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美国19世纪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因其离奇、恐怖的情节和悲观的思想而受到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和争议。本文将从小说中的哥特文学元素、不可靠的叙事者的模糊叙述等角度,分析爱伦.坡是如何在他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通过并超越恐怖叙述引领读者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黑暗一面。  相似文献   

2.
艾德加·爱伦·坡是美国的文学巨匠,在恐怖小说以及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艾德加·爱伦·坡试验了他自己对人的本质独树一帜的想法,揭露了人心底最为隐秘的冲动——恶的本能。,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在自我中的人格分裂,在与他人交往中的人格分裂以及在与社会交往中的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3.
苟锦毅 《家教世界》2012,(10):89-90
埃德加.爱伦.坡是恐怖文学界的大师。他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被视为世界恐怖文学的经典,而其作品的特色是无处不在的恐怖元素。通过对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进行解读,揭示其恐怖根源。本文分别从哥特因素、艺术技巧及读者潜在的恐怖心理来分析爱伦坡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以期找到其恐怖根源。与传统的的哥特小说不同,坡开创了心理分析的先河,将恐怖意境根植于读者心中,并运用多种写作技巧达到使读者震惊,实现其作品预设的效果。虽然坡的恐怖元素的深层含义往往被他所处时代的读者所忽视,但却被他的后继者所模仿、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厄舍府的倒塌》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爱伦·坡的经典之作之一,小说以恐怖压抑的基调展现了主人公厄舍人格崩塌的全过程。学者们多从该作品的写作风格以及叙事技巧等方面进行探析,对该作品的象征意义也进行了许多大胆的讨论,本文从荣格的人格理论视角出发,运用阴影、阿尼玛及人格面具理论分析厄舍的心理变化,并提出厄舍对人格中阴影的逃避和恐惧、阿尼玛的错误投射以及人格面具的僵硬和异常是造成厄舍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Roderick Usher)为什么会患精神病?厄舍府为什么要倒塌?迄今为止的相关阐释几乎完全忽略了小说对物件的描写。事实上,小说自始至终都让读者体验到"物"的消极力量,这种力量与"高贵"的罗德里克形成了巨大张力,消磨了他的"理性",使他在长期的自我怀疑中变得神经紧张,终于在自己的孪生妹妹玛德琳小姐的尸体显示出活力后惊吓而死。厄舍府里的"物"不仅战胜了代表理性的罗德里克,更是掀翻了整个"思想的圣殿"厄舍府。爱伦·坡在"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上运作"物"的邪恶力量,制造出惊人的恐怖效果,使该小说成为"物"哥特美学的经典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神话及隐喻,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小说中表现的怪诞情况:马德琳死而复生,厄舍古屋轰然倒塌,让小说获得了隐喻性。倒退和回归现象的象征性的人生历程看成他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从生活环境和三重人格结构两方面,全面、深入剖析埃德加·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的成因,揭示其悲剧必然性及作品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8.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的恐怖小说的代表作,故事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恐怖的气氛。厄舍古屋和故事中的人物息息相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结合人物的生活环境,全面、深入剖析埃德加·爱伦·坡《厄舍古屋的倒塌》的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的成因,揭示其悲剧的必然性及作品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埃德加·艾伦·坡的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环境描写 ,通过厄舍古屋的外围、内部、墓穴和暴风雨之夜 ,逐层递进 ,不断渲染 ,在小说所要达到的恐怖艺术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短篇恐怖小说中的杰作,作者通过营造恐怖气氛,选择恐怖情节,描述人物的恐怖心理,展示了人物从心理变态到精神崩溃的全过程.分析作者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营造恐怖气氛的方式,品味恐怖形成的因素,就能给读者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生态批评不同,认知生态批评认为认知科学与文学可以融合,强调人的心智与环境的互动。本文借用认知生态批评范式,从社会认知和寻路认知两个维度,对《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罗德里克理性丧失的缘由作深层次的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精神分析和文本召唤的角度,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来探讨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4.
哥特式因素和美学结合是爱伦坡小说的特点,短篇小说《厄舍府的倒塌》是体现其效果美学的力作。本文论述了爱伦坡在作品《厄舍府的倒塌》中运用多种方法营造出了哥特式氛围,并进一步阐明了作品中的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15.
艾德嘉&#183;爱伦&#183;坡(1809-1849)是一个有着“前瞻性”的作家,他预见了20世纪现代人们的困惑:荒原上的生活。本文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来分析家的荒原意象在该作品中的体现。本文通过孤独的家“具”(物理性环境:家周围的环境与家里的装饰)、崩溃的家“人”(生物性的环境:厄舍兄妹)及游离的家“魂”(精神性的环境:渴求新生)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坡在这部作品中折射出的家的荒原意象。  相似文献   

16.
李芳芳 《考试周刊》2012,(32):20-21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厄舍古屋的倒塌》是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坡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构思全文,将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内心结合起来,烘托了死亡的主题,给人们带来悲凉之美、恐怖之美。本文探讨了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爱伦.坡如何运用象征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妍 《海外英语》2013,(15):182-183
该文运用利奇和肖特的文体学理论,对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从词汇、句子、修辞、叙述角度进行了文体学诠释。文体分析既可全面深刻地展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语言特征,亦可加深对该小说主旨的理解和提高对爱伦·坡美学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运用利奇和肖特的文体学理论,对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从词汇、句子、修辞、叙述角度进行了文体学诠释。文体分析既可全面深刻地展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语言特征,亦可加深对该小说主旨的理解和提高对爱伦·坡美学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现代文学中,"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流派代表着一种真正地道的美国文学。它所代表的是开放的人生,是欢畅、没有过多道德和文化禁忌约束的自我表达。诗人艾伦·金斯堡是"垮掉的一代"的核心人物。确立他在美国文学上的地位的两篇诗作,一是《嚎叫》,另一篇便是《祈祷》。  相似文献   

20.
丁宁 《文学教育(上)》2008,(24):104-105
在美国现代文学中,“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流派代表着一种真正地道的美国文学。它所代表的是开放的人生,是欢畅、没有过多道德和文化禁忌约束的自我表达。诗人艾伦·金斯堡是“垮掉的一代”的核心人物。确立他在美国文学上的地位的两篇诗作,一是《嚎叫》,另一篇便是《祈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