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数学中常有一些看上去与常理相悖、甚至不可思议的问题.是数学本身有矛盾还是人们的生活经验出了偏差?其实都不是.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随着一个个新概念的出炉、新理论的诞生而逐一化解.  相似文献   

2.
数学哲学对于数学、数学教育和数学教学的意义何在?其实这一直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具体说来,人们大概不会否认数学哲学对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作用,无论这种作用是大还是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然而人们难以有共识的是,数学哲学在何种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对数学和数学教育起着作用.本文将从数学哲学的一个核心与重要的领域——数学观出发,对相关话题予以初步论述,以期引起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此话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在高考中“得数学者得天下”,“成也数学败也数学”.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文科生而言,数学依旧是“难以下咽”的冷馒头,甚至一些学生闻“数学之道”而“色已变”.其实数学学习并没有“谣传”的那么复杂和繁琐,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文科生同样可以学好数学,甚至不比理科生差.那么,文科生应该怎样做才能学好数学呢?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而有些学生则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甚至厌学、辍学呢?虽然这里面因素很多,但学习兴趣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慕贤 《中学文科》2009,(14):53-53
女学生在初二下半学年数学成绩开始滑坡,进入高中后,明显感到数学学习吃力.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学习数学能力逐渐下降,她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并开始害怕甚至厌恶数学.这是多年的教育难题,也是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障碍.如何培养女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下面谈几点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传授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全过程的一个主要任务.何为数学知识?它不能狭义的理解为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定义、定理、公式),而应理解为数学内容及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校是一所省重点中学,学生生源相对比较好,但每一届初中毕业生中总有一部分以比较高的数学成绩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渐渐沦为数学后进生.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学,直至放弃数学.学生厌恶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何在?又有何对策?本人经过观察研究和比较高、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此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践中会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数学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多.那么,数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什么意义?在教学中还有哪些注意点呢?本文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数学.大家很自然就会想到计算、解题、纷繁复杂的数字符号.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的厌倦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数学是什么?怎样改变学生现有的数学状态?数学是什么?美国数学家科朗说:“…对于学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数学经验……”既然数学以经验而存在,它与生活便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中强调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要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而自然界中的许许多多物种都以数学的方式表现出其特性.你有没有观察过一片叶子,对它为什么能精确地分成两半表示奇怪?你有没有注意到各种花的花瓣形成的完美星形?有没有注意到某些贝壳和松果的螺旋形生长模式?有没有注意到人的头发或红杉树的树枝、树皮的生长模式?自然界中充满着数学概念的众多实例.大自然的数学情趣高雅无比,精妙无穷.以下笔者给出一些实例,期待着更多一线教师相关教学案例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数学的真理性问题是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对数学教育有重大影响.数学的特点是既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一点甚至令科学家也感到困惑:远离现实的数学为什么又能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结构相一致呢?爱因斯坦说:“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快乐数学     
数学-快乐-可能吗?是啊,数学是一门与X、Y、Z及边边角角等枯燥数字,抽象图形打交道的学科,何来快乐?也许有学生以学语文为快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文让学生心旷神怡;也许有学生以学外语为快乐,流畅的口语交流让学生时尚、自信;也许有学生以学化学为快乐,五彩斑斓的各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为物质的奇妙而惊叹;也许……唯独数学,看不见,摸不着,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讨厌数学。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以学数学为快乐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是什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素质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有何联系? 一、数学素质 数学教育是数学思维的活动.作为人们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素质,其核心是数学思维的素质,数学思维素质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数学素质是由两个重要侧面所组成.第一侧面是由数学知识,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方法构成,它是文化素质的重要构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11年高考时,考完数学这一科,考生一出考场.我就听到考生众口一词地说:数学太难了.有的甚至当场就哭了.暑假期间,我从网上搜索出近两年我省的高考理科数学卷仔细翻阅研究,再对比之前考生的反应,不禁思量再三:在一份高考试卷里,大约80%的题目是考查学生的“三基”,而我们的学生仍说难,拿不到该拿的分数.到底我们的数学教学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学不好数学,其实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源于他们对数学的一个错误认识,是一个心态问题,很多喜欢文科的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算数,而算数他已经学会了,因为他会加减乘除运算,会乘法表,他们认为生活中要用到的数学无非就是计算,他们不明白不断地学数学到底有何用,不止是初中生,还有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大学要学高等数学,而且微积分也很难,如果不是数学专业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几乎用不上这些高深的数学,所以学生整天埋怨为什么如此没用的数学,却还要花时间去学呢?学点专业的技术类的不是更好吗?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创设情境”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关系是什么?创设情境需要遵循哪些原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在构造一个能够描述客观现实的模型:首先是从现实生活中找到问题.然后是想办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出与之相匹配的数学模型,接着是继续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与之相关的更多的数学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学习的过程,而数学学习只有从“模型”“建模”的意义上展开,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的教材内容最大的特点是由原先模仿到运用转化为探索研究到运用的转变;由通过题海战术的苦练而积累经验转化为体验、感悟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所以说数学课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呢?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数学杂志》2006,(5):17-17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的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但反思我们的教学,不讲效率的现象大量存在,而数学教学效率尤其令人担忧,学生和教师在数学的学与教上非常辛苦,但获得的效果与他们的付出却不成正比.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未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水涨船高,许多数学教师缺少向教育科研要效益的意识和能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采用时间战术、题海战术,在高耗低效的机械训练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数学教学效率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李辉 《湖南教育》2010,(7):54-55
一、问题提出 低年级学生常常感觉数学单调而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学数学、做数学并喜爱数学,必须想方设法激趣、增效、减负.数学儿歌是否为低年级学生所喜爱?是否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为此,我申请了《数学课前常规活动的有效实施与研究》的课题,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数学儿歌诵读的探索,从一年级开始,做了为期两年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