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美的声音     
要说一个人的鼾声跟打雷似的,那你肯定会把这个人想像成一个满脸横肉、半脸络腮胡子的壮汉。实际上,打鼾的人确实大都是些胖子、男子、大嗓门子。可我母亲是个例外。她瘦瘦小小的,说起话来细声细气,但她的鼾声,用我父亲的话来说就是“运转不够正常的马达搞出来的”。父亲还说,他和我母亲结婚那天晚上,被她的鼾声吓得一夜没敢睡,因为鼾声不断的母亲呼吸一直不通畅。父亲惟恐母亲上不来气,搞出人命关天的大事来。  相似文献   

2.
真情呼唤     
父亲——我心中的痛 我母亲叫王云翠,在吉林市政府工作。父亲叫夏延吉,在沈阳铁路局桥隧队工作。工作地点在吉林市,后来被调到湖南。关于他的情况,我是从亲戚们口中点点滴滴地了解到的。亲戚们说,母亲是为了她的家庭才舍弃了父亲。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2000,(12):35-35
家长的问题:欣欣是个六岁的女孩,原本活泼可爱,懂事乖巧,去年她父亲因病去世之后,欣欣变得沉默寡言,性情孤僻,还经常故意惹人生气。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她把喜欢吃的菜放到自己一边,我们开导她,她就是不听,还眼泪汪汪,满腹委屈的样子。事后,  相似文献   

4.
她出生在澳大利亚一个普通家庭,十岁那年,父亲爱上了别的女人,母亲伤心地远走他乡,她从幸福的小公主一下子变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不久,父亲将继母娶进家门,拂去了母亲残留的气息,也破灭了她让父母团圆的梦想。她怨恨父亲,也不喜欢继母,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暴跳如雷,吵架、摔东西、离家出走、逃课、早恋……乖乖女变成了叛逆少女,她用所有能想到的方式和他们对抗。她渐渐和学校里的一群小混混混在一起,他们告诉她,喝酒能够让人忘记烦恼,  相似文献   

5.
父亲     
迟冕 《初中生》2007,(6):38-39
她上午回家拿报考费。父亲在田塍上,见她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  相似文献   

6.
田风 《中华家教》2014,(Z1):20-21
她是一位美丽而又聪明的女孩,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南部一个贫民家庭里。父亲是黑种人,母亲是白种人。她梦想长大后当律师,可是,由于是一位女孩,她的梦想差一点被自己的性别断送。父亲是一位美籍黑人。由于受非洲重男轻女思想和贫困家境的影响,父亲产生了不让她入学的念头。因此,到了入学的年龄,邻居小男孩已经背起了书包,而她却一直赋闲在家。她渴望上学,她向父亲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父亲说:"女孩子读什么书?本事再大,早晚还是要嫁人的!"她眼泪汪汪地看着父亲,可是,却毫无办法。天无绝人之路。这天放学,邻居小男孩找到了她,对她说:"我找到了说服你父亲的办法!"她一听,禁不住喜出望外,急忙问道:"什么办法?"男孩说:"根据美国芝加哥州法律,每个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3,(7):7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出生在河北廊坊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父亲当过兵,经常给她讲军营中的故事,这在她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保家卫国的种子。她对父亲说:"我长大了,也要去当兵!"父亲摇了摇头,说:"你要是一个男娃,一定能行!"她不服气,对父亲说:"女娃咋了?女娃就不能当兵?古时候就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呀!"父亲用手抚摸着她的小辫子,笑着说:  相似文献   

8.
3岁那年。春风一度,一夜之间,小院里的杏树,结满了累累的花骨朵,开满了杏花,粉的似霞。白的胜雪。父亲兴致很好,一把把她拉到身边。一字一句地教她读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相似文献   

9.
每每看到受捐仪式上那深深低下的头,我就感慨万千。是为了照相,我不停地说“拾起头来”,一脸的惶恐,而后又是深深低下。照相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也为给捐赠人一个交待。我感慨,是因为我曾问过其中一个学生:“你平时不这样低头,这次怎么低得这么凶?”他说:“老师,你不要问了,我很难过……”由此我联想到南京某中学一名女学生的离家出走,她带了一百元钱出去打工,说是为减轻家庭负担。她母亲肝硬化晚期,父亲遭遇过两次事故,哥哥要做手术,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学校减免了她的一些费用,为此她父亲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学校,并且在学校里张贴了。“全校三千人都知道了!”她离开了学校,离家出走了。她曾为读高中而割腕自杀,而今,却轻易地放弃了。  相似文献   

10.
杨芳出生在贵州省剑河县的农村。少女时代,母亲因病早逝,她与父亲相依为命,饱尝了生活的艰苦。  相似文献   

11.
王庆伍 《家庭教育》2007,(1S):38-40
一个12岁的女孩,在父亲被确诊为植物人后,她把发自心底的呼唤化成歌声。每天为昏迷的父亲唱歌。3个月后,父亲终于在女儿的歌声中渐渐醒来。[编按]  相似文献   

12.
女儿和我的学生是同龄人。她的老师常常在我面前夸她如何优秀,可作为父亲,我清楚地知道,她的缺点实在是太多。  相似文献   

13.
因母亲患精神病离家出走,父亲劳作时突然瘫痪卧床不起,9岁哥哥骑自行车去给父亲买药却摔断胳膊,商丘7岁女孩马秋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用稚嫩的双肩担起了自己多难的家。  相似文献   

14.
不生活在父辈的光环中 “我真不认识刘志丹。”乍一听这话从刘索拉的口中毫不含糊地说出来,我感觉特别郁闷:中共红军高级将领刘志丹可是她父亲刘景范的同胞哥哥,是她的亲伯父!但随着谈话的深入,我慢慢懂她的意思了:第一层意思是刘志丹早在她出世之前就牺牲了,她真没见过;第二层意思是刘志丹虽然是她的亲伯父,但父辈的功勋跟她毫无关系,绝对不是她的什么资本。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家庭教育》2010,(10):47-47
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她一直是不喜欢父亲,或许是从小父亲对她就像是一个陌生人。因为工作,常年出差在外的父亲,和她一年没有几次见面的机会。因疏离而来的冷漠渐渐占据了她和父亲之间的所有空间。据妈妈讲,她小时候住在外婆家,每次父亲一来她就吓得哇哇大哭,躲在门后紧紧抓住门把手不肯出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大约10岁的时候,父亲和我开车去一个在我整个孩提时代都属于我们家的牧场。在路上,我们谈到了父亲的爱马南希·D,还有她那即将出生的幼驹。  相似文献   

17.
有个女孩一直抱怨父亲对她太严厉,从小到大,父亲没抱过她几次。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父亲的怀里撒娇时,她却要自己洗衣服,还要帮母亲干家务。读中学时,她甚至已想不起来父亲什么时候对她笑过了。住校后,她心里很高兴,终于可以不必面对父亲了,也可以少让父亲生些气。她一直认为因为自己是女孩,父亲才对她冷漠的,她知道父亲想要个儿子。她每周回一次家,家离学校不算远,步行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每次从家返校时天已擦黑,没有公交车,她步行。第一次时母亲不放心她一个人走,便让父亲去送她,当她把希望的目光投向父亲时,父亲却说:“街上的路灯都亮着,…  相似文献   

18.
周礼 《家长》2012,(Z1):90-91
他宁愿自己默默地承受着,也不愿看到你将来不开心。从燕子记事起,她就觉得父亲似乎不太喜欢她。尽管她长得乖巧可爱,尤其是那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特别惹人喜爱,可父亲却很少对她笑。小时候,当看到别的孩子骑在父亲的肩头嘻戏欢笑时,  相似文献   

19.
月,很漂亮、很可人。她几乎无忧无虑,只是她没有父亲。从小到大,月没有见过父亲,哪怕是一张照片。月问母亲,父亲什么样子?他上哪儿去了?为什么不回来? 母亲告诉她,父亲很英俊,照片在一次搬家中遗失了。月很沮丧,她好想见见父亲啊! 她好渴望有一个父亲,因为她越来越羡慕其他的同学,可以和父亲一起上街,可以有父亲来学校接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大,月更想知道父亲的事情,这一直是她的心病。母亲含  相似文献   

20.
常志强 《教书育人》2007,(10):51-52
初次辅导,遭遇失败 高考前两个月的一天,一位亲戚来找我,说她儿子突然离开学校并到某工地上打工去了,怎么劝他也不愿意回学校,希望我能去帮她劝劝孩子,让他尽快回到学校。她还告诉我,她儿子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表现一直很不错,只是家庭条件不太好,孩子的父亲瘫痪在床已有5年,全家人主要靠她在家里辛苦养猪挣钱养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