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 《邯郸学院学报》2015,25(1):5-17,2
本刊2012年第2期"学术名家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研究我国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先生的文章,第一篇为本刊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访谈录》,第二篇为中央电视台董岩博士的《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梁衡新闻方法论研究》,第三篇为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向武的《梁衡新闻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探析——基于现象学方式的解读》。2013年,这3篇文章又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收录,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赞赏,今年4月23是世界读书日20周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个国家举办读书日活动。应本刊之邀,梁衡先生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撰写成《我的阅读与写作》一文,交由本刊发表。全文长达23 000多字,分为"关于诗歌的阅读""关于散文的阅读""关于科学知识的阅读""关于理论和学术经典的阅读"和"有阅读,人不老"五个部分。在此,致谢梁衡先生对本刊的厚爱。  相似文献   

2.
梁衡先生的《觅渡》一文,在题材的开拓和手法的运用上多有创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刊现刊发梁衡先生对此文的自注,希望能对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此文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3.
梁衡先生打破政治叙事的沉重与晦涩,将散文的美感融入红色经典的叙述,"让红色经典更丽"。红色经典是个思想的富矿。梁衡先生认为,关注红色经典,一是因为想给读者讲述一个真实的党史和故事;二是想传达老一辈人高尚的人格典范;三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这些红色经典对我们当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衡先生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已选入了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作者一开头就说“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迷,他太博大深邃,让人看不清摸不透”,“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然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写了他的叫人难以理解的地方,那就是明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化人却偏偏参加了政治运动;明明是一个柔弱的书生,却偏偏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的英雄戏;明明可以流芳百世,功彪千秋,却偏偏在临死前写了一篇给他身后带来很多麻烦的《多余的话》。梁衡先生在文章中作了自己的评判,但我读了以后,总感觉作者只是提出了疑问,而…  相似文献   

5.
梁衡先生在《书与人的随想》一文中说:“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现综观温家宝总理在几个大场合信手拈来的对文学作品名句的恰当引用,感到梁衡先生所言不谬。2003年3月在答中外记者问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梁衡先生的《红色经典散文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大礼。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  相似文献   

9.
这本书这次再版算是第五版了。现在想来十多年间读者还忘不了这本书,大概是因为这三点:一是科学发现本身的魅力;二是科学人物和故事的吸引力;三是科学家的治学方法。知识、人物、方法,这正是贯穿本书的三条红线。三线交织。既不同于虚构的小说,也不同于刻板的教科书,也不是纯粹的方法论。是在教育、科学、文学三边地区找了一块空白。这次再版时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订,侧重了对治学方法的提示。另外又增加了插图,改革了版式,力图在形式上更美一些。本书作者:梁衡《数理化通俗演义》作者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学家。既然知识和…  相似文献   

10.
梁衡 《新读写》2008,(12):10-11
在上海书展上,《梁衡学生素质读本》(四卷本)一经亮相。就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日前,记者拜访了这套丛书的作者原《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他寄语当代学生。要从社会、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让“情感、理想、人格、审美”成为自己立身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11.
梁衡同志的《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写于1996年,不久即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这是继《晋祠》《夏感》之后,作为范文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梁衡同志的又一篇文章。征得梁衡同志同意,本刊现发表作者对《觅渡》的自注(已收入《梁衡文集》,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希望有助于广大读者全面、深刻地理解该文,尤其是该文在题材的开拓和手法的运用上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选了梁衡的散文《夏感》,但编入教材时将题目改成了《夏》。散文教学有两大基本关注点: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文中的夏天是梁衡感受到的夏天,个人主观感受特别明显,并大量运用通感等手法加以个性化的表达。这是文中非常显著的特点。阅读教学要抓住"这一篇""这一个作者"的特质,那么"感"是这篇散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字。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幸听了常州市“李洁名师工作室”的两位骨干教师同题异构的阅读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梁衡)。  相似文献   

14.
梁衡 《教师博览》2005,(5):33-35
“爱国”,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个道理。然而,人们为什么要爱国?爱国应该爱什么、怎么爱?梁衡先生的这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5.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回顾科学技术发展史会激发朋友们对科学的兴趣,开启智慧。梁衡先生的《数理化通俗演义》,运用章回小说的体裁,演义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上海高中<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中梁衡先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结尾,提出了开发人生价值的问题: 她(居里夫人)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相似文献   

17.
袁国 《成才之路》2010,(27):36-37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梁衡先生的《夏》,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隽永的美文,阅读之后,如品一杯香茗,字里行闻渗透了无可言状的清香之美。具体说来,这篇文章隽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一、一磨教材.设计流程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一篇散文,以“美丽”为主线。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精神和人格。梁衡的文章非常注重形象的塑造。他写的散文.总是如写小说一样地提炼形象。本文就是以“形”开头.中间以“事”为主体.以“理”结尾的文章。“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