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方面存在着差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处于良好水平,但是体育锻炼的现状不令人满意,这与一部分学生体育意识不强有关,也与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有关。由此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中,对运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在体育意识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似文献   

2.
郭荣娟 《天中学刊》2011,26(5):112-1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6地市8所城市中学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总体状况较以前有了明显好转,但仍达不到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基本要求;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锻炼态度、锻炼项目以及影响其锻炼的因素等,存在着性别、年龄、年级等方面的差异。体育工作者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实施体育课程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中并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和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按照这一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就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讨论、研究、练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建构,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建构、不断生成的个性化的教学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发现,充分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实施互动式的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能让学生在高效、有序、和谐的课堂教学当中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  相似文献   

4.
李光振  曲靖 《考试周刊》2012,(8):105-106
为了提高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规范体育行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好的健康意识,对体育有良好的认识态度,已逐渐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方面存在着差距。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处于良好水平,但是体育锻炼的现状不令人满意,这与一部分学生体育意识不强有关,也与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有关。由此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中,对运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在体育意识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似文献   

6.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重要的发展方向,高师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师体育的教学中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对从事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牢固的基础。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强健的体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体育行为、优秀的从师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津市6所高校934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有效.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邱廉洁 《天中学刊》2004,19(2):85-86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某中等专业学校两个年级共385名在校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及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对体育和健康的认识有一定的水平,但却在用意识指导行为上出现偏差,形成高情感、低行为的现象,建议加强对中专生体育健康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省8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河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意识、行为方式、体育消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最终实现终身体育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哈妍 《考试周刊》2012,(50):113-11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有效性教学。1.制定目标、选择内容根据教学对象制定五大目标。第一,运动参与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表现出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兴趣、乐趣和情趣。第二,认知、技能目标: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内容,获得一些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完成简单的组合动作,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第三,身体目标: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第四,心理目标:在学与练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紧张与愉快、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第五,社会适应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积极勇敢、顽强、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围绕这些目标选择学生爱好的内容进行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对研究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研究生对健康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体育态度、动机良好,但研究生的亚健康问题严重,多数学生体育锻炼次数少、时间短,达不到体育人口的标准,缺乏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行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健康干预,以提高研究生的健康意识进而促进其健康状况的好转。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也是实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中小学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中具有特殊使命.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健康是人生存、发展、创造之本.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体育"与"健康"合而为一,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道德品质和体育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校体育关键要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诸种因素,处理好培养学生体能、运动技能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处理好体育活动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福州市3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高职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进行了运动人群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体育行为特征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比较研究。得出高职学生体育人口比例不高,准体育人口占据多数;不同体育行为特征的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个性鲜明;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感性化;不同体育行为特征的高职学生健康意识与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课与技术课学习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理论课学习态度总体差于技术课的学习态度,认知的差异小于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差异,行为意向上的差异与观察到的学生实际表现和学习效果更相符。建议:从不同侧面引导不同年级学生建立积极的理论课学习态度;调整课程设置,设计有效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空巢阶段退休期家庭体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退休老龄人口的体育健身是我国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退休回归家庭,因此,家庭体育足其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方式.退休期家庭体育的特点:体育健身已经成家庭的重要需求,家庭体育成为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退休期家庭体育的价值表现在:促进健康老龄化,推动积极老龄化,构建和谐老龄化,实现老年人的自由发展.由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是:从家庭体育人手建立起自由发展观,对共同的参与体育活动进行经常评价,把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起来,以促进构建我国已经老龄化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河南省6地市的8所城市中学进行调研发现: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锻炼态度、锻炼项目以及影响其锻炼的因素等存在着性别、年龄、年级各方面的差异;如何有效地增进中学生的健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应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背景,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努力为中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氛围,从而为其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综述法、资料法对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的融合途径进行研究与论述,认为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相融,是顺应社会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能够为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薛斌 《华章》2011,(15)
体育意识影响个体从事体育锻炼行为,并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整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倾向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文章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正确发展其体育意识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指出未来体育发展的特点是:①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②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③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④健心健脑的新型的运动项目出现:⑤体育的形式多样化;⑥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建议:①培养未来社会意识:②从整体上加强体育知识的系统学习,精心一、二项运动;组织学生的体育小团体:③把身心问题、体育与心脑功能、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尤其是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方面:④强化体育系学生的迫切教育,树立信息意识,注重体育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⑤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