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励直流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法——降压调速、串电阻调速和弱磁调速。这里讨论的恒转矩和恒功率调速可认为是从转矩和功率的角度对调速方法进行再分类。但本文主要是研究调速方法和不同性质负载之间的配合问题。一、恒转矩负载和恒功率负载恒转矩负载就是在调节转速时,负载转矩M_z始终为恒值。例如起重机、传送带等生  相似文献   

2.
很多电工学教材,根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 T=f(s)曲线(图1),讨论了电动机运行的稳定性问题,并将转矩特性曲线划分成两个运行区间。结论说,bc 段部分可自动地调节其转速和电磁转矩,以适应负载的变化。所以,曲线的这一范围,称为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根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公式M=C_M(R_2SU_1~2)/(R_2~2 (SX_(20))~2)(式中 M 为电动机电磁转矩,C_M 为电机结构常数,U_1为输入定子绕组的电压,R_2为转子电阻,X_(20)为转子不转动时,即 S=1时的漏感抗,S 为转差率)作出 M=f(s)的曲线如图1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及直接磁链控制中未考虑电动机效率的问题,提出异步电动机最大效率转矩比控制方法。此方法将定子磁链作为控制对象,并联合电动机损耗模型给出磁链在线计算方法。在线磁链计算是根据电动机的实时工况给出最佳磁链参考值,而参考值的给定依据是当前转矩下的效率最大,所以所提方法可应用于直接转矩或直接磁链控制系统中。而电动机损耗模型对参数具有依赖性,同时在线计算不利于工业应用,因此通过实验方法建立了一组特定温度下的多速域不同负载下的离线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可行性,尤其在轻载工况下效率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采用磁链和转矩滞环比较器存在的波形脉动大问题,提出了基于EKF和预期电压矢量调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采用预期电压矢量调制技术使得定子电压能够更好地满足磁链和转矩的控制要求,同时采用EKF对转矩和磁链进行观测,提高了磁链的估计精度,保证了直接转矩控制的响应和系统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相比,该系统下的转矩和磁链脉动大大减小,并且具有良好的静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可变通记忆电机(variable flux memory machine,VFMM)电磁转矩性能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齿可变磁通记忆电机。首先介绍了新型双齿VFMM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随后应用2-D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新型双齿VFMM与传统单齿VFMM在低矫顽力(low coercive force,LCF)永磁体处于不同磁化状态下的空载特性,并对比了增磁状态下的电磁转矩;最后分析了双齿VFMM的转矩/转速和功率/转速特性。相对于传统单齿的可变磁通记忆电机而言,双齿可变磁通记忆电机的调磁系数增加了1倍多,相同电流下的电磁转矩提高了21.8%。结果表明:新型双齿VFMM具有良好的调磁性能和较大的输出转矩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可变通记忆电机(variable flux memory machine,VFMM)电磁转矩性能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齿可变磁通记忆电机。首先介绍了新型双齿VFMM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随后应用2-D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新型双齿VFMM与传统单齿VFMM在低矫顽力(low coercive force,LCF)永磁体处于不同磁化状态下的空载特性,并对比了增磁状态下的电磁转矩;最后分析了双齿VFMM的转矩/转速和功率/转速特性。相对于传统单齿的可变磁通记忆电机而言,双齿可变磁通记忆电机的调磁系数增加了1倍多,相同电流下的电磁转矩提高了21.8%。结果表明:新型双齿VFMM具有良好的调磁性能和较大的输出转矩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郭木森编著的《电工学》中,并励直流电动机调速方法通常有两种:①电枢串联电阻调速;②减弱励磁调速。在分析其物理过程时,都假定负载转矩不变。实际生产中,这个条件能否保证,应视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而定。所谓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是指生产机械的转速n与相应的负载转矩ML的关系。常见负载转矩特性有三类:第一类,恒转矩负载。其特点是负载转矩等于常数,与转速n无关,起重机、电梯等生产机械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9.
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制备TbCo非晶垂直磁化膜,采用样品振动磁强计和磁转矩测量仪测量薄膜的磁性能和磁转矩曲线.结果表明:Cr底层、TbCo磁性层组分、溅射气压、基片偏压、退火温度和TbCo磁性层厚度对薄膜的磁各向异性能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中存在转矩、定子磁链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空间矢量调制的模糊神经网络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方法运用模糊神经网络得到期望的任意相位空间电压矢量,再结合空间矢量调制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以达到减小转矩、定子磁链波动的目的。最后以TMS320F240为核心搭建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相比,磁链和转矩波动明显减少,并且保持了转矩和速度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1.
当互感系数M是变量时 ,互感系数的两种定义式M =ψ2 1I1和M =-ε2 1/ dI1dt 是两种物理量M静 和M动 的定义式 ,它们不等同。从几何意义上来看 ,前者表示 ψ2 1-I1曲线上点A到原点O的直线的斜率 ,后者表示该曲线在A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而且二者关系是M动 =M静 +I1dM静dI1。但是许多教材认为只有M=常数时 ,M =-ε2 1/ dI1dt 才成立 ,这是不完全正确的 ,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作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解析几何中,学习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时,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一类最值问题:“在曲线上求点 M,使丨MA丨 1/e丨MF丨最小,其中 A 是曲线内部的一点,F 是曲线的一个焦点,而 e 则是曲线的离心率”.求解这类问题,若按常规思路,通过构建动点坐标M(x.y)的目标函数,运用函数法确定最值,很难奏效.而根据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将其转化为:在曲线上求一  相似文献   

13.
针时PMSM中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磁链十二分区控制策略,并借助于Matlab强大的仿真建模能力,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证明了十二区间控制政策能够改善系统的低速性能.  相似文献   

14.
吊舱式电力推进实验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吊舱式电力推进实验装置的机械和电气设计方案及相应的船桨仿真模型。该实验装置整合了按真实系统进行比例缩放的推进电机子系统、螺旋桨负载仿真子系统、吊舱回转子系统等物理硬件设备和在Matlab平台上运行的船桨模型。推进电机子系统模拟真实船舶上的推进环境;螺旋桨负载仿真子系统从两同轴电机轴上的转速传感器得到转速信号送至船桨仿真模型进行准实时仿真运算,得到一个与真实的螺旋桨负荷相同的负载转矩给定值,由变频器控制负载电机为推进电机提供相应的负载转矩,使得推进电机如同带动水中的螺旋桨运行一样。该实验装置的研制成功将为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的教学与研究提供良好的陆地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有一类较为复杂的轨迹问题常可归结为求某一定曲线C的伴随曲线方程。关于已给曲线C的伴随曲线其定义为:对于已知平面曲线C上的各点M,按某个对应法则使同一平面上的点P和它对应,即M|→P,当点M在曲线C上移动时,点P一般也伴随着M而变动,设P点的轨迹为C~*,则称C~*为曲线C的伴随曲线。并称原曲线C上的动点M为原动点,相应的C~*上动点P称为点M的相伴(动)点。文论述了求伴随曲线方程的一般解题规律,本文进一步给出应用复数简求伴随曲线方程的解法及其常用技巧。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就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希望给广大师生一些启发.一、利用函数观点1.对二次型函数用配方法例1已知椭圆C:x2/m2/m2+y2+y2=1(常数m>1),P是曲线C上的动点,M是曲线C上的右顶点,定点A的坐标为(2,0).(1)若点M与A重合,求曲线C的焦点坐标;(2)若m=3,求|PA|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若|PA|的最小值为|M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在弱磁范围内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恒功率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等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矢量控制中计算复杂、特性易受电动机参数变化的影响、实际性能难以达到理论分析结果的一些重要技术问题.在弱磁范围内,由于定子磁链空间矢量在全电压控制时是以最大的轨迹速度旋转的,所以改变磁链给定值大小,也就改变了路径的长短,从而达到改变角的大小而调节转矩的目的.弱磁范围内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恒功率调节已成功的应用于大功率的电气传动控制,是一种具有较高动态响应的交流调速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设点A在定圆C上运动,点B在定曲线M上运动,求|AB|的最值。对这类问题,文利用圆的性质把它归结为求定点C到定曲线M上动点B的距离|CB|的最值问题来解,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当定曲线M为非圆的二次曲线时,文仍首先建立|CB|  相似文献   

19.
针对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存在较大转矩脉动的特点,提出基于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建立定子磁链观测器,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逆变器状态开关选择器,通过对转矩误差、定子磁链误差和磁链位置角的模糊分级来实现逆变器开关的分级控制。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DTC相比,该控制方法转矩、转速、磁链响应速度快、响应脉动小,具有良好的稳态跟踪性能和优异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在低速时由于开关频率不稳定而引起转矩脉动较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转矩和定子磁链的误差来确定应该施加的参考电压矢量,最后利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法来合成该矢量,这样即保证了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恒定,从而大大降低转矩脉动。仿真结果表明,在低速下定子磁链轨迹近似为圆,转矩脉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