师。为什么孔子能有这样突出的成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便可以知道孔子具有作为教师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他能有这样突出成绩的原因所在。第一,进步的政治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他的“仁”为核心的。他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篇》),孔子还讲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是周初政治即西周初年新兴的领主封建制的反映,而在殷周之际,这种制度无疑是革命和先进的,其仁者爱人的思想亦为奴隶制所不容。然由于他生不逢时,尤其古史分期的不当,长期以来孔子曾被当作奴隶主阶段的反动的思想家和政治代表人物。可以说,这是战国封建说以及由此造成的历史错位的必然逻辑。有鉴于此,应重新进行古史分期,以理顺中国史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从而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虽然说他的政治仕途并不顺利,甚至说很失败,但是这都无碍于他的政治思想的伟大。孔子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仁德为根本,以礼乐为依托,以贤人为保障的政治思想体系。这是一个庞大而系统、高深而实用的思想体系,笔者不敢妄自菲薄,随意穿凿,因此单就《论语》中的人才观发表一二浅见,以贻笑方家,为我们现代人所注意。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是载述当时神话传说和怪异事物的主体。孔子、墨子、庄子、荀子是这一时期神怪思想的代表。孔子并非对神怪一概不去谈论,而是反对从怪异的方向去谈说神怪,希望匡正当时流行的怪力、乱神之谈。墨子认为世人必须接受“上帝山川鬼神”的监正,顺从“天”的意志。庄子神怪观建立在道家政治理念基础之上,是庄学政治理想的托古和演绎。荀子生活在六国吞并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是术士横议、邪术并行的时期,他沿袭了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并发展改造了它,把不可知的“天命说”改造成可以认识的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天常说”,并严厉批判各种异端邪说,从而形成对待神怪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孔、墨、庄、荀诸子神怪思想内涵丰富,品格各异,不仅体现了各家学派的神怪观念,而且显示了神怪思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孔子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说,意谓冉雍可以南面称君。对孔子这句话的涵义,前人或从德行求解,或以个性为说。其实在这句话中,包含了孔子真实的政治主张。此前学者多根据《论语》讨论孔子政治思想,视孔子为纯粹的仁政德治论者。但是《论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孔子政治学说,它只收录孔子的德治语录,而舍弃孔子关于刑罚的论断。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来看,"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主导方面,但绝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全部。完整的孔子政治思想应该包括德、刑两个方面,即以仁政德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刑罚。孔子政治学说的直接渊源,是周公关于"明德慎罚"的思想。鲁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则是孔子政治学说的现实依据。孔子深知,德刑结合是最可行的君人南面之术,而在孔门七十子中,完整地理解孔子德刑思想学说并对此具有浓厚理论兴趣的只有冉雍一人,所以孔子才说冉雍之才堪任君主。这就是孔子"雍也可使南面"的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对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的言行被弟子记载在《论语》一书中,可以说《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可靠资料。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诸侯争霸,战乱不休,形成了诸侯僭超天礼制、大夫僭超诸侯礼制、僭超大夫礼制的混乱局面。子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孔子对这种“礼崩乐坏”局面痛心疾首,他对这种无局面进行了无情抨击,并提了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孔认为统治者必须实行德政,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民免而…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悠久传统和“以意逆志”说的二元分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古代文艺理论遗产也十分丰富,既包括大量的关于文学原理的深刻见解,也具有十分精辟的批评理论,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概念体系,因而成为世界上三大文学理论体系之一。在文学批评方面,孔子首先提出了以社会功用为中心的理论观点。其批评实践基本上是文学观念和政治思想、社会学说的结合、推衍。因而,他主要是考察作品的社会内容和政治功能、教化作用。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想、近之事父…  相似文献   

9.
浅论孔子“仁”的思想孔凡玉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给我们民族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新文化运动以前漫长的封建时代,孔子曾被尊称为“圣人”、“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他的地位与封建帝王相比,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修辞美学思想,尽管有其阶级及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中国古代修辞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文章认为孔子的修辞美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一是修辞的审美标准。关于语言的本质,孔子是将其作为思想内容的表达工具来认识的。语言运用对于他来说,不只是一种技巧,而且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基本手段。因此,孔子对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特别重视。孔子既要求注重内容,反对虚浮不实;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也提倡对语言进行加工润饰,后人以“文质彬彬”来概括孔子及儒家的修辞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两千多年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勿庸讳言,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孔子的哲学思想也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体系。孔子的教育思想,自然不能不受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但由于他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又不会不对他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有所突破。事实也正是这样,记载在《论语》中的孔子的“教学论”,就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在当时便有进步意义,至今仍闪烁着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批判地继承孔子的“教学论”,对于提高当前的教学质量,编写出有中国气魄的教育学来,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历年来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往往比较注重他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而对他的经济思想不甚关注,认为孔子"罕言利",没有堪足称道的经济思想.以致对孔子的经济思想论者不多,更没有形成有关孔子经济思想研究的专著.不过学界同仁仍然有所笔耕,其内容涉及义利观、财富观、生产观、消费观、分配观、人口观、赋役思想以及整体经济思想评价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1988年,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3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后学弟子言论思想的书,所以它首先是一部智慧的书。四库全书将《论语》归为“经”部,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推崇为“五经之车官 辖,六艺之喉衿。”《论语》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理想、对教育的主张,还可以看出孔子和他弟子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的确…  相似文献   

14.
人才问题历来被政治家、思想家所重视。人才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提出了选拔人才要以德才兼备作为标准,同时他也提出“才难”的观点。孔子的人才主张很全面,基本上形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任人唯贤的人才学思想体系,同时也是社会大变革在孔子思想上的反映。孔子“举贤才”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任人唯贤政治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总汇,在《论语》中,涉及了孔子的教育、哲学、政治思想,也体现了孔子的人生观。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人生观中,有一个核心即政治。孔子谈教育、谈人生、论哲学,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治理社会。因此,可以说,《论语》富含孔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政治实践和政治理想的内容,而政治,其本身少不了管理。当我们从管理这一角度去解读《论语》时,其管理的思想、原则、方法仍超越时空,有许多与我们现代行政管理相通之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论语》中一些管理内容进行粗略考察,并进一步阐述其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轲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孔子之孙孔的门人 ,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权威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 ,在战国各派纷争中独树一帜。战国时期 ,数雄并起 ,各诸候国都在寻求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发展 ,以求独霸中原 ,与此同时 ,“士”人代表各自的阶层、立场 ,对政治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或著书立说 ,或周游列国 ,寻求诸侯国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曾游梁 ,说惠王 ,不能用 ,乃见齐宣王 ,宣王尊之 ,但终不见用 ,归而著书立说 ,述孔子之意。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 ,是孔子学说的发展。他主张“王道” ,行“仁政…  相似文献   

17.
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即德(礼)治学说,是构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对边疆民族羁縻政策的核心,是历代开明的统治者追求的境界和目标,又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在云南,汉代即开始传入儒家思想,但各族对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云南各族开始自觉地接受孔子思想,从而缩短了边疆与内地的距离,孔子德治思想能使封建王朝产生内聚力,使边疆各族产生向心力。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一生没有留下论诗的专门著作。由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撰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通过孔子与学生的一些片言只语的简洁的对话,发表了他对《诗经》的~些精辟独到的见解,是其闪烁光辉的论诗真言。孔子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诗经》的评谈中。孔子是第一个深知《诗三百》的艺术价值和政治思想意义、也是第一个接受《诗三百》教益的大人物。在诗方面,孔子的主要贡献在诗论。春秋时代的一些美学和诗论的新观点在孔子的发挥下趋于成熟,且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诗论奠定了基础。与孔子的中庸思想相对应,他诗论的一…  相似文献   

19.
最著名的老人家谁不愿意当孔子的学生呢?当他的学生有很多外出的机会,一游就游到了国外,在路上孔子还会组织大合唱。孔子的学生大多数都和孔子关系很好。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孔子的学生很多和他差不多大,其次是他不羞于在他的学生面前表现出胆小、爱哭的一面。每当他哭的时候,他的学生就在旁边站成一圈啧啧赞叹。春秋的鲁地西部有只麒麟出现,当地人不懂这是吉祥物,就合围击杀了它。孔子赶去察看,痛哭不止。弟子们恐老师悲伤过度,就用铜钱串织后披在牛身上,对孔子说:“麒麟还在,一点也没有受伤。”孔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才怪,它不过是一只有钱的村牛罢了!”  相似文献   

20.
长期来,对中国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及其影响,人们常用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来概括。这种解释见诸报刊、文章、论著,似成定论。如此说,孔子成了中国传统平均主义思想的鼻祖,平均主义思想成了中国传统分配的基本特征。其实,这是悖论。它既曲解了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本义,又与孔子思想风马牛不相及。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一语出自《论语·季氏》,说的是季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欲攻打鲁国境内的封国颛臾。冉有和子路为此向孔子请教,孔子反对,并且借题发挥说了一通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其中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