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品信息     
<正>张炜首部长篇儿童文学作品《少年与海》出版近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著名作家张炜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少年与海》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少年与海》是一部以野生动物生存状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题材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作品以"我"、小双和虎头三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少年为叙事视角来推进故事,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悬念迭出的故  相似文献   

2.
孙波 《文教资料》2006,(13):138-139
张炜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来自民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但作品中他们最后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这是“民间”给张炜创作带来的局限。强烈的“民间”意识既成就了张炜也限制了张炜。  相似文献   

3.
俄狄浦斯情结是作家张炜对精神家园苦苦寻找的一种寄托方式,在张炜的作品中,大都存在着对“家园”的守护和寻找,主人公作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上要保持独立,不受侵犯,还要在现实生存中进行挣扎。张炜的作品中大量出现俄狄浦斯情结不是偶然的,而是对人类进行道德关怀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创作,众多的作品,张炜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文革的苦难,张炜对苦难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张炜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了人物的悲剧,发现他的作品深藏于其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5.
张炜的小说致力于描述饱含生命活力的民间世界,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自然生态意象,对众多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描写,还原真实的民间生存形态,礼赞自然、感恩大地,坚持理想、守护家园。本文关注张炜作品中所体现的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生态民俗,对张炜小说中的动植物描写进行了梳理,以求从中解读张炜作品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6.
张炜是一个作品众多的作家,在这些作品里《外省书》有它特别的意义,它既是一个小结又是一次超越的努力。本文通过分析《外省书》与张炜其它作品的关系以及《外省书》文本本身,试图给《外省书》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约翰·缪尔被誉为美国自然保护的领袖,其力作<我们的国家公园>曾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我国作家张炜的散文集<我选择,我向往>蕴涵着浓郁的生态意识.文章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事方式、叙事话语、叙事视角等方面分析缪尔、张炜上述作品中以"鸟"意象为载体的生态意蕴及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新闻一束     
正中韩著名作家作品研讨会在韩国举行日前,由客主文学馆、文化体育观光部主办的中韩著名作家作品研讨会在韩国青松郡举行。此番研讨以中国作家张炜和韩国作家金周荣的作品为言说对象。研讨伊始,仁荷大学教授洪廷善致辞认为,把金周荣和张炜两国著名作家作品放在一个地方研讨实在难得,两位作家都经历过苦难岁月,有着相似的海洋记忆,虽然1939年出生的金周荣要比张炜年长许多。  相似文献   

9.
张炜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作家。他的文字是纯粹的、诗意的,他的做人也是纯粹的、真诚的。他的作品,每一部每一时期好像都可以看到他在某些地方的特别之处,他的每一段落都可以拿来诵读。这就是纯粹的文学。张炜用自己的文学营造了特殊的精神领域。在当代文坛,张炜无疑是既具复杂性又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他始终带着明显的个人特点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从《古船》到《九月寓言》,从《外省书》到《丑行或浪漫》,他的创作道路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初春时节,我再次采访了张炜,与过去的访谈不同的是,这次我们谈到了他中学时期的写作之苦,他对于中…  相似文献   

10.
张炜小说中的道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文化对张炜的影响是潜隐然而又是深刻的,张炜对道家的价值观表现了明显的接受与认同:他突出地关注自然,要求平等地对待自然,反对以损害自然为代价发展经济;他赞美质朴自然的人性,强烈抨击那些巧言善辩、虚伪奸诈的恶人。在《古船》等作品中,他肯定了柔弱不争的处世哲学,而对财富的积聚、权利的争夺表现了本能的恐惧。道家精神在张炜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张炜是有理想和追求的作家,三十年来始终守护着文学的精神家园,精心打造每一部作品。获奖作品《你在高原》是一部关于理想、信仰、道德和审美的作品,表现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恢弘的文学气度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2.
张炜的《九月寓言》是一部内向性的、极富精神内涵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作品中流浪、奔跑、小村、野地等一系列意象的分析,从三个女孩子的人物命运切入,对大地的叛逃与守望的精神内涵做了进一步思考,从奔跑的意象、对土地的坚守两个方面来解读张炜所坚持的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在当代文坛上特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行健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他的获奖是一次有争议的获奖。《灵山》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你可以将它否定得一无是处.也能够将它视作完美的极品.其中的是是非非读当然心中有数,学史自然会有评判。作为眼下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重要的是认识他的作品.《灵山))是高行健所有作品中最难读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读和评论家便将解读的目标指向了《灵山》.  相似文献   

14.
正作家张炜形容自己每一本作品的灵感来源是"种子",但是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立即发芽,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心里酝酿了好多年。从1973年开始写作,张炜已经写了44年。在这44年里,他始终坚信:写作者要对这个时代表现出巨大的善意,而不是一般的善意。"写了四十多年,或许够长了,但有时又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很新鲜也很初步。有大量新作品等待写  相似文献   

15.
《成才之路》2011,(7):98-99
ipad会带来什么iPad从一开始,就在挑拨着人们的神经。从公布上市消息的那一刻起,iPad就从未停止过饱受争议的宿命。但乔布斯只是微笑着表示,iPad是我最满意的作品。对这样一台如乔布斯所言是"革命性的产品"来说  相似文献   

16.
山东作家张炜作品众多,二十年完成了《你在高原》十卷本,2011年获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作品内容丰富,既有幸福的主题,又有悲剧的主题,还有大自然悲剧的主题。张炜塑造了道德的男性形象,又叙述了海边打工者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封笔小说,也是其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对于该的悲剧成因,评论界多是从哈代的宿命论或是社会环境来讨论分析,绝少有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讨的.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裘德和淑的三个"我"之发展错位分析<无名的裘德>中正是"我"的错位造成了这一曲史上悲剧,以期对哈代悲剧研究做出新的阐释,帮助读者加深对哈代思想及其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寻找作者张炜对于启蒙精神的认知道路,将其作品放在他自身灵魂光辉的照耀下,准确分析其作品《柏慧》,把握他在作品中展现的启蒙主体多方面的困境。笔者的答案是:张炜具有“朴素”的写作原则,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与呼吁的诉求渗透在其人格中,从而促使其在((柏慧》中展开知识分子的情感与生活描写,尖锐地提出启蒙主体面临的困境问题。张炜始终坚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精神,其独特的人生境界与生活态度促成了其笔下启蒙主体的选择方向与困境。  相似文献   

19.
张炜塑造人物的法宝:圣洁化与妖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小说中的人物没有性格的发展,皆属于扁型人物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家族成员、好人、坏人三类,作者在塑造前两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圣洁化的手法,即着力彰显他们美好善良的品质,遮蔽其缺陷、阴暗面;对后一种人物则采用了妖魔化的手法,凸现其凶残阴鸷丑恶暴虐的一面。究其原因,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张炜对遭难家族成员的怀念之作,浸透了张炜内心深处对祖先崇拜的情感。同时,张炜的多数小说在努力进行诗化小说的尝试,以营造某种情感氛围为其旨要,人物、故事都为其作铺垫,这应该是其人物性格皆呈现单一色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走近张炜     
走近张炜剑非我曾经以为,张炜是一位很难接近的作家。看他厚厚六卷本的自选集,十多幅张炜的照片,方脸,粗眉,英俊又冷峻,总是负重沉思不宜打扰的神情。读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古船》,男主人公隋抱朴也是英俊而冷峻,独自在老磨房里思考,在深夜的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