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外在政治的压抑,张贤亮内在心理人格发生分裂,由此导致了他小说文本意蕴的双重性和价值认同的隐蔽性。在文本显意上,他认同政治的压抑,而在深层隐意中却是超越政治;在文本显意中,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是夫妻或情人关系,而深层隐意中却是恋母情结和向大地母亲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和乐趣.对话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对文本内容显信息的浅层对话,而应努力引领对文本隐信息的深层对话,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和阅读个性.  相似文献   

3.
在“十七年”政治——文化语境中,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出现了创作动机与实际效果之间有趣的相悖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诱因在于文本的复杂性,诗歌表层上讲述的是从“合”到“分”的“爱情”故事,而在深层上则以“爱情”故事为依托。反观与思索知识分子与革命之间“融合——冲突——缝合”的动态过程,表层上讲述的是“他者”的悲欢离舍,深层上叙说的却是“自我”历史记忆及现实体验中的欢乐与痛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在认同于鲁迅和"我"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基础上,对把<故乡>作为启蒙文本阅读时的闰土定位,利用文本提供的空白,对作者塑造此形象的深层创作心理以及关于"路"的名言的分析中,探究了鲁迅在五四启蒙至上主义影响下的创作和他对五四启蒙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经典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有着双重文本策略:一方面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的表层故事,而深层意义上,是另一个女性主义形象疯女人梅森.伯莎所体现的女性灵魂深处所蕴藏的疯狂与叛逆,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压抑下不得不妥协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女性作家内心的冲突,从而充分体现了女性作者身份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先锋文学作家开始不约而同地将父子关系叙述得紧张而对立,作家往往站在子辈的立场上观照文本故事,父辈的形象却显得丑陋、无能、甚至是卑鄙、龌龊.然而莫言却是个例外,从他著名的<红高梁家族>开始,莫言就努力在他的文本世界中重新建构起高大正面的父辈形象,到了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思考,用深刻的笔力,从日常生活角度伸入,对处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中,阶级伦理一度压倒血缘伦理在民间的统治地位的现象,进行了人文高度的深层探讨.  相似文献   

7.
<已故上校的女儿>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象征"希望"和"压抑"意象的运用,揭示了父权统治下女性的生存困境,蕴涵了作者对女性自我意识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特别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压抑"这一意象,它在上校死后即女儿获得自由后以阴影的方式出现,由此展示了在父权文化语境下,女性对自我身份(受压抑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飘》中女性和自然表现出惊人的同一性,二者在气质上都具有母性气质,命运上都处于"他者"的地位,并且关系密切、水乳交融,互为力量之源,表现出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而《飘》的两个女主公面对男权社会的压抑,一个在压抑中认同,一个在压抑中反抗,从而走向不同的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9.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更加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度性和自由性。在教材文本的解读中,如何将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从知识的表层结构深入到学科价值的深层结构?鲍金琳老师认为,应该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的议题式或活动型教学策略,将教材文本背后的学科价值还原为生活经验,契合学生自下而上的认知模式,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寻找价值认同停靠点,在渗透教学中建立价值认同的连接点,在任务驱动下践行价值认同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郭小川作于1957年的长篇叙事诗文本中潜匿着深层的话语和涵义,存在复调,结合郭小川当时的现实经历和私人日记能够得到佐证。在延安成长起来的郭小川始终带着延安记忆认同延安之子和浪漫诗人的两重身份。作为左翼知识分子,他在革命和个性两种伦理之间存在复杂的纠葛心理,其作品深层及精神信仰上也始终存在一种复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